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預測孩子將來長多高

每對父母都很關心自己孩子的身高, 孩子到底能長多高?怎樣才能讓孩子長高?一起來看看專家解答吧。

育兒中, 孩子能不能長高一直是父母關注的問題, 如果自己的孩子身材矮小, 父母一定既著急又無奈。 ——究竟是什麼決定孩子的身高?又如何預測孩子的身高?本文將告訴您答案。

高個父母生出矮個孩子

小明是家裡的獨子, 從小, 爸爸媽媽對他呵護有加, 各種營養一樣不少, 希望他能像爸爸那樣, 長得結結實實、高高大大的。 可是, 轉眼小明十歲了, 身高卻只有120釐米, 跟同齡的小夥伴站在一起, 竟矮了一個頭。

Advertisiment
媽媽覺得有些奇怪, 爸爸身高175釐米, 媽媽160釐米, 按理說, 小明也應該是個大個子才對, 可小明怎麼連小夥伴的平均身高都達不到?媽媽想帶孩子去醫院查查, 爸爸卻不以為然:“我們倆都這麼高, 兒子能矮得了嗎?再說, 男孩子都有‘後勁’, 再過一兩年, 就開始猛長個子了, 不用著急。 ”媽媽想想也有道理, 那就等兩年再看吧。

可是, 轉眼到了17歲, 小明的個子也只有135釐米, 完全沒有長成爸爸媽媽所期待的大個頭。 爸爸媽媽這才緊張起來, 怎麼孩子會長不高呢?難道這遺傳也不可靠嗎?趕緊帶著孩子上醫院檢查, 才知道, 小明患了一種叫做“生長激素缺乏症”的病, 這種病, 不僅使得小明的身高低於正常兒水準, 而且其他各項外觀指標也低於正常。

Advertisiment
雖然此病可以治療, 但小明已經過了最佳治療年齡。 要是爸媽早點發現小明的情況, 早來治療就好了。 儘管醫生給小明進行了治療, 但小明最終身高僅達到156釐米, 無法達到同齡同性別孩子的應有身高, 更不用說達到父親的身高了。 小明的爸媽這才追悔莫及:都是自己粗心大意, 給孩子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看來, 孩子的身高並不僅是由遺傳決定的。 即使父母都很高, 也並不意味著孩子就一定能長成大個子。 那麼,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怎樣儘早知道孩子還能不能再長高?或者, 如何預測孩子的身高?

是什麼決定孩子的身高

一般來說, 一個人成年期的最終身高取決於遺傳、營養, 及內分泌激素對生長速度的調節。

Advertisiment
正常情況下, 身高增長的速度有兩個高峰期, 第一個高峰期是出生後至三歲時, 第二個高峰期是青春期。 青春期前, 男女孩子身高增長速度差別不大, 進入青春期後, 男孩子身高增長速度明顯大於女孩, 因此, 最終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高於女性。 青春期一般持續2~4年(一般女孩子從10~12歲開始青春期發育, 男孩子從12~14歲開始), 青春期發育成熟後, 身高增長明顯減慢, 直至停止。 所以, 一般女孩子在16歲、男孩子在18歲後, 身高增長停止。

一般人看來, 孩子的身高都是由父母的遺傳決定的, 父母都是高個子, 孩子肯定矮不了。 小明的父母就是受這種觀念的誤導, 對孩子的生長問題粗心大意, 結果造成遺憾。 其實, 除了種族、遺傳之外,

Advertisiment
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還與營養狀況、疾病、環境等因素有關。 營養不良(宮內生長遲緩和後天營養不良)、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腎病、哮喘、地中海貧血等)、長期應用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涉及生長的內分泌和遺傳代謝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性腺發育不良、性☆禁☆早☆禁☆熟等)、先天骨骼發育異常(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粘多糖病等)、染色體病(如Turner氏綜合征等), 以及惡劣的生活環境(如家庭暴力、戰亂)等因素, 均可影響兒童身高增長。

對於父母來說, 掌握孩子身高增長的規律, 有助於早期發現孩子身高的異常, 以便早些採取相應治療或干預措施。 一般來說, 男女嬰兒出生時, 平均身高約為50釐米,

Advertisiment
出生第一年內, 身高增長速度最快, 平均增長約20~25釐米, 1~3歲平均每年增長約8~10釐米, 至一歲時身高約為75釐米, 兩歲時約為85釐米, 三歲時約為95釐米, 三歲後增長速度逐漸遞減, 每年約增長5~7釐米。 進入青春期, 男孩子可長20~30釐米, 女孩子長15~25釐米, 青春後期, 身高增長逐漸減緩至停止(一般在女孩初潮後, 男孩變聲、遺精後)。 細心的家長可以對照以上規律, 或者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較, 若發現明顯異常, 或明顯低於同齡兒平均水準, 就應及時去醫院(最好是兒童內分泌專科)諮詢相關專家。 小明所患的生長激素缺乏症, 其實在早期就應表現出比同齡兒發育落後的跡象, 若家長平時很細心, 就不難發現孩子的異常, 及早就醫, 就可以避免終生遺憾了。

