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晚上哭哭鬧鬧、不睡覺, 常使得家長倍感擔心及疲累。 小兒夜啼的成因可能為父母照顧方式不當或疾病引起, 在寶寶無法清楚表達以前, 只得仰賴家長細心觀察。 本篇特別集結中西醫探討小兒夜啼之成因、處理方式等, 希望能説明家長順利終結小兒夜啼的煩惱!
小兒夜啼, 爸媽心慌慌~
小兒夜啼顧名思義, 即孩子于夜間啼哭不止、難以安撫等。 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 因小兒夜啼來求診者, 發生物件年齡多為6個月內, 這可能和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關。 1歲以上的孩子因已具一定表達能力,
Advertisiment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醫師羅國正表示, 由於小寶寶感覺不適時無法訴之言語, 僅能用哭鬧喚起大家的注意, 因此小兒夜啼的背後, 往往蘊含許多值得關心的訊息。 一般待孩子會坐時, 可能感覺不舒服時即直接坐起或翻來覆去, 再大一點時, 還可以透過口語表達, 所以在這之前, 家長須謹慎以對。
內外原在大調查!!
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很多, 大致上可歸納為生理性、病理性兩大類。 前者主要為孩子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
Advertisiment
照顧篇 baby care
常見情況有:因寶寶喝的奶量不足或媽媽母乳量較少, 使得寶寶夜間饑餓而哭鬧;寶寶對室內溫度調節能力未臻完善, 或衣服穿太多、太少, 當他感覺過冷/熱時, 可能用哭鬧來表示;家長將尿布裹得太緊, 或寶寶尿布濕了沒有適時更換等。 這類非疾病因素通常比較容易發現, 而且只要稍微調整一下照顧方式, 就能緩解寶寶不適。
飲食失調
1脹氣:陳怡伶表示, 奶嘴洞太大,
Advertisiment
2腸胃不適:羅國正表示, 根據中醫養生的觀念來看, 如果白天給予孩子過多生冷的食物, 如瓜果類或冰涼的飲品等, 容易影響其腸胃道消化功能, 寶寶肚子不舒服, 晚上自然睡不好。 其他如攝取過量辛辣、油炸物, 同樣也會導致腸胃不適。
溫度調節問題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睡覺時著涼, 頻頻幫孩子添被或加衣物, 結果孩子反倒因太熱而一直出汗, 甚至悶到長疹子。 另外, 孩子如年紀較小, 家長還要考慮是否有尿布包太緊、沒有適時更換等情形。
Advertisiment
白天刺激太過
疾病篇 disease
造成小兒夜啼的病理性因素中, 以腹絞痛最為常見, 其他還有乳糖不耐、牛奶蛋白過敏、外傷等可能, 家長如已排除生理性因素, 應加強留意孩子除了夜啼之外, 是否有合併其他異常, 以便及早就醫確認。
腹絞痛
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很多, 其中又以腹絞痛最為常見。 現今醫學上對於腹絞痛成因仍有不同說法, 推測可能為寶寶腸壁神經尚未發育成熟, 故易因腸子蠕動過快、糾結而導致疼痛。 由於小兒夜啼常與腹絞痛劃上等號, 醫師為求正確診斷, 必須先排除其他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後,
Advertisiment
陳怡伶表示, 腹絞痛好發于2周~3個月的寶寶, 其兩大發作高峰時間分別為傍晚4~8時、夜間11點到淩晨2點。 因腹絞痛而哭鬧的小朋友, 表現包括:突然大哭, 且持續約2、3小時左右;腹脹;臉部脹紅;嘴唇有些蒼白;拳頭握緊、雙腳蜷縮著或有些踢腿動作等等。 因其每次發作可能持續數小時, 且難以安撫, 常令家長疲憊不堪。
要提醒家長的是, 若為腹絞痛所引起之小兒夜啼, 通常非偶然發生, 一個禮拜可能會有好幾天出現上述症狀, 家長如發現孩子年齡、發作時間點、症狀相符台, 就要特別留意。
乳糖不耐
配方奶、母乳中皆含有乳糖, 如果寶寶喝奶後, 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 便可能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 一般較常見於配方奶寶寶。 寶寶如有乳糖不耐的問題,喝完奶後容易因脹氣而感到不舒服,有時輕敲他的肚子還可聽到“扣扣”的聲音,而且大便帶有酸氣,並伴隨有哭鬧的狀況。
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者一般於新生兒階段內便會開始出現症狀,有些寶寶可能以腹脹、拉肚子、皮疹來表現,嚴重時會出現血絲黏液便等。而寶寶身體不適,自然難以順利入眠囉!
