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越生越少的社會環境下, 現代父母儼然已成為孝子、孝女, 不僅在家中事事代勞, 並還視滿足孩子各種物質需求為己任。 如此的家庭教育下, 自然無法教育出能獨立思考並可接受挑戰的孩子。
更嚴重的是, 許多父母其實已有如此的行為而不自知。 比如說, 家境小康的家庭, 父母雖無法有太充裕的物質可以滿足孩子, 可是卻會以勞動來滿足(例如不讓孩子分擔家事, 所有事務都代為打點等)。 假如家境富裕的話, 各項的物質滿足更是不在話下, 長此以往, 無形中便養成了孩子好逸惡勞、無法承擔壓力的個性。
Advertisiment
重點1、養成“自己做”的生活習慣
孩子滿歲後,
Advertisiment
重點2、培養“觀察、思考”的能力
在孩子養成自己做的生活習慣之後, 接下來就應該培養孩子“觀察學習”及“思考”的能力, 從而打下孩子內在人格獨立的良好基礎。
重點3、激發“解決問題”的創造力
生活中, 多引導孩子做創造性思考, 例如詢問孩子“杯子除了用來喝水, 還可有哪些用途?”“如果你是小紅帽, 你要如何對抗大野狼?”“筷子除了夾東西, 還可不可以當叉子?”等問題, 來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Advertisiment
重點4、建立“是非對錯”的判斷力
為孩子選擇一些具有是非意涵的小故事, 在說故事的同時引導孩子思考其對錯, 建立孩子對是非判斷能力。 當孩子已具有以上三大重點物質之後, 便算是具備了自主、獨立的性格雛形, 然仍須補強對“是非對錯”的判斷力財不會導致偏頗和價值觀。
重點5、養成“良好規範”的道德觀念
有許多事是不能單以是非、對錯去評斷的, 所以除了是非對錯的認知外, 良好的規範與道德觀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