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應對嬰兒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一種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比較多見的小兒口腔疾病。 主要是在孩子的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 這些白膜常見於上下唇內側, 頰黏膜、舌面、牙齦、軟硬齶上, 有時也能波及到咽部。 開始為乳白色點狀或小片狀, 逐漸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 略微凸起, 周邊不紅。 這些白片狀物不容易拭去, 如果強行剝離, 局部黏膜發紅, 甚至出血, 之後白膜還能很快又長出來。 其實這些白膜不會讓寶寶疼痛, 也不會引起流口水, 多數不會發熱。 有時可以出現拒乳。 少數病兒病情特別嚴重時白膜可以蔓延到咽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乃至肺臟等,

Advertisiment
能夠引起患兒出現嘔吐、嗆奶、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症。 這種白色念球菌偶爾也可以侵入到血液形成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

病因

這種鵝口瘡, 新生兒最容易患病, 尤其是早產兒。 並可見于營養不良兒(就是身長和體重不達標, 又瘦又小, 經常生病的孩子), 佝僂病小兒(即缺鈣患兒, 平時多汗、睡眠易驚醒、出牙晚, 坐、立、走都比正常兒童遲緩), 消化不良患兒。 還可以見於反復感染, 亂用廣譜抗菌素的小兒, 或是患慢性疾病長期服用激素的孩子。 這些患兒的免疫功能低下, 缺乏抵抗疾病的能力, 尤其是小嬰兒口腔黏膜非常嬌嫩, 一旦感染了白色念球菌就可以引起鵝口瘡。

Advertisiment
這種細菌常常在健康人的皮膚上、腸道、陰☆禁☆道裡寄生。 假設寶寶用的奶瓶、乳☆禁☆頭消毒不嚴格, 或是媽媽的乳☆禁☆頭不乾淨, 在餵奶時不先洗手, 都極容易把這種細菌傳給寶寶。 所以為了防止感染白色念球菌, 一定要注意寶寶用的食具(如奶瓶、乳☆禁☆頭、小毛巾)的衛生。 媽媽在餵奶之前應先清洗乳☆禁☆頭, 洗手。 平時還有注意增強寶寶的體質, 提高孩子自身的抗病能力, 避免長期的、反復的濫用抗菌素等等。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過去寶寶出生後, 媽媽用粗布包上手指蘸上鹽水給小新生兒擦嘴, 這種做法很不衛生, 新生兒口腔黏膜非常嬌嫩, 一旦擦破就更容易感染細菌了。

治療

可以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後, 局部塗1%龍膽紫, 每日兩次。

Advertisiment
白膜面積大者可用新配製的制黴菌素溶液(10~20萬u/毫升)塗口腔, 每日3次, 或口服制黴菌素25萬~50萬u/日。 同時服用VB2及VC。 對於白膜蔓延到喉頭、氣管、食管乃至血液的嚴重病兒必須及時住院治療。

家庭護理

大夫說今後護理寶寶時一定要注意清潔衛生。 更重要的是增強孩子的體質, 讓我注意補充鈣質和魚肝油。 為了讓寶寶改善消化功能, 有助於對鈣的吸收, 還囑咐我等寶寶的鵝口瘡痊癒以後再服用一些“龍牡壯骨沖劑”和“脾可欣”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