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減輕課業負擔, 變換作業形式。
幾年來, 我們班的家庭作業儘量摒棄以往"單一機械式"的抄寫, 而改之以向多樣新穎、富有創造性、靈活性的日記傾斜。
二、鼓勵寫特色日記。
(1)插圖日記。 這是圖文並茂、饒有情趣的一種寫日記的方法。 試想, 一篇生動流暢的日記, 配上色彩鮮豔的一朵花、一片綠葉或是一隻小動物, 還有靈活多變的字體標題, 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們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2)摘抄日記。 蘇聯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說:"訓練孩子們從書本上搜集材料, 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訓練他們走向生活。 "因此,
Advertisiment
(3)想像日記。 可以是提供詞、句或情景的想像寫日記, 為日記開啟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採訪日記。 我讓學生採訪媽媽的童年, 然後指導學生在日記中寫一寫"媽媽的童年", 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 更是增進學生與家長交流的好機會。
(5)讀寫結合日記。 在日記教學中, 我經常為學生設計一系列"把書籍作為日記的'跳板'練習"。 如在學習了王安石的《梅花》後, 讓學生在日記中與梅花進行直接對話;在學習了《燕子過海》後, 讓學生在日記中給經常傷害益鳥的人寫封信。 這一讀寫結合日記法的引入,
Advertisiment
(6)合作日記。 在日記教學中, 我經常改變那種總是讓學生回家獨立寫日記的老做法, 而不時改之以讓學生集體寫日記的嘗試。 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 在經常變換的座位模式中, 進行著"合作日記"。 從而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環境和互相學習借鑒、比試的學習氛圍, 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外一篇:
從興趣入手, 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 寫自己想說的話, 寫想像中的事物, 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在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生掌握拼音後, 我就開始指導學生用中文拼音寫日記。
Advertisiment
一、 創設各種情景, 教給學生寫日記的方法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 好奇心強, 愛說愛做, 但對身邊的事物不知怎麼去觀察, 怎麼去寫。 為了讓他們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條理地寫成一段話, 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 將日記教學巧妙地寓於饒有趣味的活動之中, 調動了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 也教會了學生寫日記的方法。
2、先看再寫低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通過指導和練習, 學生學會了寫景寫小動物的方法, 以後毛茸茸的小雞、急速飛翔的燕子、淅淅瀝瀝的小雨、銀裝素裹的冬天, 都成了孩子們願意看願意寫的事物。
3、先做後寫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 我常常帶他們玩耍, 採取先做後寫的辦法, 引導學生寫日記。 如玩"擂臺賽", 讓學生主動上臺獻藝:唱歌、跳舞、武術、詩朗誦……孩子們臺上台下十分投入, 活動結束後, 大家靜靜地坐下來進行回味:活動的時間、地點、誰參加了活動?有哪些同學參加了擂臺賽?表演了哪些節目?比賽結果如何?你有什麼感想?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使學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記。 以後在開展"拔河"、"慶元旦"等活動中後,我採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同學寫日記,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記的寫法。
二、 多種形式的講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為了開拓學生思路,提該他們寫日記的水準,我注重對學生日記的講評。在講評中我除了採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還採用了其它多種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日記的鑒賞能力。講評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為了給每一個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激發每個學生寫日記的熱情,我每天利用晨讀十分鐘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當中朗讀自己的日記。楊夢婷同學寫了這樣一篇日記:"今天媽媽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媽媽病了,我拿藥給媽媽吃,媽媽笑了。雖然日記中有語句重複的語病,但看著她飽含著感情朗讀,我給予了表揚:"楊夢婷同學能體貼媽媽,並把這件事記下來,寫明白了,很好。大家為他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記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楊夢婷的臉上頓時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在"自我展示"中,我對學生日記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數,發現優點及時表揚,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同時也引導學生學習別人的優點。
