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怎樣科學護理嬰兒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科學護理嬰兒?嬰兒的健康全部來源於父母的精心護理, 寶寶出生後, 身體還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 因此科學的護理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 那麼怎樣科學護理嬰兒呢?

Advertisiment

滿月的小寶寶已經有了圓鼓鼓的臉蛋, 反應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對於外界的事物也有了一定的興趣。 那麼你知道一個月嬰兒護理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呢, 一個月嬰兒的身體發育指標是什麼呢, 父母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1個月寶寶能夠伏臥抬頭45度, 用最可愛的表情看著你, 向你賣萌, 雖然能夠持續對視時間不長, 但已經足夠讓你樂開花了。 寶寶的各種條件反射也建立起來了, 當你用一個手指輕輕觸碰他的掌心時, 他就會緊緊握住你的手指不鬆手。

護理重點

1、臍帶護理

臍帶被切斷後便形成了創面, 這是細菌侵入新生兒體內的一個重要門戶,

Advertisiment
輕者可造成臍炎, 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症和死亡, 所以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 在臍帶未脫落以前, 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 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 以免排尿後濕到臍部創面。

2、保證每天約20個小時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利於機體的新陳代謝, 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 具體到每一個寶寶還要因人而異。 有的寶寶睡眠時間會長一些, 有的寶寶會短一些,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 食欲好, 無異常哭鬧, 生長發育正常就說明睡眠時間足夠, 睡眠品質好。 家長還應給寶寶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 寶寶不要睡太軟的床和大而軟的枕頭, 最好單睡一張床, 防止窒息。

3、多多關愛寶寶

媽媽要多擁抱、愛☆禁☆撫寶寶, 撫摩寶寶全身的皮膚,

Advertisiment
與寶寶說話;經常用微笑、歌聲、鮮豔的有聲玩具逗引寶寶, 促進寶寶的觸覺、視覺、以及骨骼發育。

4、注意奶瓶的消毒

無論是新買的奶瓶還是用過的奶瓶, 在清潔過後一定要記得消毒。 俗話說病從口入, 寶寶抵抗力比較低, 很容易受到病菌侵襲, 像奶瓶這種天天與寶寶打交道的東西一定要注意衛生。

5、不要給寶寶喝剩奶

寶寶喝的奶要在一小時內喝完的, 喝剩下的媽媽就不要在給寶寶喝了。 人工餵養或者混合餵養的寶寶在喝奶前, 父母們在餵奶前一定要先試過奶瓶的溫度, 防止燙傷。

6、給寶寶拍照時, 不用閃光燈

父母們喜歡給寶寶拍照, 但是一定不要開閃光燈。 閃光燈會對寶寶的視力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

Advertisiment

發育指標

男嬰

身高48.7-61.2cm;體重3.09-6.33kg;頭圍33.3-40.7cm。

女嬰

身高47.9-59.9cm;體重2.98-6.05kg;頭圍32.6-39.9cm。

營養飲食

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 具有排菌、抑菌、殺菌作用, 是寶寶上等的天然疫苗。 母乳有利於讓寶寶排清胎糞, 讓黃疸順利消退。 母乳中還含有使大腦生長更加健全的物質, 即DHA, 還有豐富的膽固醇, 為大腦的發育和激素以及維生素D的生成提供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母乳中的乳糖則可以經過分解產生半乳糖, 對腦組織的發育極為有益。

但不是所有的新生兒都能純母乳餵養, 母乳不足、新生兒乳糖不耐受、或患有出血性疾病等原因都是影響母乳餵養的因素。 因此, 需餵養合適的奶粉。 目前, 人工餵養普遍食用的是嬰兒奶粉, 其主要原料是牛奶。 與母乳比較,

Advertisiment
嬰兒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較少, 不過卻調整了酪蛋白和清蛋白的比例;並用植物油替代了一部分脂肪。