便秘
羅國正表示,所謂“胃不合、臥不安”,這句話在小朋友身上體現特別明顯。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比較容易有便秘的問題,而解便不順便成為他哭鬧的主因。
呼吸道過敏
一般而言,氣管過敏或鼻過敏較少見於新生兒階段,多半至孩子3、4歲後才慢慢出現。呼吸道過敏者夜間容易鼻塞,大一點的孩子或許可以靠著用嘴巴呼吸來緩和,但較小的朋友就只好用哭鬧呼吸空氣及表達不適了。
外傷
像是寶寶有嚴重的尿布疹,或幼兒身上有其他外傷等,這類案例雖然不多,不過傷口疼痛的確可能造成小兒夜啼的情形。
其他
“睡不好”成發展隱憂?!
小兒科醫師這麼說:
孩子夜間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家長既擔心孩子身體有病痛,也怕因此而影響其生長,當中詢問度最高者非“身高”莫屬。陳怡伶表示,晚上為寶寶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以此類推,若寶寶夜間睡眠品質不佳,可能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完全,生長方面或許會受到影響。不過家長可別忘了,新生兒階段一天約有20小時睡眠時間,至孩子1歲前,亦維持著一天15~18小時睡眠,若是晚上睡不好,大多會從其他時段睡眠中補償過來,只要能及早針對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作處理,而孩子白天也能睡得好、吃得好,那麼就整體發展來看,其實不會有太大差別。
中醫師這麼說:
羅國正表示,小兒夜啼除了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孩子晚上睡不好,白天的活動可能也會大打折扣。白天原為陽氣較盛之時,本應以活動為主。反之,夜晚則需休息,小兒夜啼的問題若不能適時處理,將導致這個迴圈顛倒錯亂。
附帶一提,即使孩子已進入學齡階段,睡眠仍然相當重要,許多家長常在這時求助於中醫,欲利用所謂轉骨方、長高方幫助孩子生長,但一方面卻放任孩子晚眠,抑或孩子每天回家後還是要和一堆功課奮戰,那麼終究不是治本之道。家長如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督促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最實在!
新手父母必右就醫指南~
小兒夜啼可大可小,到底該哄哄他就好,還是帶他看醫生呢?相信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疑問。以下針對小兒夜啼居家觀察指標、醫師建議處理方式討論:
STEP1 該帶寶寶看醫生嗎?
孩子莫名地哭鬧不止最讓人擔心。一旦發生這樣的情形,家長首先可以做的部份包括:觀察寶寶是否有肚子餓、尿布濕、汗濕衣物的情況;摸摸寶寶的手腳及幫他量體溫,確認有無體溫失調;將孩子衣服半掀起,觀察腹部有無異常腫塊等。
家長在解決餵食、溫度調節方面的問題後,孩子的情況若沒有改善,就要懷疑有病理性因素的可能。當然如果大一點的孩子已確認有呼吸道過敏疾病,那麼自然比較好做處理。針對較小的寶寶,考量到腹絞痛和小兒夜啼息息相關,若孩子的年紀、發作時間點與之相符合,家長可先用手掌根部沿著孩子肚臍周圍順時鐘按摩,藉以減緩孩子的疼痛。
STEP2 醫師主要檢查項目有哪些?
