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發現和判斷耳聾症狀


怎樣發現和判斷耳聾症狀

孩子出生以後,通常家長只注意孩子的胖瘦與否, 而往往忽視孩子外觀上看不到的聽覺。 雖然對頭幾個月的嬰兒作聽力檢查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也必須儘早著手進行。

孩子出生以後,通常家長只注意孩子的胖瘦與否, 而往往忽視孩子外觀上看不到的聽覺。 雖然對頭幾個月的嬰兒作聽力檢查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也必須儘早著手進行。

父母為了發現嬰兒是否耳聾,可觀察他對聲音的反應,以下述各種年齡組的正常反應作參考,不難發現和判斷孩子是否耳聾。

初生到1個月:對聲音有驚動反應。

Advertisiment

1個月到3個月:眼睛與頭部有偏向聲音的定位意識。

3個月到6個月:較好地形成對聲音的定位反應,對聲音感興趣但害怕怒聲。

6個月到9個月:已對聲音有敏銳的定位反應。 會朝向講述事物的方位。

9個月到1周歲:對視野以外的簡單的語言如“寶貝”、“找媽媽”及給他定的乳名會作出反應。 對他唱歌會手舞足蹈。

1歲到1歲半:當父母說孩子身上某些部位,如“頭頭”、“小嘴”、“鼻子”等的名稱時他已會指點。

1歲半到2歲:能按照名稱選擇具體玩具。

2歲到3歲:能明白物品功能,能接受更多的指令,如跳、吃、戴帽等。

父母經過反復細心的觀察,如果得不到肯定的結論,就需請聽力測試者作進一步的檢查或測試,以判斷孩子是否有聽力損失?是單側耳聾?還是雙側耳聾?是哪一級的聾?或是由於弱智引起的反應遲鈍?

Advertisiment

6歲前兒童的聽力檢查除聲信號反應及聲源定位外,還可作純音測聽、阻抗測聽及語言測聽等檢查。

以上介紹的聲信號反應主要用於排除嬰幼兒的先天性耳聾,在定性判定為耳聾以後,還可以瞭解聽力障礙的部位。

聲源定位是在幼兒周圍更換發聲位置,可用收音機、喊話、鳴掌及有聲玩具作聲源,如果孩子確實不會示意聲源的方位,則他至少是單側耳聾。

有表達能力的大孩子,可採用例如音義等的簡單測聽,如果要取得比較切實的聽力圖,還需經過耐心反復的純音測聽,方能判定其耳聾等級。 純音測聽不能用對待成年人的程式對待兒童,測量的頻率不能太多,聲音大小的變化不能太細,耳機不能太硬太緊太大,測聽過程不宜冗長,以避免孩子厭煩。

Advertisiment

孩子有了足夠的說話能力以後,可對他進行語言測聽,即用一定數量的常用詞彙表,考核他們能否取得聽懂半數以上的詞彙的成績。 如反應遲鈍或答覆混亂,就可能有智力方面的問題,需作其它方面的醫學檢查。 必須指出,用於語言測聽的詞句應作合理選擇,母音、輔音、常用詞、禮遇詞等的比例應適當。 語言測聽的成績與兒童的教育環境有一定關係, 條件好的對得分成績有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兒童測聽的方法漸趨合理,但不管哪種方法,大人的耐心與態度和藹是必不可少的。 不能採用任何方式的威脅、恫嚇與聲音懲罰。

Advertisiment
否則,會得出虛假結論,不利於選配助聽器以及今後的訓練工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