2、集體"會診"為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品質,老師每天批改、聽讀日記,不但當時表揚學生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寫日記中的不足,再結合教師平時批改日記中遇到的情況,對於個別問題個別指導,而對於那些"不會使用標點符號"、"寫流水帳"等問題我就帶領學生進行集體"會診"。如我帶領學生"會診"了這樣一篇"病文":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風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頭風把爸爸的自行車都刮倒了。可是風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頭,爸爸的自行車都被刮倒了。可是風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會診"結束後,我告訴學生在寫日記時,需要停頓的地方用上標點符號: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稱不要過多地重複使用,有時還可以用"他"或"它"來代替。這樣的"會診"就真正收到了糾正一點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賞由於學生觀察點、思路的不同,寫作能力也存在著差異。為了讓學生取長補短,每週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節課時間舉行"作品欣賞會"。我根據平時批閱的情況,選出優秀的日記讓學生到台前朗讀,並講述自己的寫作過程,交流經驗,啟發他人。通過學生現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平時,我對孩子們的每篇日記都寫上鼓勵的話語,像"你將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寫作的天賦,只要你肯努力!"等等這樣的評語孩子高興,家長感動,很多家長也紛紛拿起了筆在日記本上給孩子鼓勁,和老師共同欣賞孩子的佳作。班裡的學生為了寫出更優秀的日記,還廣泛地閱讀,看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寫日記的水準也提高得很快。
另外,還通過自批自改、小組評議、日記展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從而達到了講評的目的。
一、減輕課業負擔,變換作業形式。
幾年來,我們班的家庭作業儘量摒棄以往"單一機械式"的抄寫,而改之以向多樣新穎、富有創造性、靈活性的日記傾斜。
二、鼓勵寫特色日記。
(1)插圖日記。這是圖文並茂、饒有情趣的一種寫日記的方法。試想,一篇生動流暢的日記,配上色彩鮮豔的一朵花、一片綠葉或是一隻小動物,還有靈活多變的字體標題,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們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2)摘抄日記。蘇聯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說:"訓練孩子們從書本上搜集材料,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訓練他們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記我都佈置摘抄的內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檔案"、"生活百科知識"、"奇聞異談"、"時事欄"、"好詞庫"、"佳句庫",使日記成為學生以後習作取之不盡的寶庫。
(3)想像日記。可以是提供詞、句或情景的想像寫日記,為日記開啟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採訪日記。我讓學生採訪媽媽的童年,然後指導學生在日記中寫一寫"媽媽的童年",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更是增進學生與家長交流的好機會。
(5)讀寫結合日記。在日記教學中,我經常為學生設計一系列"把書籍作為日記的'跳板'練習"。如在學習了王安石的《梅花》後,讓學生在日記中與梅花進行直接對話;在學習了《燕子過海》後,讓學生在日記中給經常傷害益鳥的人寫封信。這一讀寫結合日記法的引入,使學生興趣盎然,感到"胸中已有一腔積蓄,臨到執筆,自然輕鬆"。
(6)合作日記。在日記教學中,我經常改變那種總是讓學生回家獨立寫日記的老做法,而不時改之以讓學生集體寫日記的嘗試。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在經常變換的座位模式中,進行著"合作日記"。從而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環境和互相學習借鑒、比試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外一篇:
一、 創設各種情景,教給學生寫日記的方法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愛說愛做,但對身邊的事物不知怎麼去觀察,怎麼去寫。為了讓他們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條理地寫成一段話,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日記教學巧妙地寓於饒有趣味的活動之中,調動了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也教會了學生寫日記的方法。
1、先說後寫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我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說的練習,從而為寫好日記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掌握了讀寫音節後,我便有意識地知道學生由說到寫。例如,有計劃地讓學生說說今天在路上看到了什麼,從別人那兒聽到了什麼,從電視和廣播中都看到聽到了什麼。由於這些事都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出發,從最簡單的一句話說起,學生基本能把話說通順、說完整,再加上老師的鼓勵,學生說的興趣濃。這是再讓學生把口頭語言變為書面語言,學生就能輕鬆地接受。一次,音節掃讀測試後,我讓學生討論學會音節的感想,有的說:"我會讀音節,感到很高興。"有的說:"媽媽看到我能讀故事了,很高興,表揚了我,我也很高興。""我能看書了,以後我要努力學習,看更多更多的書。"……看到孩子們情緒高昂,我說:"同學們說得很好,如果不把這段話寫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記了。"學生聽了,喜滋滋地寫起來。從這以後,我經常鼓勵孩子們把感興趣的事記下來,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2、先看再寫低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沒見過的東西總要摸一摸、問一問;來到大街上也是東瞧瞧,西看看。根據這個土點我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進行怎樣觀察事物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初步有目的、有順序的觀察。比如有一天,正值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我帶領學生們來到操場上找春天。通過觀察,學生孩子們發現:天氣暖洋洋的,已長出嫩葉的楊樹就像一把綠絨絨的大傘;迎春花開了,紅得耀眼;路邊的小草也綠得發亮。春天真美啊!教師的有意指導,學生的細心觀察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驚喜,更多的還是收穫。記得有一次,上課鈴剛響,我從講桌下拿出一個瓶子,學生馬上叫起來:"蝌蚪!""對,今天老師請來這些小蝌蚪和你們交朋友,好嗎?""好!"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對蝌蚪一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然後我一步步地引導,讓孩子們很自然地說出蝌蚪的顏色、形狀、生活習性等。短短的十幾分鐘,學生已能下筆寫出一篇生動的觀察日記了。