整體而言礦物質含量減少, 但又增加了不足的鐵、銅、鋅, 而且還調整了鈣和磷的比例, 以及鈉和鈣的比例, 補充了維生素等。 對於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兒而言, 還需選擇專門為乳糖不耐受新生兒研製的嬰兒奶粉。

能力發展

寶寶的能力發展主要是指大運動、精細動作、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語言、情緒、社交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只是每個寶寶各個月齡重點稍有不同, 這也和寶寶的自身發育特點有關係。 1個月寶寶的基本能力表現包括下面3點。

應該掌握的能力

俯臥時可以抬起頭;能對聲音作出反應;可以盯著人的臉看。

發展中的能力

用眼睛短暫地追視物體;能發出“嗚嗚”或“啊啊”的聲音;能看黑白圖案。

高級能力

微笑,能笑出聲;能將頭抬起45°。

寶寶的疫苗

1、乙肝疫苗

這個月需要給寶寶打兩針乙肝疫苗,第一針在新生寶寶在出生後48小時內需要接種,此外,如果媽媽是肝炎病毒攜帶者的出生後應立即接種,這樣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在寶寶滿月時需注射加強針。

2、卡介苗

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接種後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正常出生、體重在2500克以上的寶寶,出生24小時以後,就可以接種卡介苗,最遲應該在寶寶1周歲前完成卡介苗疫苗接種。

關於早教

從本月開始,是你和寶寶度過的所有的美好遊戲時間的開始。對寶寶來說,遊戲是生活的重心,特別是嬰兒期間的遊戲,與身心發育有著密切的關聯。和嬰兒互動時要密切留意他/她。當寶寶的眼光轉開、扭動身體、變得焦躁、踢腿、打哈欠或似乎不高興時,你就能夠判斷地出來他已經玩夠了。

嬰兒護理誤區

1、開燈睡覺

床頭的燈光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還會影響視力發育。任何人工光源都會對人體產生一種微弱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長期存在,會使嬰幼兒焦慮、緊張,難於成眠。長期在燈光下睡覺,還會影響眼睛的網狀啟動系統,導致每次睡眠的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容易被驚醒。睡在燈光下的嬰兒與睡在黑暗中的嬰兒相比,近視發病率要高出4倍。

2、穿太多衣服睡

被窩濕度較高,加上寶寶代謝旺盛,容易誘發“悶熱綜合征”,可致寶寶大汗淋漓,甚至發生虛脫。同樣,用電熱毯也容易因為溫度過高引起輕度脫水而影響健康。

3、奶粉沖泡過濃

奶粉不宜過濃或過淡。牛奶中的鈉含量是人體的兩倍,牛奶濃度越高含鈉越多,易使嬰兒血鈉濃度升高,引起諸如便秘、血壓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狀。

4、過早添加輔食

起碼等到4個月後再添加輔食。母乳是嬰兒最完美的天然營養品和飲料,可提供寶寶所需的全部營養,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維生素。所以,對4個月以內的、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飲料。

5、過早喂雞蛋羹

4個月內只喂蛋黃。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質,寶寶過早食用,容易引起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等。患有奶癬和尿布疹的寶寶,食用雞蛋羹後,會使症狀反復和加重。

6、叫醒熟睡中的寶寶把尿

怕寶寶尿床,又不想寶寶的屁股被紙尿褲包著,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叫醒寶寶,幫寶寶把尿。儘管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寶寶的睡眠可是很重要的哦,可不能為了不弄髒寶寶的屁屁而犧牲寶寶的睡眠時間。其實,市面上售賣的很多紙尿褲,可以確保尿濕後長時間的乾爽,寶寶不會覺得不舒服的。

嬰兒眼睛護理要注意

寶寶出生前在媽媽子宮裡經過了9個月漫長的暗室生活,出生時又受到產道的擠壓和羊水的刺激,所以出生後多少眼睛會有些“異樣”。這個時候媽媽對於新生兒眼睛的護理就要更加小心了。

