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生病, 不是打針就是吃藥。 給小兒服藥是家長普遍感到頭痛的事。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把藥吃進去, 有時經常採取打罵、恐嚇或捏鼻子硬灌等方法, 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既便是將藥灌進去了, 因為孩子哭鬧, 過一會可能又吐出來;捏住鼻子強行灌藥還有可能將藥嗆到氣管裡, 這樣不但治不了病, 反而會添病, 甚至引起嚴重後果。 下面介紹如何根據小兒年齡特點採取不同的服藥方法:
1、新生兒期:由於新生兒味覺反射尚未成熟, 可將藥研成細面溶化在水中, 放在水瓶裡, 加少許糖, 使用乳膠乳☆禁☆頭讓嬰兒吸吮,
Advertisiment
2、嬰幼兒期:給嬰幼兒喂藥時, 先用少量溫開水將藥溶化, 加入少許白糖, 再將病兒抱在懷裡或採取半臥位, 在脖子下圍上小毛巾, 適當固定雙手, 用小勺或藥杯緊貼嘴角喂服, 由於體位的關係藥液會慢慢從舌邊流入,
Advertisiment
3、學齡前期與學齡期:這一年齡組的孩子已懂得道理, 應以勸說、誘導為主, 只要他們瞭解了服藥的意義後, 大多數都能自覺服藥。 在服用膠囊或片劑藥物時, 最好不要將藥溶化, 鍛煉他們整片吞服, 從小片開始, 先把藥片放在舌頭後面, 然後喝口水就當作沒有藥一樣往下嚥, 只要第一次成功了, 以後就很容易了, 這樣既方便又可減少苦味等不良刺激。 對講不通道理的極個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