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讓爸爸積極投身育兒?

大部分爸爸都缺少接觸小孩子的經驗, 加上受一些知識的“驚嚇”, 就更不敢碰小孩子了。 因為在當下准爸爸教育講座或育兒書籍上, 很容易學到諸如孩子出生後3個月內無法挺脖子等“雷人”的知識。 相反, 媽媽們則有10月懷胎的切身感受。 另外, 生完孩子的媽媽體內, 會分泌大量與育兒有關的激素, 身心能很快進入育兒模式。 所以, 能很自然地把新生命擁入懷中。

孩子一出生, 媽媽的腦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被稱作邊緣體的皮質會迅速產生活性。 所謂邊緣體, 是控制人體本能的功能區。 媽媽們為孩子不顧一切的天性,

Advertisiment
在生理上的原因就是邊緣體的作用。 我們稱之為母性本能。 爸爸所體會的責任感, 一般都是來自大腦皮層控制的理性部分, 不同于媽媽與生俱來的母性力量。 所以, 爸爸們必須通過教育, 認識到爸爸參與育兒的必要性, 才能真正對這個問題有所認識。

爸爸無法積極參與育兒的理由

爸爸無法積極參與育兒有許多理由。 可是, 在諸多理由中, 最讓人意外的, 卻是緣于孩子媽媽自身的原因。 這就是為什麼說, 要想讓爸爸參與育兒, 最重要的是媽媽要發揮作用的原因。 這比起爸爸自身的關心和努力, 以及改變社會偏見等還要重要得多。

很多媽媽經常會替爸爸把所有的事都做完。 正是這樣能幹而完美的媽媽,

Advertisiment
使爸爸無從下手。 即使開始時想要為孩子做點什麼的爸爸, 碰到了這種情況, 自然也就會打退堂鼓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 就是因為媽媽們的大包大攬, 使爸爸們覺得養育孩子已經是“別人的事”了。 如果想要避免這種事發生, 爸爸們就要親自動手, 把想法付諸實踐, 給孩子換尿布、喂輔食、讀故事書, 一個都不能少。

爸爸想要成為育兒戰線的尖兵, 應該怎麼做?

男人本能就具有強烈的競爭心理。 所以, 一旦遇到不如別人的情況, 就很容易引發消極心理, 變得沮喪。 如果從孩子出生至3歲, 爸爸都沒參與育兒, 那麼, 此後要參與就更難了。 因為孩子越小, 越容易讓男人產生當爸爸的感覺。

要想讓爸爸積極參與育兒, 怎麼做才行?

Advertisiment

●要把分工做好

事先把爸爸該做的事和媽媽該做的事分好。 開始時可以做些簡單的, 哪怕只是陪在旁邊, 慢慢熟悉以後再加大力度。 可以按時間段分工, 比如週一、三、五由爸爸做, 週二、四、六由媽媽做;或也可以按事務分工, 比如飲食由爸爸負責, 哄睡覺和洗衣服由媽媽負責。

●必須有爸爸的一席之地

爸爸要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必須以深深的愛和依賴作為基礎。 所以要有爸爸和孩子共處的時間。 如果媽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那麼爸爸就沒機會接近孩子了。 爸爸不管再怎麼忙, 每天都應該為孩子做幾件事。 比如, 給孩子換尿布、洗澡、餵奶等, 事情雖小, 但也很重要。

●即使開始時做得不好, 也要堅持下來

不管怎樣, 實事求是地講,

Advertisiment
爸爸在育兒或家務事兒上, 比媽媽笨是自然的。 可是, 如果以此為藉口就把事情推給媽媽, 那可不好。 幹得好也罷, 幹得不好也罷, 只要爸爸下決心幹, 就一定會幹得越來越好。

●孩子一周至少有一次只和爸爸睡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最累的一件事就要數夜間餵奶了。 尤其是孩子狀態不太好的日子, 或是睡眠不太好的孩子, 就更不好哄了。 所以讓孩子一周至少有一次只和爸爸睡, 就顯得非常重要。 爸爸也要偶爾經歷一下這樣的事, 才能真正體會到育兒的辛苦, 對孩子的愛也會更深。

●一起工作, 一起休息

爸爸在照顧孩子的期間, 媽媽最好同時做些別的家務。 這樣做, 不僅有利於提高做家務事和育兒的效率, 也有利於夫妻感情的鞏固。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