1、保持眼部清潔

給嬰兒清洗眼部的時候,先把幾個棉球在濕水裡沾濕,再擠幹水分,由內側向眼外角兩側輕輕擦拭,擦時要待新生嬰兒閉上眼睛。擦洗完一隻眼睛後,要換一個新的棉球再擦洗另一隻眼睛。

2、不要讓強光刺激到新生兒的眼睛

因為寶寶出生前過的一直是暗室生活,再加上新生寶寶的視覺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對於較強光線的刺激還不能進行保護性的調解,所以對光的刺激非常敏感。

3、不要帶新生兒一起看電視

電視在播放過程中,電視機螢光屏會產生X線,彩色電視機X線放射量相當於黑白電視機的二十多倍。這種放射線會引起厭食症,嚴重的會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智力發育。

4、警惕異物傷害

由於小嬰兒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此時應特別注意預防眼內異物。如颳風天外出,應在小兒臉上蒙上紗巾;打掃衛生時要及時將寶寶抱開;不要給寶寶帶尖刺的玩具。

5、勿遮擋眼睛

由於嬰兒期是小兒視覺發育最敏感的時期,如果有一隻眼睛被遮擋幾天時間,就有可能造成被遮蓋眼永久性的視力異常,因此,如果小兒某眼患病,也一定不要隨意遮蓋。

6、防止眼內斜

大多數父母經常喜歡在小嬰兒的床欄中間系一根繩,上面懸掛一些可愛的小玩具,逗引孩子追著看。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眼睛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旋轉,就有可能發展成內斜視,也就是俗稱的“鬥雞眼”。正確的方法是把玩具懸掛在圍欄的周圍,並經常更換玩具的位置。

嬰兒臍帶護理

臍帶是寶寶在胎兒時期從母體獲取營養和氧氣的通道,是媽媽和寶寶生命相連的見證。在寶寶出生後,護士會為寶寶結紮臍帶,隨著時間的推移,臍帶會慢慢的變幹、變黑。

接下來,媽媽將要開始長達半個多月的“護臍史”。

作為新生兒的門戶,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稍有不慎,輕者可造成臍炎,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症和死亡。所以,媽媽們要謹遵這五個注意點,一個也不能疏忽。

1、注意衛生

寶寶臍帶癒合之前是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薄弱環節,一定要注意局部的清潔,每天都需要進行局部的臍帶護理。每日沐浴後,用棉簽擦乾淨臍窩內的水分後,用75%酒精,消毒臍帶根底部一直到沒有血跡為止,擦拭一圈即丟棄棉簽,不可以同一根棉簽重複擦拭。血跡及分泌物較多的情況下,下午及晚上可再進行一次臍部護理;此外,爸爸媽媽在護理寶寶臍帶時一定要先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等感染寶寶臍部。

2、注意透氣

不要用紗布或其他東西覆蓋臍帶,肚臍處不要有硬物,不要讓紙尿褲或衣服摩擦臍帶殘端。

3、注意防水

寶寶未癒合的臍部不宜被沾濕。如果在臍帶殘端脫落前給寶寶洗澡,或讓寶寶游泳,一定要在寶寶臍部貼上防水貼,但在洗好後一定要及時揭去防水貼,並檢查局部是否被沾濕。

4、注意局部變化

每天護理寶寶臍部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臍帶殘端的變化以及周圍皮膚是否紅腫,注意局部是否有異味等。正常情況下,臍帶會逐漸變幹、變黑,直至脫落。如果發現臍輪或臍周皮膚發紅,且分泌物多,需請醫生查看,必要時前往醫院就醫治療。

5、注意脫落

臍帶殘端將于寶寶出生後7-14天脫落,脫落後臍窩內還是會留下一個局部創面,需要1周左右才能完全癒合;剛脫落的時候,也要注意血跡及分泌物,如果比較多,仍需要每日進行2-3次臍部護理。