醫師遇到因小兒夜啼求診者,基本上會先進行呼吸、心跳、體溫、血壓等生命跡象檢測,再進行眼睛、喉嚨、腹部等全身性檢查,同時確認是否有過敏現象。接下來觀察寶寶生長發育狀況,及詢問家長孩子的進食量、排便情況等,如果孩子合併有發燒、嘔吐、腹瀉、精神不佳等症狀,會另外安排感染方面的檢查。
經由上述檢查,可幫助醫師找出寶寶夜啼的主因,另一方面,醫師要下腹絞痛的診斷前,亦須經由這些檢查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
STEP3 最適當的處理方式為……?
根據小兒夜啼發生的原因,醫師的處理方式自然也不同。針對腹絞痛的部份,如果醫師在各項檢查之後,已經排除其他病理因素,並將寶寶夜啼的原因歸之為腹絞痛的話,原則上不須特別治療,醫師會視情況開立消脹氣藥物或益生菌,用以解決孩子腹脹的問題,並於門診中教家長一些安撫方式。包括:
1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可以抱著他,輕拍其背部,讓他聽聽你的心跳聲,增加安全感。
2如果發現孩子有腹脹的情形,可以用手掌根部沿著孩子肚臍周圍順時鐘方向按摩。
3有專家建議,讓孩子聽一些低頻、規律性的聲音,類似抽油煙機發出的聲音等,可以達到一定安撫的效果。
至於其他屬醫療疾病範疇者,部份可能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如牛奶蛋白過敏的小朋友,醫師可能開口服藥降低孩子的過敏反應,並建議媽媽哺喂母乳或更換水解蛋白配方奶。而乳糖不耐者,會建議先改用無乳糖配方,一段時間後再換回來,這是因為寶寶體內乳糖酶的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成熟,之後嘗試奶類接受度多半較高。此外,寶寶如有便秘,同樣會使用藥物幫助他排便順暢。
居家保健TIPS×4
如果確定小兒夜啼為疾病所引起,應確實配合醫師治療,而腹絞痛個案則可搭配腹部按摩。反之,則可將重點放在調整寶寶生活照顧方式。家長不妨試試下列方法:
Food
日常飲食……需謹慎
孩子脾胃比較虛弱,生冷食物如西瓜、香瓜、苦瓜等,及油炸、辛辣物應儘量避免,而喂母乳的媽咪同樣要留意自己的飲食。
Music
輕柔音樂……可助眠
Massage
穴道按摩……效果佳
無論是傳統之穴道按摩或一般嬰幼兒按摩,均有助於寶寶放鬆,腹部按摩還可改善脹氣,減緩不適,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睡前5~10分鐘進行。以下為簡單易學的按摩示例:
1.“華陀捏背法”:用大拇指沿著寶寶脊椎兩邊肌肉來回按摩,保證讓寶寶舒服極了。時間約持續5~10分鐘即可。
2.“印堂按摩”:一樣用大拇指在寶寶印堂處輕輕地來回按摩或繞圈圈按摩,均可幫助寶寶輕鬆入眠。
3.手腳按摩:輕輕搓揉推按寶寶的四肢。
4.腹部按摩:用手掌根部沿著寶寶肚臍周圍順時鐘方向按摩;但用餐後兩小時內不宜進行。
小叮嚀!!
家長如果想要使用精油搭配按摩,最好事先諮詢過專家的意見,畢竟寶寶對於某些香味可能比較敏感,肌膚也比成人脆弱許多。按摩本身對孩子就有許多益處,即使沒有添加精油也不會妨害效果。
Environment
睡眠空間……重安寧
父母為就近照顧小嬰兒,常將嬰兒床放在臥室裡,但有時孩子已經睡了,爸爸媽媽卻還在看電視,這便可能干擾到寶寶的睡眠。陳怡伶表示,有些孩子天生比較敏感,連白天睡眠都很容易受到干擾,家長應格外留意。小朋友對於外在刺激,差不多至3、4個月大時都會慢慢作些自我調整,到時便不易因小小的刺激而哭鬧。但之前若已排除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孩子個性又比較敏感的話,大人可能就要多些耐心。
寶寶如有乳糖不耐的問題,喝完奶後容易因脹氣而感到不舒服,有時輕敲他的肚子還可聽到“扣扣”的聲音,而且大便帶有酸氣,並伴隨有哭鬧的狀況。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者一般於新生兒階段內便會開始出現症狀,有些寶寶可能以腹脹、拉肚子、皮疹來表現,嚴重時會出現血絲黏液便等。而寶寶身體不適,自然難以順利入眠囉!