通過指導和練習,學生學會了寫景寫小動物的方法,以後毛茸茸的小雞、急速飛翔的燕子、淅淅瀝瀝的小雨、銀裝素裹的冬天,都成了孩子們願意看願意寫的事物。
3、先做後寫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我常常帶他們玩耍,採取先做後寫的辦法,引導學生寫日記。如玩"擂臺賽",讓學生主動上臺獻藝:唱歌、跳舞、武術、詩朗誦……孩子們臺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動結束後,大家靜靜地坐下來進行回味:活動的時間、地點、誰參加了活動?有哪些同學參加了擂臺賽?表演了哪些節目?比賽結果如何?你有什麼感想?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使學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記。以後在開展"拔河"、"慶元旦"等活動中後,我採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同學寫日記,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記的寫法。
二、 多種形式的講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為了開拓學生思路,提該他們寫日記的水準,我注重對學生日記的講評。在講評中我除了採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還採用了其它多種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日記的鑒賞能力。講評的形式主要有:
2、集體"會診"為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品質,老師每天批改、聽讀日記,不但當時表揚學生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寫日記中的不足,再結合教師平時批改日記中遇到的情況,對於個別問題個別指導,而對於那些"不會使用標點符號"、"寫流水帳"等問題我就帶領學生進行集體"會診"。如我帶領學生"會診"了這樣一篇"病文":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風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頭風把爸爸的自行車都刮倒了。可是風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我先指名讓學生按句逗停頓的要求讀"病文",其他學生認真診斷有什麼"病"。看著那個學生憋紅的臉腮,學生們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間部分沒有標點。加上標點後,又讓一個同學大聲朗讀,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讀清楚。這樣不但從視覺還從聽覺上啟發學生的思維,由於看得清,聽得明,學生很容易找出另一個病因:日記中的"風"字用得太多了。"那麼怎麼改呢?"經過學習討論,一致認為把前面和後面兩個"風"留下,其它的"風"可以省略。我讓學生自己再讀日記,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嗎?最後學生們對"病文"又做了進一步的醫治。有的學生這樣修改: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頭,爸爸的自行車都被刮倒了。可是風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會診"結束後,我告訴學生在寫日記時,需要停頓的地方用上標點符號: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稱不要過多地重複使用,有時還可以用"他"或"它"來代替。這樣的"會診"就真正收到了糾正一點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賞由於學生觀察點、思路的不同,寫作能力也存在著差異。為了讓學生取長補短,每週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節課時間舉行"作品欣賞會"。我根據平時批閱的情況,選出優秀的日記讓學生到台前朗讀,並講述自己的寫作過程,交流經驗,啟發他人。通過學生現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平時,我對孩子們的每篇日記都寫上鼓勵的話語,像"你將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寫作的天賦,只要你肯努力!"等等這樣的評語孩子高興,家長感動,很多家長也紛紛拿起了筆在日記本上給孩子鼓勁,和老師共同欣賞孩子的佳作。班裡的學生為了寫出更優秀的日記,還廣泛地閱讀,看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寫日記的水準也提高得很快。
另外,還通過自批自改、小組評議、日記展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從而達到了講評的目的。
以後在開展"拔河"、"慶元旦"等活動中後,我採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同學寫日記,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記的寫法。二、 多種形式的講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為了開拓學生思路,提該他們寫日記的水準,我注重對學生日記的講評。在講評中我除了採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還採用了其它多種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日記的鑒賞能力。講評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為了給每一個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激發每個學生寫日記的熱情,我每天利用晨讀十分鐘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當中朗讀自己的日記。楊夢婷同學寫了這樣一篇日記:"今天媽媽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媽媽病了,我拿藥給媽媽吃,媽媽笑了。雖然日記中有語句重複的語病,但看著她飽含著感情朗讀,我給予了表揚:"楊夢婷同學能體貼媽媽,並把這件事記下來,寫明白了,很好。大家為他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記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楊夢婷的臉上頓時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在"自我展示"中,我對學生日記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數,發現優點及時表揚,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同時也引導學生學習別人的優點。
