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怎麼樣糾正寶寶任性哭鬧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 在獨生寶寶中, 接近百分之六十的寶寶都有任性行為。 任性的寶寶一般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一旦提出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就會亂發脾氣。 愛說“我就不, 我偏不”, 不管爸爸媽媽如何勸說他都沒有, 根本克制不了自己。 可是, 注意點我們就可以發現, 寶寶的任性胡鬧其實是有選擇性的。

許多寶寶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慈祥的母親面前常以哭鬧來“威脅”, 進而達到目的;而在嚴肅的父親面前, 卻變得十分乖巧, 從不敢嘗試以哭鬧來達到目的。 孩子的哭鬧任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選擇性呢?這是因為孩子從小在不同的人面前哭鬧,

Advertisiment
受到不同的強化所致。 孩子從小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慈祥的母親面前, 只要一哭鬧, 想要什麼, 肯定就得什麼——這是對孩子哭鬧任性行為的一種正強化;而在嚴肅的父親面前, 以哭鬧作“威脅”, 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反而會遭到父親的責駡甚至有時還挨痛打一頓——這是對孩子哭鬧任性行為的一種負強化。 由於我們的不同強化, 所以孩子的哭鬧任性行為也就有了選擇性。 在處理寶寶的任性行為上爸爸媽媽的態度要一致並且要堅決, 同時,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一定要與寶寶的父母保持一致的態度。 要不然, 對孩子的任性要求, 父親堅決不給, 而母親卻給;父母堅決不給,
Advertisiment
爺爺奶奶卻給, 這樣讓寶寶的任性行為也就有了選擇的機會, 他的任性行為就永遠不會得到徹底糾正, 同時這樣做還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雙重人格(爸爸媽媽面前是個乖寶寶, 爺爺奶奶面前則是個極端任性的孩子), 這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我們認為, 要徹底糾正孩子的任性行為, 成人就要採取一致的態度。 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對自己的任性行為, 只有放棄, 別無選擇。

除此之外, 我們還可以利用“不理睬”的方式。 即面對任性的寶寶, 只說一句警告的話, 然後通過以下的幾個步驟糾正他。

一, 面對孩子的種種理由與各種胡鬧行為, 採取不解釋、不勸說、不爭吵的辦法, 否則就會強化他的爭吵、胡鬧行為,

Advertisiment
使他的目的得逞。 可以先保持一段時間的沉默, 做你正在做的事。

二, 等孩子情緒穩定後, 告訴他:“你剛才胡鬧是不對的, 現在你情緒穩定了, 你可以做你自己的事去了!以後你再這樣, 我們仍然不會理你。 ”

三, 倘若孩子進一步胡鬧, 且使你難以忍受時, 可以暫時離開現場。 這時仍然保持不批評、不與之講道理、不打、不罵的態度。

寶寶任性行為給我們的啟示:

如果說寶寶的要求是合理的, 他不哭鬧的話, 我們就要儘量在滿足他, 而不是等到寶寶大哭大鬧後, 我們再滿足他的要求, 這樣會讓寶寶認為哭鬧是額可以達到目的的方法。 至於寶寶不合理的要求, 不管他怎麼哭怎麼鬧, 爸爸媽媽都要心軟, 如果還滿足他的話, 就會讓寶寶"恃哭鬧而嬌"了。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