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判斷孩子有多動症?家長如何對待兒童多動症?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 多動症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 那麼, 怎麼判斷孩子有多動症?家長如何對待兒童多動症?

一、怎麼判斷孩子有多動症?

多數患兒自嬰幼兒時期即易興奮、多哭鬧、睡眠差、餵食較困難、不容易養成大小便定時習 慣、隨年齡的增長, 除活動增多外, 有動作不協調, 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時間很短, 行為無目的, 情緒易衝動而缺乏控制能力, 上課不守紀律和學習困難。 患兒智慧正常, 但因精神集中, 聽覺辨別能力差和語言表達能力差, 學習能力較一般低。

臨床症狀以學齡兒童較為突出:上課時話多、小動作多、激動、好與人爭吵;行為目的不明確,

Advertisiment
如拿人東西, 有時不避危險;在集體活動中不合群;在家長面前倔強、不聽話、冒失、無禮貌。 有些患兒採取回避困難的態度, 變得被動、退縮。 年齡增長後, 不少兒童出現學習困難, 雖然多動症兒童的智力水準大都正常 或接近正常。 然而由於以上症狀, 仍給學習帶來一定困難。

部分多動症兒童存在知覺活動障礙, 如在臨摹圖畫時, 他們往往分不青主體與背景的關係, 不能分析圖形的組合, 也不能將圖形中各部分綜合成一整體。

有些多幼兒童將“6”讀成“9”, 或把“d”讀成“b”, 甚至分不清左或右。

前者的改變, 屬於綜合分析障礙, 後者屬於空間定位障礙。 他們還有誦讀、拼音、書寫或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困難,

Advertisiment
多動症兒童未經認真思考就回答, 認識欠完整, 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 此外多動患兒常顯示一些固定的神經系統軟症狀, 如翻掌、對指試驗等呈陽性。

一般來講, 多動兒童的臨床症狀波動有時與兒童所處場合不同, 從事的活動不同有關。 多動兒童在做作業, 從事重複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動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時, 其注意力的維持最困難。 有吸收力、新的情況五或不熟悉的環境中多動症的症狀可減輕。 在連續而直接的強化程度下比局部的和延遲的強化程式, 注意力的維持情況明顯好些。 在指導與經常重複的情況下, 兒童多動症完成任務, 其注意力的維持問題不大。 在沒有特別嚴格的規範和嚴格的紀律要求遵守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多動兒童與正常兒童區別不大。 其症狀隨情景而波動的現象說明了多動兒童表現的症狀嚴重程度受環境的影響, 並與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二、家長如何對待兒童多動症?

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多動症是一種疾病, 不能歧視打罵多動症患兒, 更不能侮辱其人格, 損傷其自尊心。 發現其品質中的閃光點, 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但對患兒的打架傷人等攻擊性行為、破壞公物等破壞性行為以及說謊翹課等不端行為, 應像對待正常兒童一樣堅決制止, 不可袒護。 對待多動症的患兒, 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發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無意注意佔優勢, 可讓他從事感興趣的活動,

Advertisiment
如看畫冊、聽故事。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 可有意識地讓他下棋、畫畫等, 鍛煉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 但是, 要求孩子學習做事的時間不宜過長, 以免引起疲勞。

2、培養孩子善始善終的習慣。 孩子做事時, 往往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擾的影響, 如別人的交談, 窗外的聲響等都會使孩子放棄手中正在做的事情。 因此, 家長對孩子做事要多關心和指導, 加以肯定和表揚, 鼓勵他善始善終做好每一件事, 堅持把每一件事做到底而不半途而廢。

3、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要提高孩子的認識, 讓他知道什麼事該做, 什麼事不該做, 幫助孩子逐步學會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的行為;要制訂一些簡單的規章制度, 作為孩子的行為準則, 讓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

Advertisiment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把過多的精力引導發揮出來。 對於這類活動過多的兒童要進行正面的引導, 家長和老師要組織他們多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如跑步、打球、爬山、跳遠等, 使他們過多的精力能釋放出來。 但是, 在安排他們進行活動時, 應注意安全, 避免危險。

5、帶孩子到醫院, 請醫生進行心理治療。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 矯正治療孩子的多動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需耐心地對其教育引導和矯治, 切不可採用打、罵等粗暴的手段, 否則不但不能達到矯治的目的, 而且有可能使其加劇, 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怎麼判斷孩子有多動症?家長如何對待兒童多動症?希望小編的講解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