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舉過一個1歲半男孩的例子。 這個男孩的母親給他一本小人書, 書名叫《桑布》。 一天, 母親對另外幾個好友講述小人書中的故事情節:“有一個叫做桑布的男孩兒, 過生日時, 別人送給他好多好多的禮物。 在回家的路上, 他遇上了一隻兇猛的野獸, 把他的禮物全叼走了。 桑布哭著回到了家, 經過父母的一番安慰, 不哭了, 高興的坐在漂亮的餐桌前吃飯。 ”母音話音剛落, 男孩突然說:“不對, 最後還哭呢!”說著, 便拿出小人書指給她們看。 然而, 那卻是封底的裝飾畫, 上面的確畫著一個哭著的桑布。
Advertisiment
聽故事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極佳形式, 而孩子的感受能力又與大人有所不同。 所以,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才能達到目的呢?回答這個問題, 包括兩個方面:其一, 怎樣選擇故事;其二, 怎樣選擇圖書。
古今中外, 沒有孩子不喜歡聽的故事, 怎樣給0-3歲的孩子編故事呢?這一時期的孩子以社會性適應為中心。 因此, 要教育他們自己能做的要自己做, 要做好不能做錯, 不該做的就不要做。 向他們講含有這些內容的故事以引起他們的興趣(教養故事)。 同時, 培養智慧的萌芽(動腦筋故事), 培養美的心情(趣味故事)等也是很有必要的。
Advertisiment
此外, 父母還可以自己給孩子編故事, 年齡越小的孩子, 越喜歡聽故事裡有“他”自己的角色和情節, 因為幼兒的孩子是根據自己有限的經驗和聯想去具體地理解故事內容的, 所以對孩子編講故事必須是反映其生活中有趣的熟悉的, 有意義的內容, 如:不喜歡去托兒所, 每次都哭, 編一個小白兔的故事, 講小白兔如何與小朋友、老師一起玩。 由於剛去托兒所老哭, 哭紅了眼睛等等。 孩子受了教育, 去托兒所與媽媽分別時就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期望、鼓勵能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 提高成績, 較之那些缺乏鼓勵與信任的孩子快。 編故事中, 可以把孩子編得很勇敢或勇於克服困難;這樣大家都很“佩服”他, 無意中鼓勵了孩子向這些好的方面努力。
Advertisiment
對待幼兒的孩子教育, 沒有固定公式。 在於父母善於瞭解孩子, 善於利用周圍環境有選擇地使用, 編出各種有趣的小故事, 講給孩子聽, 也可與孩子共同編講故事, 用較自由的方式, 引起孩子驚喜, 激動, 讓其深入其境, 接受各方面的教育。
另外, 搖籃童話時期, 嬰兒所能接受的感興趣的讀物, 其特徵一是短小, 二是動植物和非生物做登場人物;三是採取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 用語言表現出來;四是有節奏感, 幽默感, 並含有少量教訓性的東西等, 可以採用不拘故事形式的即興虛構故事。 另外, 畫冊也是這一時期幼兒感興趣的東西, 由於不識字, 只能看一些畫冊。 可以讓他們將畫冊內容講給同伴們聽或者看圖說話。
Advertisiment
2歲以後, 可以引導孩子講。 先是讓孩子聽完大人講故事, 然後可以由大人, 孩子分別扮演角色, 最後由孩子自己講出來。 在孩子講的過程中, 在旁陪聽的大人要認真地聽, 也不要打斷孩子指責他這裡講錯了, 那裡講得不好, 這樣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詩人歌德的母親很懂得教歌德講故事, 她每天都要給小歌德講故事, 但是講到最精彩, 最引起孩子懸念的地方停下來了, 這時的小歌德會使勁問她以後會怎麼樣?媽媽就讓他自己分析, 想像地把故事續編下去。 正是這種早期訓練發展了歌德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