孩子的身高可以預測嗎

既然孩子的身高受到那麼多因素的影響,是不是就無法判斷孩子到底能長多高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影響身高的因素多種多樣,但起決定作用的仍是父母的遺傳,疾病等後天因素只占小部分。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仍可根據父母的身高初步推測孩子的最終身高。最常用的簡單、粗略的方法為,女孩身高為父母身高釐米 之和減去13,再除以2,約正負5釐米的波動範圍,男孩為父母身高釐米 之和加上13,再除以2,也是約正負5釐米的波動範圍。舉例來說,父親身高170釐米,母親身高160釐米,那麼,女兒的可能最終身高是(170+160-13)÷2±5釐米,即153.5釐米~163.5釐米;兒子是(170+160+13)÷2±5釐米,即166.5釐米~176.5釐米。

醫學上較常用的、相對準確的身高預測方法,是根據現有身高和骨齡查表計算,該方法僅能對七歲以上兒童進行身高預測。以上預測方法,對年齡越小的孩子,準確度越低,因為至最終長高時間長,受影響因素也較多。

然而,也確有一部分孩子,在正常兒童進入青春年齡時,未有生長加速,但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長或生長減慢之後,卻出現身高猛長的情況。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民間俗稱“晚長”。這些孩子進入發育的年齡遲,因此,其青春期生長加速的年齡也遲。因為,他們在正常兒童的青春期未有生長加速,在此年齡段必然比已發育的同齡人矮。當他們也進入青春期後,會與正常兒一樣,有青春期生長加速,從而達到應有的遺傳身高。

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身材矮小,都以為是“晚長”,不予理會,一直等到“晚”也“不長”時,才慌忙去醫院請醫生查找原因。事實上,若僅憑身高而不做特殊的輔助檢查,很難判斷孩子到底是“晚長”(即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還是生長激素缺乏症等其他最終也不會長的疾病。如是生長激素缺乏所導致的矮小,即使後來給予治療,也無法逾越以前延誤治療所造成的差距,治療越晚,差距越大。因此,家長不能抱僥倖心理,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才是最科學的。

孩子的身高可以預測嗎

既然孩子的身高受到那麼多因素的影響,是不是就無法判斷孩子到底能長多高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影響身高的因素多種多樣,但起決定作用的仍是父母的遺傳,疾病等後天因素只占小部分。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仍可根據父母的身高初步推測孩子的最終身高。最常用的簡單、粗略的方法為,女孩身高為父母身高釐米 之和減去13,再除以2,約正負5釐米的波動範圍,男孩為父母身高釐米 之和加上13,再除以2,也是約正負5釐米的波動範圍。舉例來說,父親身高170釐米,母親身高160釐米,那麼,女兒的可能最終身高是(170+160-13)÷2±5釐米,即153.5釐米~163.5釐米;兒子是(170+160+13)÷2±5釐米,即166.5釐米~176.5釐米。

醫學上較常用的、相對準確的身高預測方法,是根據現有身高和骨齡查表計算,該方法僅能對七歲以上兒童進行身高預測。以上預測方法,對年齡越小的孩子,準確度越低,因為至最終長高時間長,受影響因素也較多。

然而,也確有一部分孩子,在正常兒童進入青春年齡時,未有生長加速,但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長或生長減慢之後,卻出現身高猛長的情況。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民間俗稱“晚長”。這些孩子進入發育的年齡遲,因此,其青春期生長加速的年齡也遲。因為,他們在正常兒童的青春期未有生長加速,在此年齡段必然比已發育的同齡人矮。當他們也進入青春期後,會與正常兒一樣,有青春期生長加速,從而達到應有的遺傳身高。

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身材矮小,都以為是“晚長”,不予理會,一直等到“晚”也“不長”時,才慌忙去醫院請醫生查找原因。事實上,若僅憑身高而不做特殊的輔助檢查,很難判斷孩子到底是“晚長”(即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還是生長激素缺乏症等其他最終也不會長的疾病。如是生長激素缺乏所導致的矮小,即使後來給予治療,也無法逾越以前延誤治療所造成的差距,治療越晚,差距越大。因此,家長不能抱僥倖心理,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才是最科學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