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護理初生嬰兒呢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護理初生嬰兒呢?剛剛出生的嬰兒好象瓷器一般美麗而脆弱, 此時的他們身體格外虛弱, 在護理方面需要更多的細心。 那麼怎樣護理初生嬰兒呢?

Advertisiment

現在寶寶都會在醫院出生, 在寶寶出生後也都會有專業的護士來幫助護理, 但是父母們知道初生兒的護理是怎麼樣的嗎、新生兒的護理是如何的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初生兒的護理吧。

現在一直在說初生兒, 那麼大家知道什麼時期的寶寶才是初生兒呢, 初生兒就是指寶寶從出生到滿月的期間都是叫做初生兒。

由於新生兒剛離開母體不久, 還比較嬌嫩, 對感染的抵抗力差, 因此需仔細護理。 此是嬰兒脫離母體後逐漸適應外界生活的重要過程。

新生兒組織器官功能發育尚末完善, 對外界環境適應力低下, 因此, 做好新生兒的家庭護理, 是促進嬰兒健康成長的關鍵。

Advertisiment

一、初生嬰兒的護理

1、臍部護理

初生兒的臍帶都會在出生的一周之內脫落掉, 在寶寶的臍帶沒有脫落之前都要注意寶寶的肚臍的安全健康。

臍帶脫落後, 臍孔窩裡如發現有血水或人膿, 有滲出物可塗75%酒精, 保持乾燥, 及時去醫院治療。

2、保溫

因為新生兒調節體溫的功能差, 易受冷引起肺炎、感冒等病, 故要保持理想的室溫。 一般以攝氏20-24攝氏度為宜。 早產兒的體重越低, 越要注意保暖。 可以用熱水袋, 有條件的可用空調設備取暖。

3、口腔衛生

新生兒口腔粘膜柔嫩, 血管豐富, 較乾燥。 於上齶中線兩旁及牙齦切緣上常可見黃白小點, 這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瀦留腫脹所致。 此小點叫上皮珠, 俗稱馬牙, 切勿挑擦, 挑擦後輕者可引起局部潰爛,

Advertisiment
重者可引起敗血症。

4、呼吸道護理

初生兒的呼吸並不是均勻的, 他們的呼吸會時淺時深, 沒有規律性, 所以媽媽們要注意照看寶寶的呼吸的正常。

如鼻腔內有粘液, 可用消毒棉花輕輕擦去。 感冒時, 常引起嚴的鼻塞, 影響吃奶, 可在吃奶前用0.5%的麻黃素溶液, 每次一滴, 嚴禁用成人的滴鼻淨藥水, 以免中毒。

5、洗澡

新生兒新陳代謝旺盛, 經常洗澡可使皮膚清潔, 改善血液迴圈。 洗澡洗頭面部、頸部, 然後洗全身。 要注意耳後、頸、腋下、肘部、腹股溝等皺褶處的清潔衛生。

女嬰外☆禁☆陰部沖洗由前到後, 防止肛門周圍的糞便污染陰☆禁☆道及尿道。 洗完澡後要用幹毛巾擦乾身體, 並在皮膚皺褶處撲上嬰兒用粉。

出生時已具備吸吮及吞咽反射,

Advertisiment
但腸胃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 只能喂母、牛乳及水。

二、基本常識

“新生兒期”主要是指胎兒從母親子宮內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 由於這段時期新生兒的身體系統各個臟器功能的發育尚未成熟, 臨床上一般將新生兒分為三類:

1、足月兒

胎齡滿37周至不滿42足周的新生兒。

2、早產兒

胎齡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的新生兒。

3、過期產兒

胎齡滿42周以上的新生兒。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 體溫調節功能較差, 因而易感染, 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 專家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給予指導。

1、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 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 盛夏要適當降溫, 而冬天則需要保暖, 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

Advertisiment

而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 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 害怕刺激眼睛, 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 其實這是不宜的, 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 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

