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永遠的命題, 和學校教育的階段性不一樣, 家庭教育貫穿孩子的一生。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長們必須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有時一點小細節做好了, 一樣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 而且會讓孩子記憶深刻。
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説明孩子更好地成長, 這是每個家長心中都存在的疑惑。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生活經驗, 思想也還不成熟。 為了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家長們步步為營, 時刻“監督”著孩子的行動, 就怕他們走上彎路。 很多家長都以為自己掌握了“大局”, 殊不知被他們忽略的小細節也會帶給孩子莫大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尊重孩子眼中的“大事”
由於孩子和家長們的思想價值觀存在差異, 因此, 很多在孩子眼中的大事, 到了家長眼裡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很多時候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孩子拿著學校得到的五角星、小紅花來向家長獻寶, 家長只會淡淡一笑不予評論或敷衍了事。 這樣的舉動或許就會給孩子造成“爸爸媽媽沒有表揚我, 看來那些事情做不做到都不是很重要”的想法。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變得輕視學校的紀律規範。
專家認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家長一定要嘗試著多進行換位思考, 學會尊重孩子所重視的事物,
Advertisiment
適當地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 家長們都希望看到自己孩子獲得成功。 然而現在仍有很多家長抱著“驕傲使人落後”的想法, 不願給予孩子肯定。 每當孩子興高采烈地回家報喜, 說自己的成績進步有多大或是自己獲得了什麼榮譽時, 很多家長都會教育孩子:“你不要和成績不好的同學比, 要看看那些成績好的同學是如何做到的。 ”家長以為這樣能培養孩子謙虛的態度, 殊不知這樣的話往往會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 給他們帶來挫折感, 甚至逆反心理。
專家提醒家長,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給孩子的性格和心態塑形的重要過程。
Advertisiment
言行一致, 遵守對孩子的承諾孩子的學習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比成人快很多, 而家長的行為就像是一面鏡子, 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孩子模仿, 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現在有很多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會採取敷衍了事的態度, 還有些家長喜歡盲目答應孩子的要求, 不考慮實際情況, 最終卻無法做到對孩子的承諾。 其實, 這些行為都很容易使孩子對家長產生不信任感, 更有可能從此養成孩子喜歡隨口承諾, 說話不負責任的習慣。
專家表示, 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都是非常神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