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怎麼培養孩子社會性_什麼是孩子社會性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麼培養孩子社會性?許多早期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中, 都很重視對兒童的智力培養和知識灌輸, 而忽視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特別是不注意發展兒童的社會性。 那麼, 怎麼培養孩子社會性?

Advertisiment

這也是家長比較普遍不重視的一個問題。 培養孩子的社會性, 也是家長的主要任務之一。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沒有抵抗力, 怕孩子感染疾病和沾上壞習氣, 就把孩子關在屋裡。 只讓他接觸有限的親人, 讓收音機、電視機、大量的玩具、小人書等做他的“小夥伴”。 讓他吃得講究, 穿著時髦, 把家庭當做孩子的“保溫、保險箱”, 禁錮了孩子的天性。

我們都知道, 三歲以後的兒童對於找小夥伴是十分熱心主動的。 他們常常自覺自願地加入不相識小朋友的談話和遊戲, 常會自言自語地和小動物、玩具進行交談。 這些都是孩子身上社會交往能力的萌芽。

Advertisiment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交往日益增多。 五歲的孩子往往就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和“遊戲集團”, 並把這種關係看得越來越重, 到後來甚至能超過同家長的關係。 這是孩子在成長必然發生的過程。

培養孩子的社會性, 首先是讓孩子多接觸外界事物。 現代心理學觀點認為, 適當的刺激對於兒童各方面的發育都有好處。 刺激是大腦發育的營養。 正像人的肌肉要靠跑、跳、抓、伸等動作鍛煉, 才能發達一樣。 大腦需要各種新鮮的事物來刺激、鍛煉。 四歲以前孩子的大腦是“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一有機會, 就會積極地學習, 以接受新事物為最大快樂。 如果此時他已處於一個適當的環境中, !他的智慧的潛力就能得到有效地開發。

Advertisiment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少, 不少孩子見到生人就害怕、見到一些意外現象就大驚小怪, 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接觸外界少, 接觸新事物少。

其次, 幫助孩子儘快地自立。 在發展孩子社會性的過程中, 自立和社交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自立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前提, 孩子首先在照顧自己的實踐中學會克服困難, 有了一定的自信心和自製力, 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強者, 才能產生幫助別人及與他人協調關係、共同創造生活的願望。 為此, 家長要注意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 根據年齡的不同, 適當地增加一些新的要求。 如先教會孩子自己穿衣、穿鞋、洗臉、吃飯等, 再慢慢地過渡到自己會玩, 創造新玩法, 幫助別人等。 這樣, 孩子在與小夥伴玩耍時,

Advertisiment
才能適應, 否則, 即使自己的孩子想與別人玩, 別的小夥伴也不會樂意跟他玩的。 有些難做的事情, 只要是安全的, 即使會失敗, 但只要孩子有要求, 也要鼓勵他去做, 以此磨煉他的意志。 大人的事也可以請他“幫忙”。 孩子跟別的孩子發生爭執, 也要以正確的方法誘導他自己去處理。 這樣日積月累, 孩子自立能力和社交能力就能培養起來。 一旦上小學, 孩子便能迅速適應新的環境, 並能有一種自己學習和幫助別人學習的責任感, 以及一定的勝任班上社會工作的能力。

①假想遊戲

假想遊戲不僅具有一定的社會性, 而且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利用孩子喜愛的玩具或洋娃娃, 製造一種假想環境, 引導孩子做遊戲。

Advertisiment
病院遊戲、過家家遊戲是最具代表性的假想遊戲。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 媽媽應引導孩子把自己的簡單想法表達出來, 愉快地做完遊戲。

②在市場上, 讓孩子付錢

要想克服怕生、羞怯心理, 培養孩子的社會性, 最重要的是想辦法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和孩子一塊去市場或超市, 讓孩子付款, 這樣無形中孩子就會和收款人形成一種社會關係。

③得分遊戲

媽媽和孩子一塊吃零食的過程中, 可以做這種遊戲。 媽媽先把零食放入孩子口中, 喊聲“得分”, 這樣反復幾次後, 再要求孩子把零食放入媽媽口中。 通過這種給零食接零食的過程, 能使孩子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圈子裡跳出, 逐漸熟悉社會生活中“我和他”的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