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依附性養育。 一個能表達自己需求的嬰兒往往會成長為能夠表達自己情感的孩子。 這就是我們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中十分強調對嬰兒發出的信號作出回應的原因。 1個月大的寶寶通過啼哭來表達他對食物和要大人抱的需求。 父母獲得了寶寶發出的這些信號, 敏感地作出回應。 於是, 寶寶就懂得了他自己內心的這些欲望是有意義的。 他的啼哭帶來了讓他感到欣慰的回應。 他把自己的需要表達出來, 從而產生了好的結果。 通過接受和回應寶寶發出的信號, 父母就能夠對寶寶的自我表達作出判斷。
Advertisiment
與父母關係疏遠的嬰兒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如果一個寶寶的生活被安排了嚴格的時間表, 哭鬧的時候大人根本不去理他, 他的父母並無惡意, 只是受到了“別把孩子寵壞了”的建議的毒害, 那麼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認為給他以照料的外部世界對他的需求是不敏感的,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應該對學步期孩子的情感表達加以鼓勵。 善於表達情感的嬰兒和敏感地作出回應的父母能夠把一個雙贏的組合帶入孩子的學步期。 由於在第一年中寶寶發出的暗示得到了傾聽和理解, 到了學步期她就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 學會了表達自己需求的嬰兒會成長為關心自己情感的學步期孩子。 一些媽媽告訴我們:“我的孩子還不怎麼會說話, 這讓我要很費神地去弄懂他的意思。 ”我們建議她們去觀察孩子的眼睛。
Advertisiment
要做到和藹可親。 學步期的孩子人雖小, 卻有著許多需求, 而他們表達這些需求的能力又十分有限。 你應該幫助他們。 在孩子與你說話的時候, 你應該俯下身子, 眼睛處在與他的眼睛差不多的高度。 即使是你不明白他想要說什麼, 也一定要全神貫注地聽他說。 你要對孩子做出一些身體語言的暗示(點點頭、目光接觸、手放在他肩膀上),
Advertisiment
避免孩子把情感埋在心裡。 當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作出反應(有時我們認為是“反應過度”)時, 他們的憤怒往往會越來越劇烈。 孩子們大多都是這個樣子。 那些事情雖“小”, 但對他們來說卻非常重要。
千萬不要讓小孩把情感埋藏在心裡。 在孩子煩惱的時候, 要給她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 你應該拒絕自己內心的那種消除孩子怒氣、批評孩子、和孩子講道理的想法,你的孩子還沒有能夠接受你這些做法的悟性。有時候,孩子們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恰好冒犯了父母,父母們會本能地對孩子的情感表達進行壓制。不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父母向孩子傳達了父母不接受她情感的資訊,他們使得孩子沉默起來。這就造成了“雙輸”的局面,孩子失去了表達自己的能力,而你自己成了一個不接納孩子的父母,孩子學會了不再向你敞開心扉。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就越拉越遠了。
你應該拒絕自己內心的那種消除孩子怒氣、批評孩子、和孩子講道理的想法,你的孩子還沒有能夠接受你這些做法的悟性。有時候,孩子們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恰好冒犯了父母,父母們會本能地對孩子的情感表達進行壓制。不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父母向孩子傳達了父母不接受她情感的資訊,他們使得孩子沉默起來。這就造成了“雙輸”的局面,孩子失去了表達自己的能力,而你自己成了一個不接納孩子的父母,孩子學會了不再向你敞開心扉。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就越拉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