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血常規表格

在人們心中, 血常規檢查太普遍了, 但能看懂血常規表格的沒幾個人。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怎麼看懂血常規表格?
* 什麼時候要驗血常規
如果寶寶出現了發燒、咳嗽、拉肚子、微量元素是否缺乏等狀況, 到了醫院, 醫生一般情況下就會先讓寶貝化驗血常規。
進行血常規化驗時, 因為選取化驗的部位大多為指尖或耳垂, 只需要一滴血即可, 所以媽媽們不必擔心, 只要積極配合檢驗師即可。
檢驗目的:
血常規是用來衡量血液變化的化驗專案, 它能夠反映身體是否遭遇了感染, 而且還能簡易判定感染的是病毒還是細菌;同時它還能說明寶寶的營養狀況,

Advertisiment
是否存在貧血等。
* 完全無醫學常識, 只需看上下箭頭
怎樣判斷化驗結果異常
拿到化驗單, 媽媽們重點找一下這四項即可, 那就是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 化驗結果後面如果出現“↓”或“L”, 提示結果低於正常;如果“↑”或“H”, 說化驗明結果高於正常。
貧血主要看紅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值, 缺鐵性貧血主要依據血紅蛋白值, 如果連紅細胞計數都低了, 那情況就不容樂觀了。
看體內感染情況主要就是白細胞計數, 會引起如咳嗽、發燒、拉肚子等症狀。
怎樣看孩子的病情程度
看白細胞的數量:如果白細胞的數量大於10000, 就提示孩子有細菌感染, 需要使用抗菌素治療。

看中性粒細胞的百分率:數值越高,

Advertisiment
說明孩子是細菌感染而且說明疾病還在發展, 有可能進一步加重。

看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如果它低於正常值, 說明是病毒感染。

看淋巴細胞絕對值和淋巴細胞百分率:如果這兩個值高出正常值, 就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看嗜酸細胞絕對值和嗜鹼性細胞絕對值:它們是判斷孩子是否過敏的指標之一。
* 通讀化驗單, 先搞清標準值
對於不同日齡、月齡和年齡段的寶寶而言, 紅細胞、白細胞等專案的具體參考值有一定的差異, 而一些醫院在評測時並不會針對兒童的標準來評價。 所以在看上下箭頭的基礎上, 想要瞭解更明確的病情, 還需要參考寶寶現階段的血液細胞正常值。
* 這些細胞檢查異常代表哪些病症?
1、紅細胞計數(RBC)
紅細胞減少:
①紅細胞生成減少,

Advertisiment
見於白血病等病
②破壞增多: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
③合成障礙:缺鐵, 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紅細胞增多:
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或HGB)
血紅蛋白減少:
多見於種貧血, 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多:
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WBC)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
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 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 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多:
見於急性化膿性☆禁☆感染、尿毒癥、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Advertisiment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
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中性杆狀核粒細胞增高:
見於急性化膿性☆禁☆感染、 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藥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
多見於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
淋巴細胞增高:
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
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 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
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
Advertisiment
一些血液病及腫瘤, 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 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本文介紹了一些血常規的常識, 相信大家拿到血常規表格不再那麼無助了。 如果孩子生病了, 拿到血常規表格, 要給醫生看看。 如果有什麼問題, 醫生會說的, 但不可否認醫生太忙了, 不可能給你介紹太多, 所以父母們還是要自己瞭解一下, 上網查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