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怎麼培養孩子的語言

與一些年幼的孩子交流時, 發現他們在陳述時有一個共同點:喜歡用“然後”銜接他們的語言——無論是否需要關聯詞、句意是否需要承接。 就像一根原本很光滑的繩索, 被打了無數個結一般, 聽起來疙疙瘩瘩的, 很不順暢。

唯一例外的是聽朋友6歲的女兒講故事, 雖然情節並不完整, 甚至偶爾會出現思維跳躍, 但是她卻能做到從頭至尾都用不同的詞語串聯句子, 很少重複使用“然後”, 這在同齡孩子中是不多見的。 我急忙向朋友討教她的教子經驗, 朋友很爽快地向我介紹了一些看似平常卻十分有效的做法,

Advertisiment
具體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方法一:

導語多變

孩子在剛開始敘述故事時, 為了啟發他的思維, 大人會在一旁有意識地用語言引導。 這時, 不少大人都會不自覺地重複使用同一個詞語, “然後”就是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 孩子在大人的反復薰陶下, 自然也會隨口拈來, 用“然後”來串連句子。 可是, 如果大人能夠在平時引導孩子獨立表達時, 有意識地使用多變的銜接詞, 孩子就不會只知“然後”, 而無法用其它短語來銜接語言和緩衝思維了。 例如, 我們可以試試第一次使用“接著”, 第二次用“過了一會兒”, 以後再用“突然”、“第二天”、“晚上”……經過長時間的反復引導, 孩子就會逐漸學會多個銜接語的用法, 也會習慣使用不同的銜接詞。

方法二:

Advertisiment

重複聽說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 可是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聽過了好多次的故事就無須再講。 其實, 孩子對自己所鍾愛的故事總是百聽不厭, 家長完全可以讓孩子每天都聽同樣的故事。 但在聽故事過程中我們需要使用一些技巧, 比如可以中斷一下, 讓孩子回憶其中的情節, 說說接下來的內容, 或者評價一下故事中人物的做法, 還可以讓孩子假設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會怎麼做。 這樣一邊談話一邊聽, 孩子每次都能從故事中聽出不同的內涵來。 反復聽說後, 孩子就會模仿大人或播音員講故事的語氣、語法來組織自己的語言。 只要我們講故事的範本標準, 孩子的語言也會逐漸趨向標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