新生兒的內衣(包括尿布)應以柔軟且易於吸水的棉織品為主, 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衣服的顏色宜淺淡, 便於發現汙物, 並防止染料對新生兒皮膚的刺激;衣服儘量寬鬆, 不妨礙肢體活動且易穿易脫;由於新生兒頭部散熱較大, 氣候寒冷或室溫較低時應該戴小帽子, 同樣要柔軟舒適。

尿布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 做到勤洗勤換, 通常白天要換4次以上, 晚上應換2次以上, 每次更換時均應清洗小屁股, 並外塗適量護膚油劑;尿不濕則選擇品質較好且透氣性能好的,在家裡時儘量用尿片,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濕;注意尿片或尿不濕包裹不宜太緊,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3、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於頭顱的發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公分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

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餵養後多採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採取仰臥位時,應當經常變換體位;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採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向一面,此時要有家長在一旁監護。

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家長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餵養。

側臥特別需要注意不能一直偏左或一直偏右,要左右交替側睡,以防出現歪脖現象。

4、皮膚護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在臍帶未脫落前,儘量不用盆浴,而採用乾洗法為新生兒擦身。臍帶脫落後,則可給予盆浴,宜用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香皂,浴後要用幹軟的毛巾將身上的水吸幹,並可在皮膚皺褶處塗少許香粉。

每次換尿布後一定要用溫熱毛巾將臀部擦乾淨,有時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膚發紅,這時可塗少許無菌植物油。寒冷季節臀紅明顯時,還可用電吹風在紅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鐘(電吹風不可離皮膚太近,以防燙傷)。

5、五官護理

應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處的清潔,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於口腔粘膜細嫩、血管豐富,極易擦傷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經常用勁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針、特別是不潔針去挑碾牙齦上的小白點--上皮小珠(俗稱”馬牙“或”板牙“),以防細菌由此處進人體內而引起敗血症。

新生兒肚臍護理

1、清理肚臍

每天在寶寶洗澡的同時也要清理寶寶的肚臍,有些媽媽擔心寶寶的肚臍傷口沒有長好,不敢清洗,這是不對的。

清洗後,以棉花棒沾95%的酒精於肚臍處擦拭,由臍帶根部(或凹處)開始向外擦至皮膚後停止;並可于每次更換尿布時,檢查臍部是否乾燥,若臍部潮濕,則重覆以上的動作(以95%的酒精再次擦拭)。

2、防止尿液污染肚臍

尿布不宜過長,避免尿濕後污染傷口。最好選擇可以留出臍部空間的尿不濕,為了防止尿液污染臍部,做好隔離措施。及時觀察寶寶的排便情況,尿布勤更換。

3、保持乾燥

臍帶周圍的乾燥清潔是幫助痊癒的重中之重,一旦臍部潮濕,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引發臍炎。因此,在護理過程中,保持乾燥是護理的首要原則。

4、讓肚臍通風

在保持乾燥的同時,還要注意肚臍的通風,不要蓋得過厚,防止產生水氣;一旦發現肚臍有潮濕狀況,應立即用棉布輕輕吸幹。還應選擇質地柔軟、透氣的衣褲減少局部摩擦。

5、擦爽身粉

千萬不要把爽身粉撒在肚臍周圍,不利於臍部的正常呼吸,不利於肚臍乾燥,而且有感染的危險。

6、塗抹護膚品

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塗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乾燥甚至導致感染。

7、用紫藥水

千萬不要用藥水,有的新生兒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或脫落後壞膿的,有些爺爺奶奶為了乾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藥水擦拭,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因為藥水的乾燥效果僅限於表面,而酒精的乾燥效果是從裡到外的乾燥。

關於新生兒臍帶常見的問題

1、新生兒的臍帶一般過了多久才脫落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後臍帶在24-48小時裡就自然乾癟,3-4天就掉了,並且會在10天到半個月裡癒合。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不同的新生兒有差異,臍帶殘留也有長、短、粗、細之分,只要寶寶的臍部保持乾燥,爸爸媽媽就不要著急,可耐心等待寶寶的臍帶自行脫落。