便秘
羅國正表示,所謂“胃不合、臥不安”,這句話在小朋友身上體現特別明顯。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比較容易有便秘的問題,而解便不順便成為他哭鬧的主因。
呼吸道過敏
一般而言,氣管過敏或鼻過敏較少見於新生兒階段,多半至孩子3、4歲後才慢慢出現。呼吸道過敏者夜間容易鼻塞,大一點的孩子或許可以靠著用嘴巴呼吸來緩和,但較小的朋友就只好用哭鬧呼吸空氣及表達不適了。
外傷
像是寶寶有嚴重的尿布疹,或幼兒身上有其他外傷等,這類案例雖然不多,不過傷口疼痛的確可能造成小兒夜啼的情形。
其他
“睡不好”成發展隱憂?!
小兒科醫師這麼說:
孩子夜間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家長既擔心孩子身體有病痛,也怕因此而影響其生長,當中詢問度最高者非“身高”莫屬。陳怡伶表示,晚上為寶寶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以此類推,若寶寶夜間睡眠品質不佳,可能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完全,生長方面或許會受到影響。不過家長可別忘了,新生兒階段一天約有20小時睡眠時間,至孩子1歲前,亦維持著一天15~18小時睡眠,若是晚上睡不好,大多會從其他時段睡眠中補償過來,只要能及早針對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作處理,而孩子白天也能睡得好、吃得好,那麼就整體發展來看,其實不會有太大差別。
中醫師這麼說:
羅國正表示,小兒夜啼除了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孩子晚上睡不好,白天的活動可能也會大打折扣。白天原為陽氣較盛之時,本應以活動為主。反之,夜晚則需休息,小兒夜啼的問題若不能適時處理,將導致這個迴圈顛倒錯亂。
附帶一提,即使孩子已進入學齡階段,睡眠仍然相當重要,許多家長常在這時求助於中醫,欲利用所謂轉骨方、長高方幫助孩子生長,但一方面卻放任孩子晚眠,抑或孩子每天回家後還是要和一堆功課奮戰,那麼終究不是治本之道。家長如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督促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最實在!
新手父母必右就醫指南~
小兒夜啼可大可小,到底該哄哄他就好,還是帶他看醫生呢?相信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疑問。以下針對小兒夜啼居家觀察指標、醫師建議處理方式討論:
STEP1 該帶寶寶看醫生嗎?
孩子莫名地哭鬧不止最讓人擔心。一旦發生這樣的情形,家長首先可以做的部份包括:觀察寶寶是否有肚子餓、尿布濕、汗濕衣物的情況;摸摸寶寶的手腳及幫他量體溫,確認有無體溫失調;將孩子衣服半掀起,觀察腹部有無異常腫塊等。
家長在解決餵食、溫度調節方面的問題後,孩子的情況若沒有改善,就要懷疑有病理性因素的可能。當然如果大一點的孩子已確認有呼吸道過敏疾病,那麼自然比較好做處理。針對較小的寶寶,考量到腹絞痛和小兒夜啼息息相關,若孩子的年紀、發作時間點與之相符合,家長可先用手掌根部沿著孩子肚臍周圍順時鐘按摩,藉以減緩孩子的疼痛。
STEP2 醫師主要檢查項目有哪些?
