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誇孩子,才能幫助他建立自尊和自信呢?

人們常說,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可是, 生活在讚美聲中的孩子, 要麼驕傲自大, 要麼害怕挑戰。 父母怎麼誇孩子, 才能幫助他建立自尊和自信呢?

當孩子或學生犯了錯誤, 你會怎麼做?批評、訓斥, 還是懲罰?讓我們來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怎麼做的。 擔任育才學校校長期間, 有一天, 他看見操場上一個男生正要用磚頭砸一個同學, 便立即上前阻止, 並要求男生放學後去校長室。 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 陶校長掏出4塊糖遞給男生:“第一塊, 你按時到這裡, 而我卻遲到了, 我獎勵你;第二塊, 當我不讓你打人時,

Advertisiment
你立即住手, 你很尊重我, 我獎勵你;第三塊, 我瞭解到, 你砸人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 欺負女生, 說明你很正直, 我獎勵你;第四塊, 為你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 我獎勵你!”

陶先生的話裡, 沒有一句批評、否定。 他保護孩子的自尊, 從消極面中發現積極因素, 循循善誘, 及時鼓勵, 並相信“寬容”的力量, 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 被這樣誇過的孩子, 心裡會多高興!

今天, 越來越多的父母也意識到, 批評、訓斥、懲罰, 不僅無益于孩子問題的解決, 甚至製造出更多的問題。 然而, 讓家長困惑的是, 每天只生活在讚美聲中的孩子, 同樣問題多多。 所以, “誇孩子”是需要掌握一定原則的。

誇孩子, 要盡可能具體。 少主觀評價,

Advertisiment
多描述事實, 用讚賞的語氣, 向孩子描述我們所看見的和感受的東西, 就會讓孩子感到被愛並產生自信, 他會自然地知道自己以後該怎麼做。 而結論性的評價, 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 例如, 當孩子飯前幫你準備餐具, 你誇他“太棒了”, 那意味著他以後不幫著做就是“不棒”, 他關注的是你的誇獎, 而不是自己做了什麼。 而如果你只是描述事實:“桌子擦得真乾淨, 碗筷擺放得真整齊”, 那孩子腦子裡再現的是做過的行為, 這能幫他將來做好同樣的事。 再比如畫畫, 當你籠統地誇孩子畫得好時, 孩子會想:“畫得怎麼好了?是應付我吧?”而當你直接指出孩子是構圖、創意或色彩好時, 他不僅會確信自己的能力, 還知道自己哪方面可以發揚,
Advertisiment
哪方面需要提高。

誇孩子, 要盡可能誇態度和過程, 不誇天賦、人格, 幫孩子建立自信而非自負。 例如, 當你因為孩子考了好成績誇他“聰明”時, 意味著下次如果沒考好, 就是他“笨”。 同時, “聰明”是天賦, 孩子會認為自己天生就比別人優秀, 那還要努力幹嗎?這既會給孩子帶來焦慮, 讓其不自信, 不敢接受挑戰, 又會導致孩子忽視了, 其實優秀意味著一種負責的態度, 一份專注的努力, 一次執著的過程, 而不是對自己天賦的炫耀。 不妨換一個角度誇:“爸爸很高興看到你的努力!”“成績提高固然讓人開心, 但這得益於你現在學習比以前更專注, 更認真, 媽媽為你驕傲。 ”看看, 這樣是不是更好?

誇孩子, 要盡可能多鼓勵, 少表揚。

Advertisiment
鼓勵, 是接納、欣賞, 不帶任何評判和目的, 因為你對孩子和自己都充滿信任;表揚, 是一種顯揚、宣揚, 帶有要求、期待、目的, 傳遞的是你對孩子的不相信和期望。 鼓勵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度的:“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 為你高興!”表揚通常是針對結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績提高, 為你高興!”總是被父母表揚, 而少鼓勵的孩子, 往往會懷疑父母到底愛的是自己這個人, 還是自己的表現, 進而影響良好親子關係的構建。 同時, 父母這種只關注輸贏、結果而忽視過程的教育方式, 也容易導致孩子輸不起,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誇孩子, 還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否則家長可能會無意間傷了孩子, 適得其反。 比如:“你真棒”“你太厲害了”這種空洞的誇獎,

Advertisiment
容易造成孩子驕傲, 並過度關注他人的評價;“考進前10名, 媽媽太高興了, 下次要進前3名啊”這種苛求的誇獎, 是用讚美來綁架孩子, 給孩子製造壓力;“太好了, 這次你終於沒錯”, 這種觸及孩子過去不足的誇獎, 明面是誇, 實質是貶;“你比同學都聰明”, 比較式誇獎會讓孩子無法正確認識自己, 整日生活在超過別人的驕傲和別人超過自己的恐懼中, 既遠離了生命的那份從容優雅, 又扼殺自己的天賦特長……這樣的孩子, 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和自尊。

當我們掌握了誇孩子的基本原則, 再學習一些誇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那麼, 好孩子真的能被我們誇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