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 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黴菌主要來自產婦陰☆禁☆道、帶菌的醫護人員以及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 寶寶的皮膚或口腔粘膜接觸到這些被黴菌污染過的東西後就會引起局部的感染。 所以剛做母親的產婦, 和嬰兒室醫護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 母親餵奶前應該洗手並用溫水擦乾淨自己的乳☆禁☆頭, 醫護人員每次接觸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乾淨;每次用奶瓶前要經過沸水消毒。 當發現寶寶的口腔裡長出白色絮狀物時, 有的老人喜歡用手或布擦洗口腔,
Advertisiment
小兒口腔粘膜薄而嫩, 易被過熱食物燙傷、過硬食物擦傷或進食時咬傷, 繼而發生感染導致口腔潰瘍。 有的幼兒在腹瀉或營養不良時也會發生口腔潰瘍。 一旦潰瘍形成, 所進食物的化學成分就會對潰瘍面產生刺激,
Advertisiment
小兒發生口腔潰瘍後, 除做好口腔的清潔護理外, 藥物治療是不可缺的。 現介紹一種簡易的藥物治療方法:取品服維生素c1片, 放在一起研成細粉, 用消毒棉蘸少量散粉敷於潰瘍面上, 每隔2小時一次, 1-2天創面即可癒合。 藥粉剛敷上創面時有疼痛感, 但很快會消失。
上述治療方法之所以能夠奏效, 主要是:維生素c能促進傷口癒合;而人體缺乏核黃素時會發生口角潰瘍。 將這兩種藥物直接敷於創面, 能使藥粉較快發揮作用, 縮短治療時間。
口舌生瘡是小兒, 特別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 中醫根據口瘡的形狀和發生的部位不同,
Advertisiment
早期發現小兒出生後, 應經常查看小兒的口腔, 若見舌上佈滿白屑, 其狀如鵝口或雪片者, 或似奶塊而不易擦去者, 即是患了鵝口瘡病。 對先天不足的早產兒, 或久病體弱兒, 特別是消化不良腹瀉的患兒, 更需經常查看口腔有無白屑或舌上、口頰兩側黏膜、口唇內側、齒齦、上齶的咽部有無生瘡。 若嬰幼兒突然不吮奶, 不願飲水, 或拒絕餵食, 或聞口臭, 語音不出,
Advertisiment
單方口服
1.仙鶴草30克, 一日一劑, 分多次口服。 2.板藍根或大青葉15~3 0克濃煎服, 一日一劑分多次服, 亦可服板藍根沖劑。 3.黑芝麻15克咀嚼, 治兒童口瘡久不愈屬虛者。
外用塗局部:1.柿霜, 每日少許塗患處。 2.百草霜、橄欖碳各等份, 研成細末, 撒患處, 每日3次。 3.野薔薇花露塗拭患處, 每日3~4次。 4.養陰生肌散, 先用 3%雙氧水棉球洗患部,
Advertisiment
西藥:1.維生素B2口服, 每次1片, 每日2次。 2.2%~5%碳酸氫鈉液, 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 每日2~3次。 3.對服用抗生素引起的口瘡, 可用制黴菌素混懸液塗拭患處, 一日3次。
思密達是一種消化道黏膜保護劑 ,其成分為雙八面體蒙脫石微細顆粒。 思密達對胃腸道黏膜有很強的吸附能力 ,服用後迅速形成一層保護膜 ,增加了腸道對細菌、病毒及其它刺激因素的抵抗能力 ,並可改善黏膜的通透性 ,減少了腸液的分泌 ,因此對腹瀉及黏液便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臨床上多用來治療腹瀉。 近年來發現思密達治療小兒口腔潰瘍病也有明顯效果。
據張芳報導 ,取 30例口腔潰瘍病患兒作為治療組 ,取同期患兒 30例作為對照組。治療方法是 :兩組中有發熱及末梢血白細胞增高者均使用青黴素靜滴 ;有口腔皰疹病變者給予病毒唑靜滴 ,同時口服多種維生素。兩組不同點是對於口腔潰瘍局部處理 ,治療組用思密達噴敷患處 ,每日 5~ 6次 ;對照組用西瓜霜噴敷患處 ,每日 5~ 6次。兩組均以 7天為 1個療程。結果 ,治療組潰瘍癒合率為 9 3.4% ,對照組為 59 .9 % ,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P
思密達對黏膜屏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 ,對消化道黏膜屏障起到保護作用 ,提高黏膜對攻擊因數的防禦功能 ,有利於黏膜水腫的消退 ,加快口腔潰瘍癒合。該藥對病毒、細菌及內毒素有較強的抑制和吸附作用 ,可減輕炎症反應 ,並具有促進受損細胞再生和抗酸止血作用。
您還可以點擊瞭解更多“鵝口瘡”相關知識。
近年來發現思密達治療小兒口腔潰瘍病也有明顯效果。據張芳報導 ,取 30例口腔潰瘍病患兒作為治療組 ,取同期患兒 30例作為對照組。治療方法是 :兩組中有發熱及末梢血白細胞增高者均使用青黴素靜滴 ;有口腔皰疹病變者給予病毒唑靜滴 ,同時口服多種維生素。兩組不同點是對於口腔潰瘍局部處理 ,治療組用思密達噴敷患處 ,每日 5~ 6次 ;對照組用西瓜霜噴敷患處 ,每日 5~ 6次。兩組均以 7天為 1個療程。結果 ,治療組潰瘍癒合率為 9 3.4% ,對照組為 59 .9 % ,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P
思密達對黏膜屏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 ,對消化道黏膜屏障起到保護作用 ,提高黏膜對攻擊因數的防禦功能 ,有利於黏膜水腫的消退 ,加快口腔潰瘍癒合。該藥對病毒、細菌及內毒素有較強的抑制和吸附作用 ,可減輕炎症反應 ,並具有促進受損細胞再生和抗酸止血作用。
您還可以點擊瞭解更多“鵝口瘡”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