2、集體"會診"為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品質,老師每天批改、聽讀日記,不但當時表揚學生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寫日記中的不足,再結合教師平時批改日記中遇到的情況,對於個別問題個別指導,而對於那些"不會使用標點符號"、"寫流水帳"等問題我就帶領學生進行集體"會診"。如我帶領學生"會診"了這樣一篇"病文":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風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頭風把爸爸的自行車都刮倒了。可是風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頭,爸爸的自行車都被刮倒了。可是風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會診"結束後,我告訴學生在寫日記時,需要停頓的地方用上標點符號: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稱不要過多地重複使用,有時還可以用"他"或"它"來代替。這樣的"會診"就真正收到了糾正一點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賞由於學生觀察點、思路的不同,寫作能力也存在著差異。為了讓學生取長補短,每週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節課時間舉行"作品欣賞會"。我根據平時批閱的情況,選出優秀的日記讓學生到台前朗讀,並講述自己的寫作過程,交流經驗,啟發他人。通過學生現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平時,我對孩子們的每篇日記都寫上鼓勵的話語,像"你將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寫作的天賦,只要你肯努力!"等等這樣的評語孩子高興,家長感動,很多家長也紛紛拿起了筆在日記本上給孩子鼓勁,和老師共同欣賞孩子的佳作。班裡的學生為了寫出更優秀的日記,還廣泛地閱讀,看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寫日記的水準也提高得很快。
另外,還通過自批自改、小組評議、日記展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從而達到了講評的目的。
一、減輕課業負擔,變換作業形式。
幾年來,我們班的家庭作業儘量摒棄以往"單一機械式"的抄寫,而改之以向多樣新穎、富有創造性、靈活性的日記傾斜。
二、鼓勵寫特色日記。
(1)插圖日記。這是圖文並茂、饒有情趣的一種寫日記的方法。試想,一篇生動流暢的日記,配上色彩鮮豔的一朵花、一片綠葉或是一隻小動物,還有靈活多變的字體標題,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們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2)摘抄日記。蘇聯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說:"訓練孩子們從書本上搜集材料,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訓練他們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記我都佈置摘抄的內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檔案"、"生活百科知識"、"奇聞異談"、"時事欄"、"好詞庫"、"佳句庫",使日記成為學生以後習作取之不盡的寶庫。
(3)想像日記。可以是提供詞、句或情景的想像寫日記,為日記開啟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採訪日記。我讓學生採訪媽媽的童年,然後指導學生在日記中寫一寫"媽媽的童年",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更是增進學生與家長交流的好機會。
(5)讀寫結合日記。在日記教學中,我經常為學生設計一系列"把書籍作為日記的'跳板'練習"。如在學習了王安石的《梅花》後,讓學生在日記中與梅花進行直接對話;在學習了《燕子過海》後,讓學生在日記中給經常傷害益鳥的人寫封信。這一讀寫結合日記法的引入,使學生興趣盎然,感到"胸中已有一腔積蓄,臨到執筆,自然輕鬆"。
(6)合作日記。在日記教學中,我經常改變那種總是讓學生回家獨立寫日記的老做法,而不時改之以讓學生集體寫日記的嘗試。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在經常變換的座位模式中,進行著"合作日記"。從而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環境和互相學習借鑒、比試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外一篇:
一、 創設各種情景,教給學生寫日記的方法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愛說愛做,但對身邊的事物不知怎麼去觀察,怎麼去寫。為了讓他們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條理地寫成一段話,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日記教學巧妙地寓於饒有趣味的活動之中,調動了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也教會了學生寫日記的方法。
