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規律會給孩子帶來穩定感與安全感。 特別是孩子每日的生活作息時間應保持相對固定, 這樣可以使他習慣每天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做相同的事情, 並能知道下一個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了。 如果經常變化生活環境, 變化日常作息時間, 會使孩子感到不安。
1.5~3歲培養重點:自主性
在這一年齡階段, 寶寶學會了走路和用手, 可以接近和操縱物品, 這使寶寶(寶寶食品)感到了“自我”的存在。 他不再顯得十分順從和聽話, 而是樣樣事情喜歡自己動手, 渴望表現自已的力量和能力。
如果父母對寶寶的行為限制過多、批評過多、懲罰過多,
Advertisiment
1、引起寶寶的不滿和敵對情緒, 產生反抗行為, 形成任性、執拗等不良性格, 即出現所謂的“3歲危機期”或“第一反抗期”。
2、寶寶的獨立性被扼殺, 認為自己無能並懷疑自己的能力, 形成依賴性強、怯懦、自卑等不良性格。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鼓勵孩子對環境的探索行為
兩三歲的寶寶會說會走, 能初步獨立地探索周圍世界。 但父母出於安全考慮, 常常限制寶寶的活動。 孰不知這樣做會影響寶寶的求知欲, 扼殺其正在萌發的自信心。 因此, 父母應該為寶寶要求自主、喜歡探索而感到高興,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寶寶的探索行為, 發展其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Advertisiment
用恰當的方式控制孩子不合理的行為
一方面要注意哪些行為是不允許做的, 另一方面還要注意控制的方式。 比如, 可以允許寶寶自己穿衣服, 卻不能允許他自己穿越馬路;允許掃地, 卻不允許倒開水。 父母不能一味地大叫“不許”, 而要講清楚“為什麼不許”, 讓寶寶心服口服, 這樣能預防孩子形成反抗性的性格。
在控制寶寶不合理的行為時, 父母要堅持原則, 讓寶寶瞭解生活中的規矩和限制, 只有這樣才能使寶寶既學會自主, 又能服從一定的規定與要求, 以便將來能遵守社會的秩序和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