在護理過程中,很多媽媽因為怕寶寶痛而不忍心下手,其實寶寶的臍帶是沒有神經的,消毒時不會痛,有時寶寶哭,是因為乙醇刺激了皮膚的緣故。只要我們擁有足夠的耐心,護理好臍帶就不是難題。

嬰兒護理的安全提醒

1、睡眠的安全

出生的寶寶一天要睡十幾二十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的安全也是父母最需要瞭解的。

2、寶寶睡覺時家長不能長時間離開

不要以為寶寶不會翻身,就放心地幹自己的事去了。即使寶寶睡得很踏實,也要時不時地過去看看他是不是一切正常。

3、同屋分床睡

寶寶半歲以內,最好讓他和你們睡在一個房間裡,但不能同睡一張床。因為如果大人睡得過熟,壓住寶寶,或大人的被子不小心堵住寶寶口鼻,會引起窒息。大一點兒的寶寶呼吸困難時能下意識地反抗,但一兩個月的小寶寶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4、嬰兒床也有安全指標

嬰兒床的欄杆要高於60釐米,以防寶寶摔下來。欄杆的空隙應該在2.5~6釐米之間,間隙過小容易困住寶寶的胳膊和腿,空隙過大寶寶的小腳容易滑出來。

5、床墊不要太軟

最好使用棉質毯子和被子,不要使用羽絨被,也不要用太軟太大的枕頭。不要在床上,尤其是寶寶的頭部周圍堆衣物和玩具,以免堵住寶寶口鼻,引起窒息。

6、在床頭放緩衝墊

這樣既可以保護寶寶的頭部,又可以擋風。注意不要用枕頭、毛毯等代替專用的床圍,如果這些東西放不穩,會倒下來壓住寶寶。

7、仰睡或側睡

4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安全的睡姿是仰臥位,這樣寶寶不容易窒息,也不會重複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寶寶經常吐奶,要讓他側臥,以免吐出的奶堵住口鼻引起窒息,或經鼻腔進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8、喝奶的安全

無論你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有一些安全問題需要注意。

9、不要用微波爐熱奶

給寶寶熱奶,最好是用熱水浸泡或者用專門的暖奶器來加熱,儘量不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微波是通過使食物分子激化而產熱的,瓶子並不燙,不好把握奶溫。而且微波爐加熱不均勻,很可能瓶口部分的溫度與瓶子中央的溫度不同。食道黏膜比皮膚更柔嫩,45℃左右就足以引起燙傷。

食道燙傷會引起疤痕收縮,使食道變狹窄,吞咽困難,寶寶就會拒絕喝奶。而且咽部是發音的部位,受到損傷還會影響到語言的發育。

10、不要躺著餵奶

照顧小寶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加上新媽媽的體力還沒有完全恢復,很容易疲勞。如果躺著餵奶,不小心睡著了,乳☆禁☆房有可能壓迫寶寶的口鼻,引起窒息。

11、喝完奶要拍嗝

寶寶喝完奶,先別忙著讓他躺下。拍嗝能讓他排出胃裡的空氣,以防吐奶。

12、洗澡的安全

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即使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出汗、大小便、流口水等,也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所以要勤給他洗澡。

13、防燙傷

寶寶的洗澡水溫度在40℃左右比較適宜。可將熱水器設在恒定的溫度,或準備一個寶寶專用的水溫計。而且,每次洗澡前都別忘記用手肘試一下水溫。

14、防溺水

給寶寶洗澡時,一秒鐘也不能讓他一個人留在澡盆裡。不管有多緊急的事,也要等家裡的其他人來了之後再走開,或者把寶寶擦乾淨、包好,抱著他出來。

15、謹慎使用爽身粉

使用爽身粉時一定要遠離寶寶面部搖動,在脖子、額頭等離寶寶面部較近的地方使用時,注意擋住寶寶的眼睛和口鼻,以防寶寶吸入爽身粉的粉末而嗆咳,或者被粉末迷住眼睛。

以上就是關於一個月嬰兒護理的相關內容了,對於父母來說,寶寶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需要對小寶寶進行小心的護理,要注意寶寶的安全,注重飲食調理,這樣才能使寶寶能夠健康的成長。

