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看寶寶戀物這件事兒

心媽家的寶寶倒沒有明顯的戀物傾向, 但親戚家有兩個孩子很有趣:一個是女孩, 已經上幼稚園了, 走到哪兒手上都要抓著個小手帕;另一個是2歲多的男孩, 每晚睡覺一定要揪著同一條枕巾, 已經爛了也不讓換掉……你家的寶寶會戀物嗎?戀物到底有沒有什麼不好?

寶寶戀物的原因——

寶寶戀物是寶寶從“完全依戀”轉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間所產生的一種依戀行為。 依戀是寶寶心理安全感的依靠, 尤其在白天變成黑夜、寶寶想睡又怕失去知覺時, 不安全感就會大大增加, 此時某些物品對寶寶來說就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寶寶產生依戀行為的時間—— 絕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大至3歲之間, 其戀物表現在2歲時最為強烈。

5種最容易讓寶寶依戀的物品—— 乳☆禁☆房、安撫奶嘴:新生寶寶對外界環境缺少安全感, 一旦安全訴求無法得到滿足, 就會對媽媽的乳☆禁☆房或者安撫奶嘴產生依戀, 以得到陪伴感和安全感。 指頭、玩具或拳頭:當寶寶要尋求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物體, 以此來尋求心理上的安全感時, 指頭、玩具或拳頭能讓小寶寶排解負面情緒, 從而更加愉悅。 毛毯:在寶寶最容易迷戀的物品中, 毛毯也許是僅次於奶嘴的第二大戶, 而且必須是那種長期使用的、稍微有些破舊的毛毯。 是什麼給了毛毯如此大的魅力?這不僅因為它上面有寶寶熟悉的味道,
Advertisiment
還因為毛毯能帶來媽媽般溫暖的觸覺聯想。 柔軟物品:寶寶對柔軟物品的觸感也非常在意, 因為這種感覺能傳達出令人心安的訊息, 比如毛巾、被子、枕頭、玩偶、手套等。 照顧者的身體:除了具體的單個物品之外, 主要照顧者的身上部位也常成為寶寶迷戀的地方, 如耳朵、手、頭髮等, 有些寶寶要撚著媽媽的耳垂才睡得著, 甚至有些媽媽必須保持固定的頭髮長度, 這樣寶寶才能安心玩著頭髮入睡。

寶寶戀物是否影響健康? 只要情緒、行為等方面發育正常, 寶寶戀物就不是異常的。 “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 而“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長必須時刻關注的。

寶寶的戀物要不要戒除、怎樣戒除? (一)不同階段寶寶的依戀物件及程度是不同的。
Advertisiment
通常有如下規律: 乳☆禁☆房的依戀——約至2歲寶寶從依戀中建立了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 因為乳☆禁☆房是媽媽的象徵。 奶嘴、奶瓶的依戀——可至3~4歲長時間咬奶嘴、奶瓶, 將影響寶寶上下齶的咬合度、牙齒發育以及語言學習。 所以這種依戀如果持續到語言發展期, 最好儘快戒除。 玩偶的依戀——可至6~8歲如果寶寶已經上學尤其已經上小學, 還堅持隨身攜帶玩偶, 這種情況可能阻礙他的人際關係發展, 家長應及時介入, 幫助寶寶改掉這個習慣。

(二)怎樣預防寶寶戀物 1、寶寶用品儘量多樣化。 媽媽在選購寶寶用品時, 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遷移載體”, 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東西“專情”。

2、從源頭入手,

Advertisiment
給予寶寶更多的安全感。 平時多擁抱孩子, 多撫觸孩子的背部和頭頂, 以解其“皮膚饑餓”。 注意這不是獎賞, 而是日常的、無條件的, 就算孩子做錯了事你批評他之後, 也最好擁抱他。

3、睡前安撫很重要。 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懼噩夢和黑暗, 所以很多寶寶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戀物癮”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睡前陪伴孩子, 說說話, 唱催眠曲或讀一兩個美妙的童話, 等孩子睡著再離開, 這樣就比較容易使其對所戀物品“脫癮”。 (三)如何戒除寶寶的戀物習慣? 守則1:避免強制性戒除, 溫和地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比如, 可從舊毯子上剪一小塊, 讓小寶寶帶在身上, 這個辦法尤其適合已上幼稚園的寶寶;用其他寶寶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

Advertisiment
多找一些替代品, 因為喜歡的東西太多, 就更難對某一件物品保持強烈的依戀, 寶寶的戀物習慣就難以維持。 如果用強硬的手段, 寶寶可能激烈反抗, 甚至造成心理創傷。 守則2:為依戀物舉行告別儀式

在幫寶寶戒除戀物習慣時, 父母的態度一定要一致。 不妨與寶寶一起舉行戒除儀式, 如戒奶嘴告別儀式, 請寶寶用口述或畫圖方式, 跟奶嘴說byebye, 一起把奶嘴收起來, 甚至是丟掉或埋起來, 消滅一切會讓寶寶思念奶嘴的可能性。 簡單地說, 就是說服寶寶同意的情況下, 斷了他的念想。 這個階段可適時給予寶寶獎勵, 或協助寶寶開發其他興趣, 陪伴他, 鼓勵他勇於探索更美好的事物,成長為一個快樂的陽光寶寶。 寶寶戀物這件事兒, 媽媽們有跟心媽不一樣的看法嗎?

媽媽們有跟心媽不一樣的看法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