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穩定幼稚園插班生情緒

1 家長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1、瞭解孩子個性。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 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個性包括:氣質、性格、語言、情感等方面。 , 首先要分清自己孩子屬於哪種類型(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憂慮型)。 家長應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 及早和班級老師交流, 以便對症處理。

2、心理上準備。

在孩子入園前, 家長應經常和孩子談幼稚園的事情, 帶孩子參觀幼稚園, 到幼稚園裡玩, 看小朋友活動等, 培養孩子喜歡幼稚園、嚮往幼稚園生活的心理。 也可以在二歲半左右入託一段時間, 做適應性準備。 孩子入園後, 要有堅持性,

Advertisiment
要鼓勵孩子天天入園, 不要因為心疼遷就而前功盡棄。

3、能力上準備。

在家中應提前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會自己用勺吃飯, 不要大人陪護自己睡覺, 會穿脫褲子, 使用便紙等。 同時要學會簡單的人際交往能力。 例如會和小夥伴一起玩, 不獨霸玩具, 會喊老師, 請求幫助, 會提“我要喝水”等要求。 另外不要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如咬嘴唇、吮手指、尿床等, 有的應及早糾正, 以免進入新環境時會加重。

4、物質上準備。

在孩子入園前, 應和孩子一起準備衣物, 輕便易脫的鞋, 簡單較少裝飾的衣褲(不要穿背帶褲), 乾淨的手帕等, 以及學習上要用的蠟筆、水彩筆、橡皮泥等。 這些準備, 都可以減輕幼兒的焦慮心理, 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

Advertisiment
如果是適應性較差的幼兒, 可征得老師的同意, 帶上一樣幼兒最喜歡的物品入園, 如一件玩具或午睡時自己的小毛巾被等, 使幼兒產生親近心理, 儘快適應集體生活。

2 園方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1、針對插班生, 我們幼稚園會在寶寶入園前給他做個家訪, 讓孩子先熟悉老師。 家訪時老師對孩子喜歡什麼、平時吃什麼、大小便情況, 有什麼要好的朋友等生活上的情況進行詳細調查。

2、老師在孩子入園前對班上的學生進行介紹, 先讓老生對新進入的孩子心理上有一個接受的鋪墊。 在寶寶入園後可以帶上家長的照片和孩子喜歡的玩具, 讓孩子在剛進入幼稚園後能找到屬於自己熟悉的世界中的東西, 孩子就不太會有陌生感。

Advertisiment

3、老師會給與插班生更多的關注和照顧, 幫助他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此外, 幼稚園還允許家長陪伴, 一般可以陪伴五天。

4、在新生入園一個月期間, 我們會每天給家長髮一份孩子日常生活及當天情緒的彙報, 減輕家長的擔心, 以免家長把焦慮情緒傳染給寶寶。 其實很多寶寶有入園焦慮, 是受到家長焦慮情緒的影響。

3 入園前後的注意事項

1、不要人為地“拔高”寶寶

將孩子插入年齡相當的班級, 比如將2歲多的寶寶插入到托班或小小班, 孩子更容易適應。 因為, 年齡相差幾個月, 小寶寶們各個方面能力的差異很大。 在這種環境下, 孩子總處在被照顧的位置, 做什麼事都處於弱勢, 長此下去, 孩子將沒有成就感,

Advertisiment
失去自信心, 不利於個性發展。

2、摸清“底細”

告訴孩子, 媽媽知道他以前沒有學過這些, 現在一下子做好不容易, 但是寶寶不要怕, 媽媽和老師都會幫他的, 安慰他放寬心。 然後, 再給孩子的具體困難指一條“明路”, 力爭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 緩解其心理壓力。 同時, 幫他一起解決, 比如在媽媽和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折紙飛機, 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績, 有了趕上小朋友的信心, 也就不甘心當“小尾巴”了。

3、所有的寶貝都可愛

給寶寶灌輸“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可愛的, 老師都喜歡”的觀念, 讓他知道, 小夥伴們盡力把該做的事做好, 也能和他一樣能得到誇獎的機會;老師表揚別的小夥伴, 並不等於不喜歡他, 使孩子平和對待表揚, 淡化嫉妒心理。

Advertisiment

4、 理解公平

告訴寶貝,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點、長處, 老師表揚他們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比較突出或者有了明顯的進步。 老師只有這麼做, 才是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如果老師給予寶貝你太多的關注, 其他小朋友會不會也覺得委屈呢, 就像老師表揚小夥伴時你的感覺一樣?借助講道理和一些小事來引導寶貝理解公平, 克服失落心理。

總之, 家庭中的良好準備, 父母的正確認識, 同時加上和老師、幼稚園的積極配合, 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功度過適應期的。

讓我們一起關注這些插班孩子, 讓他們與其他孩子享受同樣的陽光和雨露, 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