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護理小兒服藥

孩子一旦生病, 不是打針就是吃藥。 給小兒服藥是家長普遍感到頭痛的事。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把藥吃進去, 有時經常採取打罵、恐嚇或捏鼻子硬灌等方法, 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既便是將藥灌進去了, 因為孩子哭鬧, 過一會可能又吐出來;捏住鼻子強行灌藥還有可能將藥嗆到氣管裡, 這樣不但治不了病, 反而會添病, 甚至引起嚴重後果。 下面介紹如何根據小兒年齡特點採取不同的服藥方法:

1、新生兒期:由於新生兒味覺反射尚未成熟, 可將藥研成細面溶化在水中, 放在水瓶裡, 加少許糖, 使用乳膠乳☆禁☆頭讓嬰兒吸吮,

Advertisiment
一般均能把藥吃進。 也可以使用滴管或塑膠軟管(五官科用的滴藥塑膠瓶), 吸滿藥液後, 將管口放在嬰兒口腔頰粘膜和牙床間慢慢擠滴, 要按嬰兒吞咽速度進行, 須待第一管藥液咽下後, 再滴第二管。 如果發生嗆咳應立即停止, 並抱起嬰兒輕拍背部, 防止藥液嗆入氣管。 喂藥時注意不可將藥液與乳汁混在一起喂, 因為二者混合後可能會出現凝結現象或者降低藥物的療效;還可能影響嬰兒的食欲。

2、嬰幼兒期:給嬰幼兒喂藥時, 先用少量溫開水將藥溶化, 加入少許白糖, 再將病兒抱在懷裡或採取半臥位, 在脖子下圍上小毛巾, 適當固定雙手, 用小勺或藥杯緊貼嘴角喂服, 由於體位的關係藥液會慢慢從舌邊流入,

Advertisiment
待病兒吞咽後再把小勺或藥杯從嘴邊拿走。 如果病兒不願咽下, 可用拇指或食指輕捏其兩頰使其吞咽;也可將盛藥液的小勺, 送入病兒的口中, 壓住舌頭, 待藥液咽下後再取出小勺。 喂藥後再喂少量溫開水, 以便藥物在胃中充分溶解, 利於吸收。

3、學齡前期與學齡期:這一年齡組的孩子已懂得道理, 應以勸說、誘導為主, 只要他們瞭解了服藥的意義後, 大多數都能自覺服藥。 在服用膠囊或片劑藥物時, 最好不要將藥溶化, 鍛煉他們整片吞服, 從小片開始, 先把藥片放在舌頭後面, 然後喝口水就當作沒有藥一樣往下嚥, 只要第一次成功了, 以後就很容易了, 這樣既方便又可減少苦味等不良刺激。 對講不通道理的極個別孩子,

Advertisiment
則可參照嬰幼兒的服藥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