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與寶寶一起做遊戲

陪自己的寶寶, 做遊戲不僅能夠讓寶寶獲得快樂, 而且還能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我們都獲得生活的樂趣, 所以我們做爸爸媽媽的要學習下如何陪自己的寶寶一起做遊戲哦!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指出, 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 以遊戲為生命的。 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 在遊戲時, 智慧總是會由此而緊張地活動, 甚至常常會由此而得到磨練。 孩子有其獨特的認知方式, 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 不宜呆板、長時間的學習。 他們通常以遊戲的方式來認識事物, 關鍵是父母如何正確組織、引導孩子的遊戲活動。

Advertisiment

按皮亞傑的研究, 遊戲最早出現于嬰兒2 個月時, 寶寶看到小床邊有氣球或響鈴就會手舞足蹈, 以後還逐步會用小手去擺弄玩具。 到1、2 歲時, 隨著嬰幼兒獨立行走能力的獲得, 以及雙手活動能力的增強, 他們的遊戲範圍由感覺性☆禁☆遊☆禁☆戲向運動性、操作性☆禁☆遊☆禁☆戲提高。 但是, 這年齡段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階段, 他們玩耍與遊戲常常處於獨立遊戲狀態, 因為他們還沒有玩伴意識。 他們喜歡一個人擺弄玩具, 即使有其他小朋友在場, 他們也是自顧自地, 仿佛如入無人之境。

因此, 1 歲半左右的孩子, 他的認知和行為水準一般來說還處於無規律階段, 這年齡段的遊戲適合於自發性的獨立遊戲。

嬰兒早期, 孩子就有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Advertisiment
這促使他不斷地想活動、想撫摸、想模仿、想探索、想交往。 不要給予過多的干預和限制。 這是其本能的自發行為, 它會給小生命帶來快感和愉悅, 會給嬰幼兒早期發展帶來健康和積極的影響。

因此, 這一時期的遊戲活動, 應以自發性的無規則遊戲為主, 不宜過早強調它的規則性和有序性。 運動性☆禁☆遊☆禁☆戲是比較適合於這一階段的活動, 它不僅有利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 而且有利於身體的發育。

常見的方法有:1)叫孩子像魚、兔、龜、小蟲一樣翻滾, 爬行、遊動, 2)叫孩子用積木設置障礙, 進行跨欄比賽;3)做玩球遊戲, 等等。

掌握了以上介紹的方法做爸爸媽媽的就要馬上行動了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