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應對叛逆期的寶寶

寶寶到了叛逆期, 症狀明顯, 常常是父母讓孩子做的事, 他越不願去做;越不想讓他做的事, 他偏要去做。 3~6歲的幼兒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 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強, 對成人的要求、安排、訓斥、懲罰等常執拗、任性、逆向而行, 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越來越多的選擇性。 幼兒這種“獨立、任性”, 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 那麼, 幼兒為什麼會產生逆反心理呢?

心理發展的特點決定的

2~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 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所提高, 好奇心又很強, 對什麼事都覺得有趣。 這時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

Advertisiment
並自感“我”的力量逐漸強大, 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 “媽媽, 你不要拉我”、“媽媽, 你不要管我”等。 他們往往對兩種對立的事感興趣, 既想“要”, 又想“不要”, 自己決定不了, 對父母的反應方式又不滿意, 因而就會以哭鬧、跺腳等方式向父母抗議示威, 因此導致逆反行為的產生。 其實, 這是這一年齡階段孩子心理發展的正常過程。

專家的話:很多父母只認為孩子叛逆令自己心煩, 令自己氣憤, 但父母應該理解這是孩子身長發育的正常的現象與規律。 只有熟悉並瞭解孩子的每一個年齡段的發展特點, 面對孩子叛逆行為, 才能坦然處之, 積極進行引導。

好奇心沒有得到滿足

世界對孩子來說是神奇的, 孩子好奇心強, 什麼都想摸摸、碰碰。

Advertisiment
但許多年輕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好奇、探索心理, 認為孩子是在胡鬧, 調皮, 於是常常限制孩子的行為, 甚至訓斥、打罵孩子, 這樣簡單而粗暴地對待孩子的好奇心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 導致其逆反心理的產生。

成人的一意孤行

許多父母望子成龍, 往往不考慮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 強迫孩子學這學那, 硬性規定孩子每天讀多少單詞, 練幾小時琴, 畫多長時間的畫等等, 如果完不成則給予孩子懲罰。 這種做法因為忽略孩子自身的能力和興趣, 往往適得其反, 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專家的話:家長切忌有望子成龍和攀比的心理, 盲目地並自以為是地認為孩子應該學什麼不應該學什麼。 孩子還很年幼,

Advertisiment
正是應該玩的年齡, 如果擅自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孩子就會感到不快樂, 用不快樂的心情去學習, 是不會學出好的結果的。

不尊重孩子

孩子雖小, 但也有自尊心。 那種“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狹隘的教育思想使得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採用諷刺、挖苦, 甚至辱駡、體罰的方法, 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專家的話:孩子再小, 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也有自己的自尊。 不論孩子做錯沒做錯, 家長就很武斷地訓斥孩子, 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就覺得爸爸媽媽不喜歡不愛自己, 就會處處和父母做對。 所以家長只有先尊重才能贏得孩子對你的尊重。

成人的抱怨

有的父母遇事嘮嘮叨叨, 不停地抱怨,

Advertisiment
整天對孩子喋喋不休:這個沒有做好, 那個做的也不行;一會要這麼做, 一會又要那樣做, 總是沒完沒了地在孩子旁邊抱怨。 時間一久, 孩子就會厭煩, 就會對家長的要求產生逆反心理。

專家的話:一味地對孩子抱怨, 會使孩子喪失自己的自信心, 就會認為是一個笨小孩, 什麼也做不好。 所以, 當父母命令他做什麼時, 他就認為反正我也做不好, 於是就會做與父母願望相反的叛逆行為。 家長對孩子說話應簡明扼要, 給孩子自己思索的空間, 這樣有助於矯正孩子的叛逆行為。
那麼遇到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家長應如何做呢?

1.學習一些幼兒心理學知識

這樣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心理, 才能談得上有效地開展教育。

2.與孩子衝突時要冷靜

Advertisiment

遇到孩子做錯事時, 家長不要使衝突加劇, 批評孩子之前要多想一想, 最好採用冷處理的方法來對待孩子的逆反, 等孩子平靜下來時再適時教育。

3.對孩子的要求不應太高

應向孩子提出對其而言稍高而又力所能及的任務。 這樣孩子感受到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成功, 不僅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增強自信心。

4.理解並尊重孩子

要把孩子當作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人來看待, 平等相待, 以理服人, 以情動人, 且不可以勢壓孩子。

5.要善於發現孩子逆反心理中的閃光點

我們不妨利用孩子爭強好生的心理來激發孩子, 從反面達到成人所需要的教育目的, 也因此鍛煉了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