醫師遇到因小兒夜啼求診者,基本上會先進行呼吸、心跳、體溫、血壓等生命跡象檢測,再進行眼睛、喉嚨、腹部等全身性檢查,同時確認是否有過敏現象。接下來觀察寶寶生長發育狀況,及詢問家長孩子的進食量、排便情況等,如果孩子合併有發燒、嘔吐、腹瀉、精神不佳等症狀,會另外安排感染方面的檢查。
經由上述檢查,可幫助醫師找出寶寶夜啼的主因,另一方面,醫師要下腹絞痛的診斷前,亦須經由這些檢查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
STEP3 最適當的處理方式為……?
根據小兒夜啼發生的原因,醫師的處理方式自然也不同。針對腹絞痛的部份,如果醫師在各項檢查之後,已經排除其他病理因素,並將寶寶夜啼的原因歸之為腹絞痛的話,原則上不須特別治療,醫師會視情況開立消脹氣藥物或益生菌,用以解決孩子腹脹的問題,並於門診中教家長一些安撫方式。包括:
1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可以抱著他,輕拍其背部,讓他聽聽你的心跳聲,增加安全感。
2如果發現孩子有腹脹的情形,可以用手掌根部沿著孩子肚臍周圍順時鐘方向按摩。
3有專家建議,讓孩子聽一些低頻、規律性的聲音,類似抽油煙機發出的聲音等,可以達到一定安撫的效果。
至於其他屬醫療疾病範疇者,部份可能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如牛奶蛋白過敏的小朋友,醫師可能開口服藥降低孩子的過敏反應,並建議媽媽哺喂母乳或更換水解蛋白配方奶。而乳糖不耐者,會建議先改用無乳糖配方,一段時間後再換回來,這是因為寶寶體內乳糖酶的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成熟,之後嘗試奶類接受度多半較高。此外,寶寶如有便秘,同樣會使用藥物幫助他排便順暢。
居家保健TIPS×4
如果確定小兒夜啼為疾病所引起,應確實配合醫師治療,而腹絞痛個案則可搭配腹部按摩。反之,則可將重點放在調整寶寶生活照顧方式。家長不妨試試下列方法:
Food
日常飲食……需謹慎
孩子脾胃比較虛弱,生冷食物如西瓜、香瓜、苦瓜等,及油炸、辛辣物應儘量避免,而喂母乳的媽咪同樣要留意自己的飲食。
Music
輕柔音樂……可助眠
Massage
穴道按摩……效果佳
無論是傳統之穴道按摩或一般嬰幼兒按摩,均有助於寶寶放鬆,腹部按摩還可改善脹氣,減緩不適,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睡前5~10分鐘進行。以下為簡單易學的按摩示例:
1.“華陀捏背法”:用大拇指沿著寶寶脊椎兩邊肌肉來回按摩,保證讓寶寶舒服極了。時間約持續5~10分鐘即可。
2.“印堂按摩”:一樣用大拇指在寶寶印堂處輕輕地來回按摩或繞圈圈按摩,均可幫助寶寶輕鬆入眠。
3.手腳按摩:輕輕搓揉推按寶寶的四肢。
4.腹部按摩:用手掌根部沿著寶寶肚臍周圍順時鐘方向按摩;但用餐後兩小時內不宜進行。
小叮嚀!!
家長如果想要使用精油搭配按摩,最好事先諮詢過專家的意見,畢竟寶寶對於某些香味可能比較敏感,肌膚也比成人脆弱許多。按摩本身對孩子就有許多益處,即使沒有添加精油也不會妨害效果。
Environment
睡眠空間……重安寧
父母為就近照顧小嬰兒,常將嬰兒床放在臥室裡,但有時孩子已經睡了,爸爸媽媽卻還在看電視,這便可能干擾到寶寶的睡眠。陳怡伶表示,有些孩子天生比較敏感,連白天睡眠都很容易受到干擾,家長應格外留意。小朋友對於外在刺激,差不多至3、4個月大時都會慢慢作些自我調整,到時便不易因小小的刺激而哭鬧。但之前若已排除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孩子個性又比較敏感的話,大人可能就要多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