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預防寶寶尿床


每個寶寶似乎都要經歷尿床的過程, 媽媽們對此也是哭笑不得。 寶寶尿床其實是因為他們還不能自己控制排尿意識, 所以家長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早的進行干預, 讓寶寶遠離尿床的煩惱。

什麼是尿床

尿床即遺尿症。 是指3歲以上的小兒入睡後還不能控制排尿, 從而不自覺的尿床。 習慣性遺尿會使孩子虛弱, 影響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 經常尿床還會給家庭帶來煩惱。

寶寶尿床都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父母要考慮自己小時候是否有尿床的經歷, 如果有的話, 小孩尿床很可能就是遺傳了。 父母中有一人有遺尿史者,

Advertisiment
寶寶遺傳幾率就將近50%, 若父母皆有遺尿史則遺傳幾率為75%, 排除遺傳因素, 還有一些原因也會造成寶寶尿床。

父母們可以回顧一下寶寶白天有沒有受到過驚嚇, 看到或者聽到恐怖的事, 有沒有很興奮或者很疲累, 這些精神因素也都會引起小兒遺尿的。

如果排尿習慣訓練不當也會引起寶寶遺尿:家長一味的給孩子把尿, 或者讓孩子自己排尿, 任其邊尿邊玩, 孩子未養成良好排尿習慣, 無法自主憋尿, 導致在夜間睡夢中, 無意識的將尿液排出。

此外, 像一些尿路感染、膀胱感染腎病等疾病也會引起, 不過幾率較小。 寶寶入睡前飲水過多, 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蔬菜等都會造成寶寶尿床。

Advertisiment
還有環境的改變也會成為影響因素。

3歲以後還尿床就是不正常的表現嗎?

3歲以下的嬰幼兒偶有尿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家長不必過於焦慮, 只需從孩子半歲後著重訓練培養孩子定時排大小便的習慣, 睡前、睡中定時排尿即可。 如果兒童3歲以後仍持續尿床, 多數情況為神經系統指揮發育緩慢的表現, 少數兒童是疾病造成的, 醫學上稱為遺尿症。 而長期遺尿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多數尿床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這些孩子性格內向, 缺乏自信心, 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不敢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夏令營、軍訓、旅遊等, 處事能力差。 家長對孩子的責備和懲罰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這必然會影響孩子身心發育及正常能力和潛質的發揮。

Advertisiment

寶寶尿床後家長如何面對

1.嬰幼兒時期:這個時候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健全, 對尿意的反應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 所以很容易發生尿床, 但隨著各器官發育的逐漸完善, 尿床問題一般都會慢慢消失, 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於擔心。

2.1歲半以前:孩子的身心開始慢慢發育, 但發育還是比較有限的, 一歲半以前的嬰幼兒, 尿道外括約肌尚未發育成熟, 控尿功能還相對較差, 所以尿床和尿褲子還是無法避免的。 有些家長可能會在這個時期就開始著急訓練孩子上廁所了, 其實, 一歲半前的孩子腦部發育還不夠成熟, 以此為基礎的認知能力與語言發育還不完善, 還不能承受複雜的自控訓練,

Advertisiment
在此階段過於強求, 可能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 使親子間關係變緊張。 不過, 在寶寶還沒有學會理解排便前, 爸爸媽媽也可以開始在這個時期, 當看到他們尿濕褲子時, 就有意識地告訴他說“寶寶尿尿了”, 讓他更好地理解尿尿的含義。

3.待孩子長大到1歲半之後, 神經已經有了一定的發育, 能夠聽懂大人的指示, 也能瞭解去廁所的含義了, 那麼, 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就要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寶寶上廁所了。 訓練的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幾種:

1)平時爸爸媽媽應細心地觀察孩子, 如果看到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突然不動了, 或是摸著自己的腹部, 或是哭鬧起來, 這可能就是寶寶發出尿意的信號了。 那麼, 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把孩子牽到廁所,

