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識別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一些行為動作實際上表現了他的情緒。 通常情況下, 他們會直截了當地表露自己的情緒, 但有時其表露方式比較隱蔽, 這就需要父母認真地識別孩子的情緒。 因為環境(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會發生變化, 所以也導致了孩子的情緒產生變化。

當孩子內心緊張時, 他會用手緊緊抓住成人的手, 或者突然改變平時的習慣, 或寡言少語, 或喋喋不休, 有時突然出現短暫性的口吃。 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或面臨困境時, 他也許會表現為退縮, 不參加活動, 有時會產生攻擊性行為表示反抗,

Advertisiment
而不自信的孩子更容易用哭或攻擊性行為來保護自己。

有時孩子會採用一種習慣性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最常見的是吮手指, 這種行為表達了孩子內心的焦慮, 以及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願望。 有的孩子還有咬指甲、吮衣角, 甚至玩弄自己的生☆禁☆殖☆禁☆器等現象, 這些都與孩子情緒緊張、內心焦慮、尋求滿足有關。 另外還有一種較常見的行為, 即孩子喜歡抱著一樣東西睡覺, 如抱著自己的一個玩具或抱著枕頭睡覺, 這也與孩子內心焦慮或是感情得不到滿足(尤其是父母的撫愛)有關。 做父母的發現孩子有類似上述行為時, 千萬不要粗暴地訓斥、打罵孩子, 也不要強行奪走孩子的東西, 這樣做的結果只會加劇孩子的緊張、不安和焦慮,

Advertisiment
引起孩子的對抗, 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

父母正確的做法是, 首先從教養方式或家庭氣氛中尋找原因, 從而消除使孩子產生不安、緊張的因素。 比如孩子做錯了事害怕父母打他, 所以緊張, 你可以問他有關原因, 讓他放鬆下來。 其次父母可採取適當方式來讓孩子宣洩內心的焦慮情緒。 比如父母通過遊戲、唱歌、體育鍛煉或旅遊等來放鬆孩子的情緒, 讓孩子充分體會父母對他的關愛和環境的寬鬆, 增強自信心, 逐漸克服情緒障礙。 最後父母應以身作則, 即碰到生活中突發事件時,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臨危不亂、鎮靜從容的榜樣。 這樣孩子的一些非正常習慣會得到改變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