發展中的能力

用眼睛短暫地追視物體;能發出“嗚嗚”或“啊啊”的聲音;能看黑白圖案。

高級能力

微笑,能笑出聲;能將頭抬起45°。

寶寶的疫苗

1、乙肝疫苗

這個月需要給寶寶打兩針乙肝疫苗,第一針在新生寶寶在出生後48小時內需要接種,此外,如果媽媽是肝炎病毒攜帶者的出生後應立即接種,這樣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在寶寶滿月時需注射加強針。

2、卡介苗

主要對象是新生嬰幼兒,接種後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止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正常出生、體重在2500克以上的寶寶,出生24小時以後,就可以接種卡介苗,最遲應該在寶寶1周歲前完成卡介苗疫苗接種。

關於早教

從本月開始,是你和寶寶度過的所有的美好遊戲時間的開始。對寶寶來說,遊戲是生活的重心,特別是嬰兒期間的遊戲,與身心發育有著密切的關聯。和嬰兒互動時要密切留意他/她。當寶寶的眼光轉開、扭動身體、變得焦躁、踢腿、打哈欠或似乎不高興時,你就能夠判斷地出來他已經玩夠了。

嬰兒護理誤區

1、開燈睡覺

床頭的燈光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還會影響視力發育。任何人工光源都會對人體產生一種微弱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長期存在,會使嬰幼兒焦慮、緊張,難於成眠。長期在燈光下睡覺,還會影響眼睛的網狀啟動系統,導致每次睡眠的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容易被驚醒。睡在燈光下的嬰兒與睡在黑暗中的嬰兒相比,近視發病率要高出4倍。

2、穿太多衣服睡

被窩濕度較高,加上寶寶代謝旺盛,容易誘發“悶熱綜合征”,可致寶寶大汗淋漓,甚至發生虛脫。同樣,用電熱毯也容易因為溫度過高引起輕度脫水而影響健康。

3、奶粉沖泡過濃

奶粉不宜過濃或過淡。牛奶中的鈉含量是人體的兩倍,牛奶濃度越高含鈉越多,易使嬰兒血鈉濃度升高,引起諸如便秘、血壓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狀。

4、過早添加輔食

起碼等到4個月後再添加輔食。母乳是嬰兒最完美的天然營養品和飲料,可提供寶寶所需的全部營養,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維生素。所以,對4個月以內的、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飲料。

5、過早喂雞蛋羹

4個月內只喂蛋黃。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質,寶寶過早食用,容易引起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等。患有奶癬和尿布疹的寶寶,食用雞蛋羹後,會使症狀反復和加重。

6、叫醒熟睡中的寶寶把尿

怕寶寶尿床,又不想寶寶的屁股被紙尿褲包著,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叫醒寶寶,幫寶寶把尿。儘管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寶寶的睡眠可是很重要的哦,可不能為了不弄髒寶寶的屁屁而犧牲寶寶的睡眠時間。其實,市面上售賣的很多紙尿褲,可以確保尿濕後長時間的乾爽,寶寶不會覺得不舒服的。

嬰兒眼睛護理要注意

寶寶出生前在媽媽子宮裡經過了9個月漫長的暗室生活,出生時又受到產道的擠壓和羊水的刺激,所以出生後多少眼睛會有些“異樣”。這個時候媽媽對於新生兒眼睛的護理就要更加小心了。

1、保持眼部清潔

給嬰兒清洗眼部的時候,先把幾個棉球在濕水裡沾濕,再擠幹水分,由內側向眼外角兩側輕輕擦拭,擦時要待新生嬰兒閉上眼睛。擦洗完一隻眼睛後,要換一個新的棉球再擦洗另一隻眼睛。

