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霉菌性肛周炎?如何防治?
有些新生兒出生后一周左右, 在肛門周圍甚至臀部和大腿內側會漸漸發出一塊暗紅色的斑片, 斑片的邊緣稍微隆, 表面經常伴有輕度脫皮, 這就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霉菌性肛周炎。
白色念珠菌中的一種, 它不僅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環境, 而且在人的身上同樣常常可以發現它的蹤跡。 大約有1/5孕婦的陰☆禁☆道中有白色念珠菌, 當孩子通過產道時便有可能會受到感染。 此外, 在不潔的奶瓶中, 這種霉菌特別容易生長, 因此這也是一條重要的傳染途徑。
受感染的孩子往往一開始表現為“鵝口瘡”,
Advertisiment
得了霉菌性肛周炎后, 千萬不能用含有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油膏(如地塞米松霜、4輕松等), 否則如同火上加油, 使皮膚損害迅速擴大, 而應改用克霉唑油膏, 并吃一些制霉菌素和復合維生素B藥片。 凡是孩子用過的奶瓶, 洗凈后都要煮過, 橡皮奶頭要洗凈再用開水燙, 然后放在太陽下曝曬, 孩子的腳布要與大人分開, 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治好“霉菌性肛周炎”。
怎樣防治新生兒肛門周圍感染?
新生兒肛門周圍雖在新生兒期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 但往往由于臨床癥狀不嚴重,
Advertisiment
發病開始, 患兒表現為大便時哭鬧, 在肛門處可摸到有花生米大之硬塊, 紅腫、中心發軟, 數日可破潰并流出少量膿液, 只有少數患兒可自愈, 而大部分患兒可留有小疤痕, 偶爾流出少量分泌物, 炎癥經常反復發作, 就造成肛瘺。
此病關鍵在于預防, 不給新生兒用質地粗硬的尿布擦肛門及周圍的皮膚, 要用溫水沖洗肛門, 并以軟布輕輕沾干。 腹瀉或已有臀紅時, 要于每次排便后用肥皂水和溫水沖洗肛門, 保持其清潔干燥。 如已發現肛門周圍膿腫, 應及早切開排膿, 切開后要定時排便, 每次排便后用溫水或1:2000呋喃西林液清洗。
編輯:樸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