2、如何可以讓新生兒臍帶加速脫落呢

假如新生兒的臍帶2周後仍未脫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只要沒有感染跡象,如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就不用擔心。另外,可以用酒精給寶寶擦臍窩護理,使臍帶殘端保持乾燥,加速臍帶殘端脫落和肚臍癒合。

3、新生兒肚臍異常,周圍發紅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在臍帶殘端脫落護理的過程中,肚臍周圍常常會出現輕微的發紅,這是臍帶殘端脫落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用擔心。如果肚臍和周圍皮膚變得很紅,而且用手摸起來感覺皮膚發熱,那很可能是肚臍出現了感染,就得立即去醫院了。

4、新生兒的臍帶流出淡黃色液體正常嗎

一般情況下,癒合中的臍帶殘端經常會滲出清亮的或淡黃色黏稠的液體,這是癒合中的臍帶殘端滲出的液體,屬於正常現象,用75%的酒精輕輕擦乾淨,保持臍帶部位乾燥即可。如果流出的液體呈膿液或者有惡臭氣味,說明臍帶可能受感染,應立即到醫院治療。此外,當給新生男寶包尿布時,應將陰☆禁☆莖朝下,以防解尿時臍帶碰到尿液,造成臍帶發炎。

5、每次消毒臍帶的時候寶寶都大哭,要怎麼辦

一般寶寶會在消毒的時候哭鬧,因為藥水是冷的,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心疼寶寶而給消毒打折扣。一旦消毒不好,臍帶出現化膿等情況,可能要住院什麼的,到時候寶寶會吃更多的苦。可以在住院期間多觀察護士如何給寶寶消毒臍帶。

預防新生兒臍炎的方法

對於避免新生兒臍炎的發生,家長們主要是做好預防工作,像是斷臍後的保養,還應該堅持部分清潔衛生。在臍帶未掉落前,洗澡後要將臍帶周圍的水吸幹,可用,家長們主要是做好斷臍後的保養,還應該堅持部分清潔衛生。

在臍帶未掉落前,洗澡後要將臍帶周圍的水吸幹,可用75%的酒精消毒殘端,再換上潔淨的紗布包裹 好;不要將尿布蓋在臍部上,以堅持部分枯燥;勤換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臍帶。假如臍帶根部發紅,或臍帶掉落後創傷不癒合,臍窩濕潤、流水等體現,應立即進行部分處理,用3%雙氧水沖刷部分2-3次後用碘酊消毒,再用酒精脫碘,假如臍部炎症明顯,有膿性分泌物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醫治。

新生兒出現臍炎後,家長可採取的治療方法

1、家長須掌握常規的消毒方法,僅消毒表面是不夠的,必須從臍的根部由內向外環形徹底清洗消毒。

2、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氣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鬧時要檢查尿布有無濕,及時更換。

3、洗澡時,注意不要洗濕臍部,洗澡完畢,用消毒幹棉枝吸幹臍窩水,並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乾燥。

4、觀察臍帶有無潮濕、滲液或膿性分泌物,如有應及時治療,採用3%雙氧水徹底清洗臍部,消毒幹棉枝吸幹後再用95%酒精脫水,乾燥後敷上碘仿粉。

新生兒的衛生護理如何做

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等到寶寶的到來,在新父母快樂的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正確地對孩子進行護理。新生兒的抵抗力幾乎為零,所以護理嬰兒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做好預防工作,注意個人衛生。

1、眼膠和眼淚

新生兒的眼睛會分泌很多眼屎和眼淚,清洗時用乾淨的布輕輕擦拭眼部周圍。在擦拭的時候要按住嬰兒的頭手,輕輕擦去分泌物。不要用力地揉搓眼屎,布用過的地方不要再擦拭別處。