1、先說後寫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我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說的練習,從而為寫好日記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掌握了讀寫音節後,我便有意識地知道學生由說到寫。例如,有計劃地讓學生說說今天在路上看到了什麼,從別人那兒聽到了什麼,從電視和廣播中都看到聽到了什麼。由於這些事都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出發,從最簡單的一句話說起,學生基本能把話說通順、說完整,再加上老師的鼓勵,學生說的興趣濃。這是再讓學生把口頭語言變為書面語言,學生就能輕鬆地接受。一次,音節掃讀測試後,我讓學生討論學會音節的感想,有的說:"我會讀音節,感到很高興。"有的說:"媽媽看到我能讀故事了,很高興,表揚了我,我也很高興。""我能看書了,以後我要努力學習,看更多更多的書。"……看到孩子們情緒高昂,我說:"同學們說得很好,如果不把這段話寫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記了。"學生聽了,喜滋滋地寫起來。從這以後,我經常鼓勵孩子們把感興趣的事記下來,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2、先看再寫低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沒見過的東西總要摸一摸、問一問;來到大街上也是東瞧瞧,西看看。根據這個土點我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進行怎樣觀察事物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初步有目的、有順序的觀察。比如有一天,正值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我帶領學生們來到操場上找春天。通過觀察,學生孩子們發現:天氣暖洋洋的,已長出嫩葉的楊樹就像一把綠絨絨的大傘;迎春花開了,紅得耀眼;路邊的小草也綠得發亮。春天真美啊!教師的有意指導,學生的細心觀察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驚喜,更多的還是收穫。記得有一次,上課鈴剛響,我從講桌下拿出一個瓶子,學生馬上叫起來:"蝌蚪!""對,今天老師請來這些小蝌蚪和你們交朋友,好嗎?""好!"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對蝌蚪一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然後我一步步地引導,讓孩子們很自然地說出蝌蚪的顏色、形狀、生活習性等。短短的十幾分鐘,學生已能下筆寫出一篇生動的觀察日記了。
通過指導和練習,學生學會了寫景寫小動物的方法,以後毛茸茸的小雞、急速飛翔的燕子、淅淅瀝瀝的小雨、銀裝素裹的冬天,都成了孩子們願意看願意寫的事物。
3、先做後寫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我常常帶他們玩耍,採取先做後寫的辦法,引導學生寫日記。如玩"擂臺賽",讓學生主動上臺獻藝:唱歌、跳舞、武術、詩朗誦……孩子們臺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動結束後,大家靜靜地坐下來進行回味:活動的時間、地點、誰參加了活動?有哪些同學參加了擂臺賽?表演了哪些節目?比賽結果如何?你有什麼感想?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使學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記。以後在開展"拔河"、"慶元旦"等活動中後,我採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同學寫日記,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記的寫法。
二、 多種形式的講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為了開拓學生思路,提該他們寫日記的水準,我注重對學生日記的講評。在講評中我除了採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還採用了其它多種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日記的鑒賞能力。講評的形式主要有:
2、集體"會診"為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品質,老師每天批改、聽讀日記,不但當時表揚學生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寫日記中的不足,再結合教師平時批改日記中遇到的情況,對於個別問題個別指導,而對於那些"不會使用標點符號"、"寫流水帳"等問題我就帶領學生進行集體"會診"。如我帶領學生"會診"了這樣一篇"病文":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風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頭風把爸爸的自行車都刮倒了。可是風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我先指名讓學生按句逗停頓的要求讀"病文",其他學生認真診斷有什麼"病"。看著那個學生憋紅的臉腮,學生們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間部分沒有標點。加上標點後,又讓一個同學大聲朗讀,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讀清楚。這樣不但從視覺還從聽覺上啟發學生的思維,由於看得清,聽得明,學生很容易找出另一個病因:日記中的"風"字用得太多了。"那麼怎麼改呢?"經過學習討論,一致認為把前面和後面兩個"風"留下,其它的"風"可以省略。我讓學生自己再讀日記,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嗎?最後學生們對"病文"又做了進一步的醫治。有的學生這樣修改:
今天風很大,風把小樹吹得左搖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頭,爸爸的自行車都被刮倒了。可是風再大,我也要堅持上學。
"會診"結束後,我告訴學生在寫日記時,需要停頓的地方用上標點符號: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稱不要過多地重複使用,有時還可以用"他"或"它"來代替。這樣的"會診"就真正收到了糾正一點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賞由於學生觀察點、思路的不同,寫作能力也存在著差異。為了讓學生取長補短,每週五的下午我都要拿出一節課時間舉行"作品欣賞會"。我根據平時批閱的情況,選出優秀的日記讓學生到台前朗讀,並講述自己的寫作過程,交流經驗,啟發他人。通過學生現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平時,我對孩子們的每篇日記都寫上鼓勵的話語,像"你將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寫作的天賦,只要你肯努力!"等等這樣的評語孩子高興,家長感動,很多家長也紛紛拿起了筆在日記本上給孩子鼓勁,和老師共同欣賞孩子的佳作。班裡的學生為了寫出更優秀的日記,還廣泛地閱讀,看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寫日記的水準也提高得很快。
另外,還通過自批自改、小組評議、日記展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從而達到了講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