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把“孩子不聽話”掛在嘴邊, 那麼孩子不愛聽什麼樣的話呢?到底怎麼說, 孩子才願意聽呢?
孩子最討厭什麼樣的話
指責
“你怎麼這麼粗心, 又把水弄得滿地都是, 想累死媽媽嗎?”
“你看, 都是因為你早上太磨蹭, 今天媽媽上班又遲到了!”
問題:經常指責, 會讓孩子害怕, 不敢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
嘮叨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吃完飯之後要用紙巾擦嘴巴, 你就是不聽。 你看你的袖子多髒啊, 怎麼不注意點呢?媽媽每天工作都已經很累了, 還要給你洗衣服, 你就不能聽話, 講衛生嗎?”
問題:反復囉嗦, 分散重點。
Advertisiment
評判
“你過來!老師都打電話給我了, 可見你最近的學習情況是多麼糟糕!”
孩子想辯解, 爸爸說:“你不用找理由了, 你以為我不知道嗎, 你寫作業時根本就是心不在焉, 天天想著怎麼玩!”
問題:沒有給孩子表達心裡想法的機會, 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評判孩子的行為。 這會讓孩子感覺爸爸只關心成績, 不關心我發生了什麼事。
否定
孩子想給你分享今天寫的日記。
你沒看具體內容, 發現字寫得不工整:你這字怎麼寫的啊, 七扭八歪的, 老師肯定不願意往下看啊!
問題:在孩子願意主動跟你分享或者交流的時候, 別兜頭就潑冷水。 開口就說否定他的話。 沒有誰喜歡跟總是否定自己的人交流,
Advertisiment
我們該怎麼說
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再處理事情
我小時最討厭父母的行為就是, 我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時, 他們不分青紅皂白, 就會先批評我。 我委屈得想哭時, 他們就會大聲呵斥:不許哭!
現在想想, 這種溝通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 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 事情不管對錯, 肯定都有原因。
聽到“不許哭”的呵斥時, 我除了害怕, 其實更加想哭。
“你是想哭一會, 還是平靜一下, 跟媽媽說說發生什麼事了?”如果聽到這樣的話, 孩子至少會感到, 他的情緒是被接納和允許的。
不管發生什麼事, 先關注孩子情緒, 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然後再處理問題。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Advertisiment
父母和孩子之間, 往往父母在溝通的時候會占上峰。
你想想看, 通常情況下, 能充分表達想法, 表達觀點, 甚至發洩情緒的, 往往都是家長。
比如, 孩子老師說他最近成績下滑, 在學校表現不好。 即便是老師說, 那也是他的角度, 我們應該先跟孩子坐下來談談, 從關心的角度, 瞭解孩子最近發生了什麼事。 那些開家長會回家就想大罵孩子的家長, 其實很大程度上, 是覺得孩子讓自己丟了臉。
明智的父母, 都應該先問問孩子的情況。
比如, “最近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了嗎?媽媽能幫你做些什麼?”
作為家長, 在不瞭解情況的前提下, 至少應該做到先和孩子站在一起, 傾聽他的想法。
描述事實和感受
比起開口就指責和批評,
Advertisiment
比如, 客廳地上有水, 可能會讓姥姥滑倒。 媽媽知道你是不小心弄的, 那以後你弄髒了地板, 是不是要擦乾淨呀?
或者, 當你擦他弄髒的地板時, 就叫上他一起完成, 讓他感受到這個習慣會帶來什麼。 之後, 他就改掉了這個毛病。
實在不知道怎麼溝通?那就先陪伴
如何孩子總是不愛跟你說話, 或者你想跟他溝通又不知道說點什麼, 那問題可能在於, 你還要多陪伴他, 多一點共處的時間。
如一起看書、做遊戲、旅行、做家務等, 都可以。 讀完書, 就聊聊書中的內容, 玩完遊戲就聊聊遊戲的樂趣。 便於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避免用“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再不……我就” “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負面情緒的語氣說話。
Advertisiment
和孩子交流時, 說得越具體確切, 孩子越容易回答。
借助紙條留言, 或者圖畫的方式, 也是不錯的方法。
與其問吃穿的事, 不如聊聊“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等這種讓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能從肯定和鼓勵他開始, 比較容易營造一個良好的談話氛圍。 比如, “媽媽知道你一直都是誠實的孩子, 也感謝你願意和我一起討論這件事”。
家庭有良好的溝通氛圍。 父母家人之間越是能經常聊天溝通, 孩子越能受到感染, 交流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