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避免讓孩子形成“條件自尊”

自尊是個體對自身價值的認可程度。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 孩子在3歲左右會出現明顯的自尊心和羞恥感。 從此, 自尊將成為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議題。

什麼是“條件自尊”

條件自尊是指依賴他人的肯定和表揚而產生的自尊。 即便對成人來說, 也大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當得到他人的認可時, 我們就會很高興;而如果有人對我們表示懷疑或者不屑一顧, 我們就會感到難過, 甚至憤怒。 又比如, 我們找工作時, 往往傾向于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

假如我們擁有的是條件自尊, 一旦他人不再肯定我們,

Advertisiment
我們就會產生無能感、羞恥感和無價值感。 為了儘量避免這些痛苦的感受, 我們一方面會不自覺地過分看重他人的看法, 另一方面也會要求自己盡可能達到他人的要求或期望。 這種潛在的思維模式導致我們總是被他人的目光所束縛。 長此以往, 我們就只會記得各種要求和期望, 卻忘記去探索生命原本的意義和自身的價值。 最終, 我們似乎變成了為他人而活著。

主動地避免“條件自尊”, 就是要儘量擺脫一味尋求他人肯定的魔咒, 而要結合自己內心的期望以及核心的自我價值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這樣的自尊就是“安全高自尊”。 而形成“安全高自尊”和“條件自尊”的差別, 其實起源於幼兒期的教育。

“條件自尊”是這樣形成的

Advertisiment

幼兒階段自尊的最大特點是“依從性”, 也就是說, 孩子的自尊來源於父母對他的評價。 而對大部分的父母而言, 一般都是根據孩子的言行是否符合某些標準或者是否達到了自己的期望來評價孩子的。 這種選擇性的、條件性的、結果導向的評價方式, 一方面固然有助於孩子的習慣養成和行為塑造, 但是, 另一方面, 它也是讓孩子形成條件自尊的罪魁禍首。

下面我們不妨來看看“條件自尊”是如何在5歲的小軒身上形成的。

小軒背出了一首兒歌, 媽媽表揚他:“小軒真聰明。 ”小軒因此感到驕傲自豪, 自尊隨之上升。

小軒學口算時總是算錯, 媽媽著急了, 說:“你怎麼老是教不會?!”小軒又感到內疚羞恥, 自尊隨之下降。

小軒喜歡畫畫,

Advertisiment
常常在畫中加入一些他觀察到的細節, 媽媽表揚他觀察力敏銳, 小軒的自尊水準升高。

可是, 住在隔壁的婷婷似乎比小軒有更高的繪畫天賦, 媽媽有時會在小軒面前感歎:“你雖然畫得不錯, 但還是比不上婷婷。 ”小軒的自尊水準又降低了……

從小軒身上我們可以發現, 條件自尊是不穩定的, 是經常起伏波動的, 也常常是前後矛盾的。 小軒的自尊忽高忽低, 完全取決於媽媽對他的評價——如果媽媽認為他“好”, 他就處於“高自尊”狀態;而如果媽媽認為他“不好”或者“不如誰誰誰”, 他就處於“低自尊”狀態。

“條件自尊”的後果

如果孩子建立起來的是條件自尊, 他會失去真正認識自己的機會, 從而形成對自己的評價錯亂。 他完全根據他人的評價來衡量自己,

Advertisiment
他的喜怒哀樂全都掌控在別人手中。 除此以外, 心理學家還發現, 條件自尊會導致多種問題, 比如攻擊行為、憤怒、絕望、自戀、偏執等。 而目前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現狀是, 絕大多數人擁有的都是條件自尊, 不僅因為我們父母擁有的也是條件自尊, 還因為我們長久以來都沒有意識到條件自尊可能引發的上面所說的這些後果。 所以, 我們一定要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儘量避免這些問題。

避免讓孩子形成“條件自尊”

那麼, 怎樣才能避免讓孩子形成條件自尊呢?

關鍵在於父母, 而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在於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通常來說,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缺點時, 他們最直接的反應是情緒上無法接受,

Advertisiment
他們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夠聰明、長得太胖、缺乏運動細胞、性格小氣, 等等。 於是, 父母在自己承受不住負面情緒時, 常常把這些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你怎麼教都教不會”、“你太胖了, 所以穿裙子不好看”、“你這麼快就累了啊, 那就在邊上看著其他小朋友玩吧”、“你為什麼就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呢”……帶有條件性的、結果導向的評價就這麼出現了, 並引發了條件自尊和後續的一系列問題。

所以, 為了避免讓孩子形成條件自尊, 父母首先要學會接納孩子的缺點。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不妨參考以下步驟來處理:

1. 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2. 給予孩子無條件關注

當父母能夠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之後, 就有精力給予孩子無條件關注了。 無條件關注是指不管孩子的言行是否符合社會或者父母的標準,父母都會關心孩子,而不是去評判他。也就是說,父母雖然看到了孩子的缺點,但是這些缺點並不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喜愛,這樣的父母就做到了無條件關注。而父母給予孩子的無條件關注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極大支持,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同時不會折損孩子的自尊。

3. 由結果導向轉變為過程導向

父母在面對孩子的缺點時,不要再糾結於“自己的孩子不夠好”這一事實,因為改變這一事實的唯一方法就是先接納它、接納這一結果。在接納了之後,父母需要認識到孩子的缺點也預示著新的成長的可能性,從而去説明孩子改變缺點並獲得進一步成長。

總之,要培養出一個擁有健康自尊的孩子絕非易事,父母如果從自身開始改變,將更有希望實現這一目標。

無條件關注是指不管孩子的言行是否符合社會或者父母的標準,父母都會關心孩子,而不是去評判他。也就是說,父母雖然看到了孩子的缺點,但是這些缺點並不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喜愛,這樣的父母就做到了無條件關注。而父母給予孩子的無條件關注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極大支持,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同時不會折損孩子的自尊。

3. 由結果導向轉變為過程導向

父母在面對孩子的缺點時,不要再糾結於“自己的孩子不夠好”這一事實,因為改變這一事實的唯一方法就是先接納它、接納這一結果。在接納了之後,父母需要認識到孩子的缺點也預示著新的成長的可能性,從而去説明孩子改變缺點並獲得進一步成長。

總之,要培養出一個擁有健康自尊的孩子絕非易事,父母如果從自身開始改變,將更有希望實現這一目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