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給孩子退燒

發熱不是獨立的疾病, 而是疾病的信號。 若疾病沒有得到控制, 即使熱退下來還會再次升高;退熱本身也不能治療引起發熱的原發疾病。 一般發熱低於38.5℃時, 可暫不給予退熱治療, 如小兒精神、飲食等方面都較好, 可密切觀察一段時間;如精神很差, 食欲明顯減少, 說明小兒病情不輕, 應儘早到醫院診治。 高熱時(>38.5℃~39℃), 無論小兒精神等各方面狀況如何, 均應及時給予退熱治療。 退熱措施包括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兩種。

1、物理降溫 不使用藥物而通過增加人體散熱達到降溫目的的方法為物理降溫。 小兒高熱時,

Advertisiment
若周圍環境溫度不很冷, 採用揭去被子、解開衣服等是促進人體散熱的最好方法。 包被過厚過嚴, 反可加重發熱, 容易誘發高熱抽風。 周圍環境較冷時, 可將小兒移至較溫暖處, 採取上述方法。 揭開衣服後, 加用溫濕敷更易於退熱。 溫濕敷方法如下:將孩子的衣服脫去或暴露軀幹部位, 用溫毛巾(溫度40~50℃)敷於暴露部位, 及時更換毛巾, 保持溫度基本不變, 最好能持續30分鐘。 對於有條件的家庭可給發熱的小兒進行溫水浴。 水溫同樣應保持於40~50℃。 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 有時也可採用酒精擦浴的方法。 用紗布浸泡30%~40%的醫用酒精或白酒, 塗擦腋窩、大腿根、頸部、肘窩等處。 這些部位的大血管位置淺表, 酒精的蒸發可帶走一定的熱量, 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
Advertisiment
一般不提倡使用冰袋或低於體溫的涼敷的方法。 低於體溫的溫度可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收縮, 不利於皮膚散熱。 對於醫院有時採用的冰枕的方法, 一般家庭不易效仿。 冰枕主要適用於惡性高熱或頑固性高熱時, 應在醫生、護士的指導下使用。 孩子出現高熱時, 應用市售冰袋可防止體溫繼續升高。 冰袋不是退熱的主要方法。

2、藥物降溫 物理降溫雖然效果不錯, 但作用較緩慢。 對於有高熱驚厥史或有抽風史的患兒, 如不能及時或很好採用物理降溫時,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 由護士或家長進行藥物降溫。 藥物降溫可通過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推注多種途徑進行。 一般家庭多選用口服途徑。 退熱藥物種類很多, 對於小嬰幼兒應該首選撲熱息痛或含有撲熱息痛的藥物。

Advertisiment
目前醫院常推薦的藥物包括:百服嚀、安佳熱、恬倩、泰諾、美林等。 這些藥物均為水劑, 適於小兒服用。 對於較大的兒童, 也可選擇片劑藥物, 例如:阿司匹林、APC等。 服用退熱藥物後, 體溫是否能很快下降, 除與藥物種類和劑量有關外, 關鍵是能否使散熱增加。 也就是說, 前面提到的物理降溫是保證退熱的前提。 服用退熱藥物後, 應注意避免仍然包裹孩子過厚、過嚴, 孩子的體溫不易降低;或被捂出大汗, 引起脫水等不必要的併發症。

遇到孩子高熱時, 家長應根據孩子與自家的情況, 選擇採用物理降溫、藥物降溫、或兩者相結合的方法, 以使小兒溫度儘快降至正常範圍, 且不致出現高熱驚厥等危險情況。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