2、不要讓強光刺激到新生兒的眼睛

因為寶寶出生前過的一直是暗室生活,再加上新生寶寶的視覺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對於較強光線的刺激還不能進行保護性的調解,所以對光的刺激非常敏感。

3、不要帶新生兒一起看電視

電視在播放過程中,電視機螢光屏會產生X線,彩色電視機X線放射量相當於黑白電視機的二十多倍。這種放射線會引起厭食症,嚴重的會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智力發育。

4、警惕異物傷害

由於小嬰兒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此時應特別注意預防眼內異物。如颳風天外出,應在小兒臉上蒙上紗巾;打掃衛生時要及時將寶寶抱開;不要給寶寶帶尖刺的玩具。

5、勿遮擋眼睛

由於嬰兒期是小兒視覺發育最敏感的時期,如果有一隻眼睛被遮擋幾天時間,就有可能造成被遮蓋眼永久性的視力異常,因此,如果小兒某眼患病,也一定不要隨意遮蓋。

6、防止眼內斜

大多數父母經常喜歡在小嬰兒的床欄中間系一根繩,上面懸掛一些可愛的小玩具,逗引孩子追著看。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眼睛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旋轉,就有可能發展成內斜視,也就是俗稱的“鬥雞眼”。正確的方法是把玩具懸掛在圍欄的周圍,並經常更換玩具的位置。

嬰兒臍帶護理

臍帶是寶寶在胎兒時期從母體獲取營養和氧氣的通道,是媽媽和寶寶生命相連的見證。在寶寶出生後,護士會為寶寶結紮臍帶,隨著時間的推移,臍帶會慢慢的變幹、變黑。

接下來,媽媽將要開始長達半個多月的“護臍史”。

作為新生兒的門戶,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稍有不慎,輕者可造成臍炎,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症和死亡。所以,媽媽們要謹遵這五個注意點,一個也不能疏忽。

1、注意衛生

寶寶臍帶癒合之前是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薄弱環節,一定要注意局部的清潔,每天都需要進行局部的臍帶護理。每日沐浴後,用棉簽擦乾淨臍窩內的水分後,用75%酒精,消毒臍帶根底部一直到沒有血跡為止,擦拭一圈即丟棄棉簽,不可以同一根棉簽重複擦拭。血跡及分泌物較多的情況下,下午及晚上可再進行一次臍部護理;此外,爸爸媽媽在護理寶寶臍帶時一定要先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等感染寶寶臍部。

2、注意透氣

不要用紗布或其他東西覆蓋臍帶,肚臍處不要有硬物,不要讓紙尿褲或衣服摩擦臍帶殘端。

3、注意防水

寶寶未癒合的臍部不宜被沾濕。如果在臍帶殘端脫落前給寶寶洗澡,或讓寶寶游泳,一定要在寶寶臍部貼上防水貼,但在洗好後一定要及時揭去防水貼,並檢查局部是否被沾濕。

4、注意局部變化

每天護理寶寶臍部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臍帶殘端的變化以及周圍皮膚是否紅腫,注意局部是否有異味等。正常情況下,臍帶會逐漸變幹、變黑,直至脫落。如果發現臍輪或臍周皮膚發紅,且分泌物多,需請醫生查看,必要時前往醫院就醫治療。

5、注意脫落

臍帶殘端將于寶寶出生後7-14天脫落,脫落後臍窩內還是會留下一個局部創面,需要1周左右才能完全癒合;剛脫落的時候,也要注意血跡及分泌物,如果比較多,仍需要每日進行2-3次臍部護理。

在護理過程中,很多媽媽因為怕寶寶痛而不忍心下手,其實寶寶的臍帶是沒有神經的,消毒時不會痛,有時寶寶哭,是因為乙醇刺激了皮膚的緣故。只要我們擁有足夠的耐心,護理好臍帶就不是難題。