2、指甲的健康

手指甲和腳趾甲每週都需要進行修剪,但手指甲非常柔軟,還和肉連在一起的,所以修剪時要特別注意,避免出血。你可以用寶寶專用指甲鉗,趁著寶寶熟睡的時候修剪指甲,不要剪太短。如果你不小心把肉引起出血,要用消毒紗布按壓止血。

3、溫度和光照

新生兒對外界溫度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夏季要適當的降溫,冬季需要保持溫暖的,但冬季通風時最好在屋子裡放一個取暖器。

室內光線不是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應該讓寶寶適應室內的自然光,避免陽光直射眼睛。

4、穿衣服

嬰兒的汗液分泌較多,溫度調節能力差,應選擇吸濕性好,手感柔軟,透氣性和保溫性好,易於清潔的棉製品。新生兒的衣服最好是斜襟領,或連體衣服也可以。滿月後可以穿內衣,盡力伸展的領口,防止衣服刮耳鼻。

5、預防感染

新生兒的護理,要注意衛生,在每次護理前要洗手,防止細菌污染對新生兒皮膚嬌嫩的感染,如護理人員患有傳染性疾病則不能接觸嬰兒,預防新生兒感染。如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必須嚴格隔離治療,接觸隔離觀察。產婦休息室在哺乳的時候應該被禁止訪問,降低新生兒感染的機會。

6、抱和背

對新手媽媽來講,怎麼抱孩子和背孩子也是一個問題。寶寶的頸部肌肉發育不完全,如果你不扶好頭部和頸部,孩子就容易煩躁哭鬧,甚至會導致驚厥。要用手托住頭部和頸部,再把嬰兒抱起來。絕對不可以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不滿月的新生兒和兒童發育還不完全,內部器官尚未完全發育好的時候,去粗心大意地抱一個嬰兒,身體都處於正常狀態,對脊柱或骨關節壓力增加,容易發生危險。

7、外出

在孩子滿月之時可以出去。但不要超過30分鐘,不要在太陽光照強烈的下午1-4點出去。為確保安全,最好是等到孩子出世後的6個星期出去。

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於初生兒的護理也還有了學習了吧,初生兒正處在一個非常柔軟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寶寶急需父母們的細心照料,這樣寶寶才能有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寶寶才能度過初生兒時期。

並外塗適量護膚油劑;尿不濕則選擇品質較好且透氣性能好的,在家裡時儘量用尿片,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濕;注意尿片或尿不濕包裹不宜太緊,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3、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於頭顱的發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公分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

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餵養後多採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採取仰臥位時,應當經常變換體位;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採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向一面,此時要有家長在一旁監護。

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家長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餵養。

側臥特別需要注意不能一直偏左或一直偏右,要左右交替側睡,以防出現歪脖現象。

4、皮膚護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在臍帶未脫落前,儘量不用盆浴,而採用乾洗法為新生兒擦身。臍帶脫落後,則可給予盆浴,宜用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香皂,浴後要用幹軟的毛巾將身上的水吸幹,並可在皮膚皺褶處塗少許香粉。

每次換尿布後一定要用溫熱毛巾將臀部擦乾淨,有時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膚發紅,這時可塗少許無菌植物油。寒冷季節臀紅明顯時,還可用電吹風在紅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鐘(電吹風不可離皮膚太近,以防燙傷)。

5、五官護理

應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處的清潔,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於口腔粘膜細嫩、血管豐富,極易擦傷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經常用勁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針、特別是不潔針去挑碾牙齦上的小白點--上皮小珠(俗稱”馬牙“或”板牙“),以防細菌由此處進人體內而引起敗血症。

新生兒肚臍護理

1、清理肚臍

每天在寶寶洗澡的同時也要清理寶寶的肚臍,有些媽媽擔心寶寶的肚臍傷口沒有長好,不敢清洗,這是不對的。

清洗後,以棉花棒沾95%的酒精於肚臍處擦拭,由臍帶根部(或凹處)開始向外擦至皮膚後停止;並可于每次更換尿布時,檢查臍部是否乾燥,若臍部潮濕,則重覆以上的動作(以95%的酒精再次擦拭)。

