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看待沒有親昵感的孩子

小孩子大都是天真活潑而樂群的, 但並非每個孩子都如此, 筆者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小女孩, 她剛剛上小學, 腦子雖然聰明, 但對任何人其中包括自己的父母都無親切感, 從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據孩子的家人講, 她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沒有恒心即缺乏堅持性, 她只對新事物感興趣, 但又不能持久, 如剛上小學時, 對功課非常用心, 但沒多久就不專心做作業了, 最近學習跳舞, 開始興致勃勃, 過幾天就提不起精神了。 這個孩子為什麼沒有與他人的親昵感?為什麼缺乏堅持性呢?我們試作簡單分析。

親昵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基本的感情聯繫,

Advertisiment
它對於孩子將來踏入社會, 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有很大影響。

孩子的親昵感在一歲前就發展得相當好, 如跟媽媽艱視, 和媽媽啞啞學語, 和媽媽身體接觸, 看到媽媽就笑, 離開媽媽就哭等都是這方面的表現, 一般六個月之前的嬰孩親昵的物件不會固定在某一個人, 但七、八個月之後, 就有特定的物件, 這時陌生人的接觸和注意, 反而會讓其坐立不安或哭泣。 逐漸地, 這咱親昵的物件由父母擴展到同伴, 親昵的內容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同, 例如較大後, 會要求給予稱讚和幫助。

孩子對任何人都無親昵, 部分可能是天生氣質的影響, 但主要還是在發展中未能妥善地培養和愛護親昵感,

Advertisiment
傷害或忽略了孩子的情感。 現在應當做的是, 盡可能多地給予孩子時間, 帶孩子一起玩, 與孩子多交談, 談一些孩子特別興趣的話題。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 及時地提供幫助, 讓孩子感到與父母在一起時十分開心。

以上這些可隨時隨地去做, 但不能在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 也無法很快地見到結果, 例如, 放學後, 準備些點心給他吃, 並和他聊聊學校的情況, 假如他不談, 切不要逼他, 只要默默地幫助他, 多留心注意他的事。 孩子逐漸可感覺和瞭解父母與自己的情感聯繫。 久而久之, 相互間的親昵就能建立起來了, 並可把這種感情推及到其他人身上去。


採編自家庭教育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