常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毫無進取心。 學習上總是“向下看”, 自己成績考得不理想, 就與比他差的同學比, 似乎很心安理得。 還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錯, 但除了課本以外, 什麼書也不願看, 什麼愛好也沒有。 這些孩子, 是否天生就缺乏進取心呢?當然不是, 其實每個人都有向上發展的本能, 只是這種願望需要激發、引導和維護。
一、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期許
有句話不無道理:你認為自己什麼樣, 你就會是什麼樣。 人總是在無意間調整自己的行為, 以符合內心中自己的形象。 如果孩子心裡認為自己是一個積極向上、聰明、優秀的學生,
Advertisiment
有一點必須強調,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傳遞給孩子什麼樣的期待和評價, 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自我期許。
二、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只有當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才能真正願意投入學習, 表現出積極、進取。 所以, 家長不應給孩子太大壓力, 不要過分注意學習成績。 孩子懷著興趣積極投入學習的態度便值得獎勵。 一般而言, 孩子往往在學習上遭到挫折時, 全表現出消極, 會拿更差的孩子來安慰自己。
Advertisiment
三、協助孩子制定適當的目標
嘗試成功, 體驗成功的快樂, 是激發孩子進取心的又一要素。 目標對激發進取心十分重要。 沒有目標便沒有動力。 但目標必須適當, 目標過低沒有推動作用;目標過高而達不到, 便會挫傷信心。 因此, 家長、老師應協助孩子制定適當的目標。
四、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孩子不僅學得輕鬆, 更能增強自信。 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 老師不應該簡單地責備孩子不用功, 而應協助孩子找出學習不佳的癥結所在.並幫助其克服。
Advertisiment
五、養成學習的習慣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勞動。 如果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習以為常, 便不覺得艱苦了。
六、獎勵和批評
對孩子的點滴進步, 家長和老師都應及時給予肯定、獎勵。 而不是等到孩子完全達到要求後再表揚。 批評孩子應就事論事, 不應籠統地說孩子是個“笨孩子”、“差生”。 這種評價事實上是全面否定了孩子, 使孩子看不到希望, 從而喪失了進取的勇氣。 另外, 切忌將孩子和別人比較, 這種做法最容易使孩子感到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