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判斷寶寶得了中耳炎

一、瞭解耳朵構造, 從基礎瞭解寶寶的中耳炎

一般來說, 嬰兒遠較成人易患耳疾。 因嬰幼兒的咽鼓管尚未發育成熟, 咽鼓管僅為成年人的一半長, 而且管徑粗, 位置較水準, 管口常呈開放狀。 因此, 鼻咽部細菌及分泌物容易經過此管進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

中耳好比一個小小的火柴盒, 有六個壁, 前壁就是鼓膜, 將外耳道(俗稱耳孔)和中耳隔開, 中耳腔內覆蓋著粘膜, 有三塊起傳音作用的聽骨與內耳相連。 一般情況下, 洗澡時外耳道偶爾進水, 只要鼓膜沒有病變, 水是進不了中耳腔的, 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

Advertisiment

二、認識中耳炎的急性症狀

急性中耳炎患兒表現為耳朵疼痛, 早期啼哭不止, 並經常用手抓耳, 伴發熱、拒奶等症狀。 如果伴有鼓膜穿孔, 還可見粘液膿性分泌物流出耳外, 患兒聽力減退。 患了急性中耳炎, 應該積極、徹底地治療, 防止轉為慢性。

寶寶連續3天發燒37.5℃以上, 吃了藥燒卻持續不退時, 就要考慮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 要儘早去耳鼻喉科檢查。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 愛哭, 而且夜裡總是睡不好覺, 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三、注意寶寶的各種異常, 觀察寶寶

給寶寶掏挖耳朵, 不小心 如果寶寶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 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損傷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導致了感染, 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發生炎症。

Advertisiment
當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 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孩子突然變得煩躁, 愛哭, 而且夜裡總是睡不好覺, 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鼓膜裡有滲出液會導致聽力下降。 如果你發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 叫他幾遍也不理睬, 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四、注意哺養的姿態等細節, 保護寶寶不受感染

對人工哺養的嬰兒, 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嬰兒, 要採取正確的餵奶姿勢。 若用奶瓶餵奶, 不能讓嬰兒平躺仰臥, 應該先把嬰兒抱起來放在膝上, 然後將其頭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 再用右手拿著奶瓶餵奶。 餵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 當嬰兒哭鬧時應暫時停餵奶, 以免咳嗆將牛奶噴入咽鼓管。

三、如何治療寶寶得中耳炎

Advertisiment

對於母乳餵養的嬰兒, 特別在夜間餵奶時, 應儘量抱起嬰兒, 防止因嬰兒頭部位置過低, 其口含的剩餘奶汁在熟睡後流入咽鼓管內而引起炎症。 有的母親白天工作勞累, 夜間斜躺在床上餵奶, 有時嬰兒還在吃奶而她卻睡著了, 這時奶汁可以順著嬰兒的臉流入外耳道內引起炎症。 正確的餵奶方法是:抱起嬰兒餵奶, 喂完後輕拍嬰兒背部2—5分鐘。 治療急性中耳炎, 可以靜脈點滴或肌肉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雙氧水充分清洗, 若鼓膜未穿孔可滴2.5%氯黴素甘油, 鼓膜穿孔可滴0.5%金黴素溶液。 同時還應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暢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