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批評非常值得注意, 因為它是親子間一種充滿敵意的溝通形式。
批評是親子間由上而下的一種特定溝通, 與孩子本身的價值有關。 在此, 並非說“不”, 或表達不高興, 甚至失望的所有話語都是批評, 當然我們偶爾會表達一下自己的失望, 這是品德教育的必要部分(譬如說, “我對你對待朋友的方式真感到失望”), 但我們的失望應該是針對孩子的行為或選擇, 而非他們本身。 “你真讓我失望”就是那種會讓孩子墜入混亂憂鬱或行為失常的情緒表達。
糾正也是教養子女重要且必要的一環,
Advertisiment
比方說, 假設你十二歲大的孩子因為缺少準備, 所以這一次的數學考試成績很差。 你有幾種方式可以糾正他:
1. 不管他。 通常可以接受, 但也可能代表父母漠不關心, 那就不是一件好事。 父母願意監督(並非代做)孩子的家庭作業, 這些孩子在學校裡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2.落實承擔後果。 “我們之前講好, 要是考不好, 你就只能在週末看電視, 平時都要拿來念書。 ”
3.試著幫忙找出滑鐵盧的原因。 這就牽涉到怎麼跟孩子談他對自己功課的感覺。 “我知道你平常數學表現得還不錯, 是什麼原因讓你這次考砸了?你需要什麼説明嗎?”不要直接問孩子, 先聽聽他怎麼說。
4.對孩子的努力表達失望。 “我猜, 如果你再努力一點兒,
Advertisiment
5. 以批評或拒絕來回應。 “我就知道你會考得很爛, 你就是沒辦法考得好, 對不對?”
縱然前四種反應都很正當合理(按照管教風格以及當下時代背景而有所不同), 但批判性的反應只會造成傷害。 之所以會傷人是因為這種反應於事無補, 並無法處理問題, 只會加重問題的嚴重性, 讓孩子徒然覺得自己有缺陷。 重複的攻擊、抗拒和批評只會把孩子導向一個不幸的結論, 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雖然找出最理想的親情交流很具挑戰性,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做得還不錯。
親情交流是我們與孩子發展關係的第一步,
Advertisiment
反之, 紀律則帶給人們完全不同的感受, 雖然我們都知道在孩子行為不檢時處罰他們, 或缺乏責任感時加以懲罰是正確的事, 但在情感上卻很難做到。
懲罰孩子時, 我們不會得到微笑、擁抱或“我愛你”的回應。 相反, 我們面對的很可能是退縮、憤怒甚至不屑的情緒表現。 雖然跟親情交流比起來, 懲處的樂趣要差多了, 但無論如何, 紀律是管教子女不可或缺的部分。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能夠瞭解到它對孩子具有至關重要的保護功能, 就會明白把有效懲戒的能力訓練到爐火純青、揮灑自如的地步, 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選自《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足》(美)瑪德琳·萊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