2、防止尿液污染肚臍

尿布不宜過長,避免尿濕後污染傷口。最好選擇可以留出臍部空間的尿不濕,為了防止尿液污染臍部,做好隔離措施。及時觀察寶寶的排便情況,尿布勤更換。

3、保持乾燥

臍帶周圍的乾燥清潔是幫助痊癒的重中之重,一旦臍部潮濕,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引發臍炎。因此,在護理過程中,保持乾燥是護理的首要原則。

4、讓肚臍通風

在保持乾燥的同時,還要注意肚臍的通風,不要蓋得過厚,防止產生水氣;一旦發現肚臍有潮濕狀況,應立即用棉布輕輕吸幹。還應選擇質地柔軟、透氣的衣褲減少局部摩擦。

5、擦爽身粉

千萬不要把爽身粉撒在肚臍周圍,不利於臍部的正常呼吸,不利於肚臍乾燥,而且有感染的危險。

6、塗抹護膚品

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塗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乾燥甚至導致感染。

7、用紫藥水

千萬不要用藥水,有的新生兒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或脫落後壞膿的,有些爺爺奶奶為了乾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藥水擦拭,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因為藥水的乾燥效果僅限於表面,而酒精的乾燥效果是從裡到外的乾燥。

關於新生兒臍帶常見的問題

1、新生兒的臍帶一般過了多久才脫落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後臍帶在24-48小時裡就自然乾癟,3-4天就掉了,並且會在10天到半個月裡癒合。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不同的新生兒有差異,臍帶殘留也有長、短、粗、細之分,只要寶寶的臍部保持乾燥,爸爸媽媽就不要著急,可耐心等待寶寶的臍帶自行脫落。

2、如何可以讓新生兒臍帶加速脫落呢

假如新生兒的臍帶2周後仍未脫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只要沒有感染跡象,如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就不用擔心。另外,可以用酒精給寶寶擦臍窩護理,使臍帶殘端保持乾燥,加速臍帶殘端脫落和肚臍癒合。

3、新生兒肚臍異常,周圍發紅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在臍帶殘端脫落護理的過程中,肚臍周圍常常會出現輕微的發紅,這是臍帶殘端脫落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用擔心。如果肚臍和周圍皮膚變得很紅,而且用手摸起來感覺皮膚發熱,那很可能是肚臍出現了感染,就得立即去醫院了。

4、新生兒的臍帶流出淡黃色液體正常嗎

一般情況下,癒合中的臍帶殘端經常會滲出清亮的或淡黃色黏稠的液體,這是癒合中的臍帶殘端滲出的液體,屬於正常現象,用75%的酒精輕輕擦乾淨,保持臍帶部位乾燥即可。如果流出的液體呈膿液或者有惡臭氣味,說明臍帶可能受感染,應立即到醫院治療。此外,當給新生男寶包尿布時,應將陰☆禁☆莖朝下,以防解尿時臍帶碰到尿液,造成臍帶發炎。

5、每次消毒臍帶的時候寶寶都大哭,要怎麼辦

一般寶寶會在消毒的時候哭鬧,因為藥水是冷的,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心疼寶寶而給消毒打折扣。一旦消毒不好,臍帶出現化膿等情況,可能要住院什麼的,到時候寶寶會吃更多的苦。可以在住院期間多觀察護士如何給寶寶消毒臍帶。

預防新生兒臍炎的方法

對於避免新生兒臍炎的發生,家長們主要是做好預防工作,像是斷臍後的保養,還應該堅持部分清潔衛生。在臍帶未掉落前,洗澡後要將臍帶周圍的水吸幹,可用,家長們主要是做好斷臍後的保養,還應該堅持部分清潔衛生。