Advertisiment
指著便盆問她:“寶寶, 你是不是要尿尿了呀?” 如果孩子點頭, 爸爸媽媽便可以教她怎麼脫下褲子自己尿尿, 如果寶寶順利地完成了排尿, 要記得給她鼓勵和稱讚;如果寶寶一時沒控制住, 尿濕了褲子, 爸爸媽媽也不應該大聲責駡, 以免讓寶寶幼小的心靈有了挫敗感, 而是應該告訴她如果下次想尿尿時, 一定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如果寶寶有了尿意, 但到了廁所又一時排不出來時, 爸爸媽媽也可以口頭發出“噓噓”的聲音, 來刺激孩子的尿意。

2)訓練膀胱功能:寶寶的膀胱, 一般可容納300毫升左右的尿液, 白天的時候, 可以訓練孩子儘量延長兩次排尿間隔時間, 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 促使尿量儲備增加。

3)建立條件反射:首先,父母應該觀察孩子每天會發生遺尿的時間,掌握規律後在寶寶發生遺尿前半小時左右,把孩子喚醒去排尿,但這裡需要注意的幾點是:第一,晚上把孩子叫醒去排尿時,一定要保證孩子是處於清醒狀態的,因為如果孩子晚上被叫醒起來排尿時還是迷迷糊糊的話,往往小便還是會尿得不夠乾淨,半夜就容易尿床。其次,孩子被叫醒後,一定要讓他到洗手間去小便,決不能讓孩子尿在床旁的痰盂裡,因為上廁所小便,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在從床邊走到廁所的時候更清醒一點,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孩子建立起到廁所小便的良好習慣。最後,叫的時間上要把握好,叫得次數太多,孩子膀胱得不到擴張,產生不了明顯尿意,叫得太早,孩子也還沒尿意,叫得太遲,孩子已經尿床了。

4)孩子尿床後,父母最好“一笑而過”,淡然處之,切不可斥責、挖苦或打罵,也儘量不聲張,以消除孩子怕羞、緊張的情緒及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寶寶尿床的“飲食宜忌”

①平時宜常進食具有補腎縮尿之功食物,如羊肉、狗肉、蝦、雀肉、龜肉、田雞、狗腎、豬膀胱、雞腸、豬脊骨、塘虱魚、茼篙菜等。健脾補腎的藥粥,山藥、芡實、蓮子、苡米、金櫻子等,亦可變換食用.且持之以恆。

②飲食不宜過鹹或過甜,忌食生冷,晚餐少進湯粥、飲料及高蛋白食物。

③晚飯菜中少放鹽,少喝水,少喝湯。

3)建立條件反射:首先,父母應該觀察孩子每天會發生遺尿的時間,掌握規律後在寶寶發生遺尿前半小時左右,把孩子喚醒去排尿,但這裡需要注意的幾點是:第一,晚上把孩子叫醒去排尿時,一定要保證孩子是處於清醒狀態的,因為如果孩子晚上被叫醒起來排尿時還是迷迷糊糊的話,往往小便還是會尿得不夠乾淨,半夜就容易尿床。其次,孩子被叫醒後,一定要讓他到洗手間去小便,決不能讓孩子尿在床旁的痰盂裡,因為上廁所小便,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在從床邊走到廁所的時候更清醒一點,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孩子建立起到廁所小便的良好習慣。最後,叫的時間上要把握好,叫得次數太多,孩子膀胱得不到擴張,產生不了明顯尿意,叫得太早,孩子也還沒尿意,叫得太遲,孩子已經尿床了。

4)孩子尿床後,父母最好“一笑而過”,淡然處之,切不可斥責、挖苦或打罵,也儘量不聲張,以消除孩子怕羞、緊張的情緒及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寶寶尿床的“飲食宜忌”

①平時宜常進食具有補腎縮尿之功食物,如羊肉、狗肉、蝦、雀肉、龜肉、田雞、狗腎、豬膀胱、雞腸、豬脊骨、塘虱魚、茼篙菜等。健脾補腎的藥粥,山藥、芡實、蓮子、苡米、金櫻子等,亦可變換食用.且持之以恆。

②飲食不宜過鹹或過甜,忌食生冷,晚餐少進湯粥、飲料及高蛋白食物。

③晚飯菜中少放鹽,少喝水,少喝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