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氣”是一種不良的性格特徵, 及早防止與糾正孩子的“小氣”行為, 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那麼, “小氣”的兒童都有哪些表現呢?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指出, “小氣”的兒童, 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給別人吃”、“玩具與學習用等不願借別人用”的最直接特點外, 還具有如下主要特徵:做事斤斤計較, 愛講條件;自我犧牲與奉獻精神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較保守, 缺乏同情心;適應能力較差;心胸狹窄, 嫉妒心強;做事比較猶豫、多疑, 缺乏果斷性。
孩子為什麼會形成“小氣”的性格呢?這主要是因為:孩子身邊人員的“小氣”行為與不良教育的影響;父母及家人過於溺愛孩子,
Advertisiment
怎樣培養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作用, 為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榜樣, 是父母的首要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應首先做到慷慨待人。 如肯把東西借給鄰居使用, 能主動把好吃的食品拿出來讓別人吃, 樂意把自己心愛的物品轉讓給別人等。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尋找慷慨共事的榜樣 讓孩子多與這類兒童或成人交往, 在長期交往過程中,
Advertisiment
給孩子提供練習分享行為的機會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為孩子提供一些機會, 讓孩子的分享行為得到練習。 如買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給孩子吃, 要讓孩子親自把糖果分給家庭成員, 與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時, 引導孩子把心愛的積木、玩具等分一些給小朋友玩。 在這些練習中, 家長應及時稱讚孩子的慷慨之舉, 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體驗,
Advertisiment
鼓勵孩子幫助困難者 在我們的生活中, 常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貧困者與受難者。 家長應鼓勵孩子解囊相助。 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給貧困家庭的孩子, 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受災的地區或需錢治病的人們, 也可以讓孩子幫助因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減輕其負擔。 孩子在反復領略助人的樂趣之後, 就會把這種樂趣作為一種強烈的精神需要, 從而, 學會去輸出、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