在臍帶未掉落前,洗澡後要將臍帶周圍的水吸幹,可用75%的酒精消毒殘端,再換上潔淨的紗布包裹 好;不要將尿布蓋在臍部上,以堅持部分枯燥;勤換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臍帶。假如臍帶根部發紅,或臍帶掉落後創傷不癒合,臍窩濕潤、流水等體現,應立即進行部分處理,用3%雙氧水沖刷部分2-3次後用碘酊消毒,再用酒精脫碘,假如臍部炎症明顯,有膿性分泌物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醫治。

新生兒出現臍炎後,家長可採取的治療方法

1、家長須掌握常規的消毒方法,僅消毒表面是不夠的,必須從臍的根部由內向外環形徹底清洗消毒。

2、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氣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鬧時要檢查尿布有無濕,及時更換。

3、洗澡時,注意不要洗濕臍部,洗澡完畢,用消毒幹棉枝吸幹臍窩水,並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乾燥。

4、觀察臍帶有無潮濕、滲液或膿性分泌物,如有應及時治療,採用3%雙氧水徹底清洗臍部,消毒幹棉枝吸幹後再用95%酒精脫水,乾燥後敷上碘仿粉。

新生兒的衛生護理如何做

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等到寶寶的到來,在新父母快樂的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正確地對孩子進行護理。新生兒的抵抗力幾乎為零,所以護理嬰兒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做好預防工作,注意個人衛生。

1、眼膠和眼淚

新生兒的眼睛會分泌很多眼屎和眼淚,清洗時用乾淨的布輕輕擦拭眼部周圍。在擦拭的時候要按住嬰兒的頭手,輕輕擦去分泌物。不要用力地揉搓眼屎,布用過的地方不要再擦拭別處。

2、指甲的健康

手指甲和腳趾甲每週都需要進行修剪,但手指甲非常柔軟,還和肉連在一起的,所以修剪時要特別注意,避免出血。你可以用寶寶專用指甲鉗,趁著寶寶熟睡的時候修剪指甲,不要剪太短。如果你不小心把肉引起出血,要用消毒紗布按壓止血。

3、溫度和光照

新生兒對外界溫度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夏季要適當的降溫,冬季需要保持溫暖的,但冬季通風時最好在屋子裡放一個取暖器。

室內光線不是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應該讓寶寶適應室內的自然光,避免陽光直射眼睛。

4、穿衣服

嬰兒的汗液分泌較多,溫度調節能力差,應選擇吸濕性好,手感柔軟,透氣性和保溫性好,易於清潔的棉製品。新生兒的衣服最好是斜襟領,或連體衣服也可以。滿月後可以穿內衣,盡力伸展的領口,防止衣服刮耳鼻。

5、預防感染

新生兒的護理,要注意衛生,在每次護理前要洗手,防止細菌污染對新生兒皮膚嬌嫩的感染,如護理人員患有傳染性疾病則不能接觸嬰兒,預防新生兒感染。如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必須嚴格隔離治療,接觸隔離觀察。產婦休息室在哺乳的時候應該被禁止訪問,降低新生兒感染的機會。

6、抱和背

對新手媽媽來講,怎麼抱孩子和背孩子也是一個問題。寶寶的頸部肌肉發育不完全,如果你不扶好頭部和頸部,孩子就容易煩躁哭鬧,甚至會導致驚厥。要用手托住頭部和頸部,再把嬰兒抱起來。絕對不可以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不滿月的新生兒和兒童發育還不完全,內部器官尚未完全發育好的時候,去粗心大意地抱一個嬰兒,身體都處於正常狀態,對脊柱或骨關節壓力增加,容易發生危險。

7、外出

在孩子滿月之時可以出去。但不要超過30分鐘,不要在太陽光照強烈的下午1-4點出去。為確保安全,最好是等到孩子出世後的6個星期出去。

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於初生兒的護理也還有了學習了吧,初生兒正處在一個非常柔軟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寶寶急需父母們的細心照料,這樣寶寶才能有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寶寶才能度過初生兒時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