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讓孩子理解社會潛規則?

有人一邊奶著baby, 一邊偷著“人參”, 借此緩解哺乳期起夜的煩躁;有人“偷”和“被偷”一樣高興, 這種小搗蛋的方式讓他感到輕鬆甚至是微小的喜悅;有人正為自己的“玫瑰”被偷氣惱不已, 決定幾天裡再不搭理原本還不錯的同事;有人每天詳細記錄偷菜所得, 超過10萬元就喜形於色;不到10萬元就勉勵自己明天加油;有人一邊每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又突然感到詫異, 怎麼成就感也會產生壓力?

為了讓孩子成為大富豪, 全家擰成一股繩、父母祖父母分別註冊只為孩子成為大富豪的也不在少數。 如果寶寶只是從偷菜遊戲中,

Advertisiment
學學辨認蔬菜和一些種植常識, 那就無需多說, 問題是, 這個遊戲中除了這些功能之外, 蘊藏著豐富的“潛規則”, 比如:

*幫你除草、殺蟲, 對你示好的人, 來你家的真實目的可能並不是這個, 而是看你有沒有可偷的東西;

*越有錢的人賺錢的速度最快, 溫飽線上的人都在量入為出中掙扎;

*很多事情都有捷徑可走, 有“背景”的人肯定升級快;

*勤能補拙是有局限性的, 每天靠除草、殺蟲的經驗只有那麼多;

*廣交朋友是硬道理, 多個朋友就會多一條路;

*有些時候我們期待著有人來搞一點小事端, 從而獲得想要的經驗;

於是, 很多父母開始自然的擔心, 孩子這麼小, 接觸這些好嗎?會不會從中學壞?

我們知道, 對於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

Advertisiment
對於人性的弱點甚至是醜陋面, 大部分家庭是用淨化和過濾的態度來面對的, 他們不想讓孩子過早接觸一些看起來不那麼“高尚”和“純潔”的東西。

對此, 我早有異議, 首先, 這不太容易, 因為孩子到了幼稚園, 幼稚園就是一個小社會, 孩子各種各樣, 他們從家庭中吸收的價值觀也各種各樣, 我們一直回避的東西, 可能孩子早已在生活中面臨了;其次, 如果很“成功”的回避了這些, 做到“絕緣”, 那麼孩子很可能成為一個單純的人, 單純的人在某一天面臨複雜的現實時, 會遭遇困惑和困難。 這個世界上, 有“好人”也有“壞人”, 每個人其實也都集“好”和“壞”一身, 對於這些所謂的“壞人”和“壞”, 回避不是最好的辦法, 更好的方式是瞭解這些並能合理的應對這些,

Advertisiment
再好一點就是, 我們有能力去喚醒每個人包括那些所謂“壞人”身上的“好”。

當然, 這有一個分寸, 比如, 我們讓孩子知道不遵守交通規則很危險, 沒有必要讓帶孩子看車禍現場, 場面和圖片的殘酷性超過孩子的承受力, 就會傷到孩子。 我們應該用孩子可以理解和承受的方式讓孩子瞭解這些, 我們應該讓孩子瞭解, 但是也有責任防止孩子瞭解太多或者形式太刺激導致孩子對於人性失去信心。 其實, 從電子遊戲來體現這一點, 倒是一個不錯的形式。

另外一個問題是:孩子會採取什麼樣態度接觸這些“潛規則”。

對此, 我始終相信每個人都只會獲取他想要的東西, 比如我們在開始所列的, 有些人菜被偷或者偷別人,

Advertisiment
都感覺好玩都開心, 他們要的就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或者有趣的玩笑;有些人非常看中財富積分, 他們要的是成就感。 孩子也是這樣, 如果他的生活比較和諧, 偷菜就會是一個沒有依賴性的調節性的遊戲;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很健康的生活, 善良坦蕩對待“壞”, 不無知、不排斥而是能恰當應對, 而且對於孩子也不刻意回避, 那麼孩子也不會覺得偷菜中“潛規則”多麼特別, 他會不自覺告訴自己:這有什麼, 我只要按照我自己的原則去玩就好了。

相反, 如果父母玩這些遊戲, 患得患失, “不擇手段”, 那孩子也會模仿, 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刻意回避和淨化“壞”, 那麼孩子對“壞”自然更有興趣, 因為父母說的和做的不一致,

Advertisiment
父母說的和現實不一致, 孩子才會衝突, 同時更可能被“潛規則”所誤。

小小的偷菜遊戲, 竟然也蘊含著如此豐富的哲理, 教育孩子真是無處不在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