嬰兒護理的安全提醒

1、睡眠的安全

出生的寶寶一天要睡十幾二十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的安全也是父母最需要瞭解的。

2、寶寶睡覺時家長不能長時間離開

不要以為寶寶不會翻身,就放心地幹自己的事去了。即使寶寶睡得很踏實,也要時不時地過去看看他是不是一切正常。

3、同屋分床睡

寶寶半歲以內,最好讓他和你們睡在一個房間裡,但不能同睡一張床。因為如果大人睡得過熟,壓住寶寶,或大人的被子不小心堵住寶寶口鼻,會引起窒息。大一點兒的寶寶呼吸困難時能下意識地反抗,但一兩個月的小寶寶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4、嬰兒床也有安全指標

嬰兒床的欄杆要高於60釐米,以防寶寶摔下來。欄杆的空隙應該在2.5~6釐米之間,間隙過小容易困住寶寶的胳膊和腿,空隙過大寶寶的小腳容易滑出來。

5、床墊不要太軟

最好使用棉質毯子和被子,不要使用羽絨被,也不要用太軟太大的枕頭。不要在床上,尤其是寶寶的頭部周圍堆衣物和玩具,以免堵住寶寶口鼻,引起窒息。

6、在床頭放緩衝墊

這樣既可以保護寶寶的頭部,又可以擋風。注意不要用枕頭、毛毯等代替專用的床圍,如果這些東西放不穩,會倒下來壓住寶寶。

7、仰睡或側睡

4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安全的睡姿是仰臥位,這樣寶寶不容易窒息,也不會重複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寶寶經常吐奶,要讓他側臥,以免吐出的奶堵住口鼻引起窒息,或經鼻腔進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8、喝奶的安全

無論你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有一些安全問題需要注意。

9、不要用微波爐熱奶

給寶寶熱奶,最好是用熱水浸泡或者用專門的暖奶器來加熱,儘量不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微波是通過使食物分子激化而產熱的,瓶子並不燙,不好把握奶溫。而且微波爐加熱不均勻,很可能瓶口部分的溫度與瓶子中央的溫度不同。食道黏膜比皮膚更柔嫩,45℃左右就足以引起燙傷。

食道燙傷會引起疤痕收縮,使食道變狹窄,吞咽困難,寶寶就會拒絕喝奶。而且咽部是發音的部位,受到損傷還會影響到語言的發育。

10、不要躺著餵奶

照顧小寶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加上新媽媽的體力還沒有完全恢復,很容易疲勞。如果躺著餵奶,不小心睡著了,乳☆禁☆房有可能壓迫寶寶的口鼻,引起窒息。

11、喝完奶要拍嗝

寶寶喝完奶,先別忙著讓他躺下。拍嗝能讓他排出胃裡的空氣,以防吐奶。

12、洗澡的安全

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即使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出汗、大小便、流口水等,也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所以要勤給他洗澡。

13、防燙傷

寶寶的洗澡水溫度在40℃左右比較適宜。可將熱水器設在恒定的溫度,或準備一個寶寶專用的水溫計。而且,每次洗澡前都別忘記用手肘試一下水溫。

14、防溺水

給寶寶洗澡時,一秒鐘也不能讓他一個人留在澡盆裡。不管有多緊急的事,也要等家裡的其他人來了之後再走開,或者把寶寶擦乾淨、包好,抱著他出來。

15、謹慎使用爽身粉

使用爽身粉時一定要遠離寶寶面部搖動,在脖子、額頭等離寶寶面部較近的地方使用時,注意擋住寶寶的眼睛和口鼻,以防寶寶吸入爽身粉的粉末而嗆咳,或者被粉末迷住眼睛。

以上就是關於一個月嬰兒護理的相關內容了,對於父母來說,寶寶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需要對小寶寶進行小心的護理,要注意寶寶的安全,注重飲食調理,這樣才能使寶寶能夠健康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