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開導孩子“輸得起”

經常會聽到父母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只要我贏了他, 他就會很不開心, 鬧著不算, 硬要重來……”, “我們家的孩子不會交朋友, 遊戲、比賽只能他贏, 不能輸, 現在沒有孩子願意和他玩……”。 勝敗其實乃兵家常事, 可一些孩子偏偏不懂這個理, 爭強好勝, 贏了就滿心歡喜, 輸了就大哭大鬧, 面對這樣“輸不起”的孩子, 父母該如何開導, 讓他坦然面對輸贏呢?
“輸不起”是一種天性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 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 無論什麼事情, 孩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 比別人強, 獲得周圍人的認可。 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

Advertisiment
各方面都不成熟, 他並不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 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 一旦不如人, 輸于人時, 他就會表現出不滿, 不高興。
孩子“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一些孩子面對挫折、失敗, 他會採取回避, 逃避困難。 比如, 媽媽批評小強學鋼琴不認真, 不如隔壁的玲玲彈得好, 聽到這話小強索性就放棄了, 乾脆就不彈了;另外一種, 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遊戲中輸了, 就會大發脾氣, 哭鬧以示渲泄。 在幼稚園,老師們常會遇到因為搶不到“發言權”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2大原則引導孩子
雖然說好強是孩子正常的心理, 但是, 如果孩子的得失心過重, 每一次輸贏都讓他耿耿於懷的話, 這就會影響到他與人相處的能力。
Advertisiment
面對“輸不起”的孩子, 父母需要費點心思, 説明孩子排除這種心理障礙, 讓他逐漸跨越輸贏的問題, 體會做每件事所帶來的各種情感經驗。 父母在引導孩子如何面對輸贏時, 有兩大原則需要注意。
原則1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