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怎麼護理發燒的寶寶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麼護理發燒的寶寶?一旦寶寶發燒, 往往就急壞了爸爸媽媽們。 那麼怎麼護理發燒的寶寶?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有關知識。

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事情,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永遠不生病!但是寶寶的抵抗力較弱, 經常出現發燒感冒的情況, 寶寶發燒是什麼原因呢?媽媽們首先要瞭解寶寶發燒的症狀都有哪些,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寶寶發燒怎麼辦吧!

寶寶發燒了, 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火急火燎地帶寶寶去醫院, 但到了醫院後卻發現並不能第一時間看到醫生,

Advertisiment
得先掛號, 量體溫, 溫度不太高的, 對不起, 請排隊。 寶寶發燒到底什麼時候該去看醫生, 什麼時候不用急著去醫院?

一、寶寶是否發燒?先要量對體溫

有的家長不會測體溫, 只是用手探一下覺得“有點熱”就認為寶寶發燒了, 或者有的家長在寶寶剛洗完澡時量體溫,

Advertisiment
這都是不準確的。 事實上, 寶寶的體溫並不是不變的, 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 寶寶的體溫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 例如, 在傍晚時, 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寶寶洗澡、進食、哭鬧、運動後, 體溫也會暫時升高;如果衣被過厚、室溫過高, 寶寶的體溫也會有所升高。 如果寶寶有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 只要寶寶的精神狀況良好, 並且沒有其它疾病症狀和體征, 通常不用考慮是生病了。

此外, 寶寶不同部位的體溫正常範圍也是不同的, 口腔體溫範圍:36.7℃-37.7℃;腋窩體溫範圍:36.0℃-37.4℃;直腸體溫範圍:36.9℃-37.9℃。 因此, 家長在判斷孩子是否發燒的時候, 一定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二、寶寶發燒這些情況不用急著看醫生

Advertisiment

確定寶寶發燒後, 哪些情況需送醫, 哪些情況不用急著看醫生?

1、3個月大以上的寶寶發熱持續小於3天, 寶寶表現與平時相同, 精神好, 能玩, 吃喝正常。

2、3個月大以上的寶寶, 體溫未超過39度, 寶寶發燒通常是感冒或其它普通疾病引起的。

3、剛剛注射過疫苗, 持續不超過24小時的低熱, 通常是預防接種後的正常反應。

三、寶寶發燒這些情況需要看醫生

1、小於3個月的寶寶突然出現發熱, 因有可能是嚴重疾病造成的。

2、持續超過5天的發熱, 提示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 需要查找下引起發熱的原因。

3、體溫超過39度, 通過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後2個小時後仍不退熱。

4、寶寶行為發生改變:比如不愛玩耍, 很少說話, 沒有食欲, 對周圍食物漠不關心。

Advertisiment

5、出現脫水症狀:小的嬰兒換尿不濕的次數減少, 或大的寶寶小便的次數減少。

6、注射疫苗後體溫超過39度, 發熱時間超過24小時, 需要找醫生判斷下是不是由於疫苗反應引起的。

7、寶寶出現抽搐。

8、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當你覺得自己判斷不了寶寶情況的時候, 不要管上面敘述的內容, 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四、寶寶發燒吃什麼樣流質類食物

寶寶發燒的時候, 胃口難免會不好, 為了提高寶寶的食欲, 補充寶寶日常所需的營養, 作為父母當然需要為寶寶準備一些可口的食物。 那麼寶寶發燒的時候吃什麼最好呢?在這裡需提醒各位, 發燒期和恢復期是不一樣的哦。

1、牛奶

有的媽媽認為寶寶發燒不能喝牛奶, 說牛奶非常上火,

Advertisiment
其實這樣不儘然, 寶寶在發燒, 但是身體的能量也一樣在消耗, 也是需要補充能量的, 而且牛奶可以很好的給寶寶提供蛋白質營養, 可以提高寶寶對抗病菌的能力。

2、米湯

米湯應該大部分媽媽知道可以喝, 特別是老一輩的老人, 寶寶發燒更是經常採用給寶寶喝米湯, 這樣不僅可以給寶寶提供碳水化合物, 還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 而且寶寶也容易吸收。 米湯的製作也簡單且方便, 家長可以隨時備給寶寶喝, 採用大米煮爛然後把渣去掉, 那些米湯再給寶寶喝。

3、新鮮的果汁

新鮮的果汁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最主要的營養成分有礦物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等, 還有它還含有植物蛋白, 這些營養成分的價值都是非常高的, 而且這些營養素也容易被寶寶吸收。新鮮的果汁可以喝鮮梨汁、新鮮橘子汁等,對於潤肺、清心、化痰、清肺等都有著很好的功效。

4、綠豆湯

綠豆湯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綠豆湯除營養價值之外,還有著清熱解毒消暑之作用,因為綠豆是屬於良性的,所以寶寶發燒也可以食用綠豆湯,效果很不錯。

五、寶寶發燒吃什麼好

寶寶發燒在恢復期、退熱階段時可吃半流質的食物有

1、小米粥

小米粥不僅可以給寶寶固元氣,還可以給寶寶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小米粥可以煮稀一點,不要太濃了,這樣寶寶容易消化和吸收。

2、爛麵條

麵條要煮爛一點,寶寶在發燒恢復期也可以吃一些爛麵條,這樣的話寶寶的飲食也可以多樣化,比較有食欲。

3、蒸蛋羹

蛋羹其實也是很有營養的,在寶寶發燒恢復期可以食用一些蛋羹,對於加強寶寶的身體抗病能力有著很好的效果,而且營養也易於被寶寶吸收。

除了以上那些之外,隨著寶寶的食欲慢慢的好轉,也可以煮一些其他花樣的粥,比如:肉末粥、蛋花粥以及一些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魚類。食用的食物與易消化為主,少油、沒鹽宜清淡飲食,儘量少食多餐。

六、寶寶發燒如何退燒

孩子發高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一般來說,既然已經發燒了就不要馬上人為地讓他快速退燒,這樣反而對身體不好,38.5度以內的時候儘量用物理降溫的辦法。那麼,寶寶發燒如何退燒?

1、冷敷

孩子夜間突然高燒,可以採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復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2、溫水浴

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它同樣也可以起到緩解發熱的症狀。嬰兒應以溫水泡澡,或是以濕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鐘換一次。

3、藥物退燒

有孩子的家庭要備用一些常用的退燒藥,小兒可以有退燒貼,退燒栓等外用退燒藥品,如果發燒可以及時的用上。

4、溫水浴

水溫約比病兒體溫低3~4°C,每次5~10分鐘。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發燒就不能洗澡,其實恰恰相反,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寶寶降溫。溫水浴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

七、護理發燒寶寶的誤區

誤區1、發熱捂汗,可以幫助退燒

寶寶發燒,家長就給寶寶穿得裡三層外三層,甚至蓋上大棉被,覺得寶寶穿得厚點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燒了。結果適得其反,多餘的熱量散佈出去寶寶體溫迅速升高,不但難受,還有可能誘發抽搐呢。

其實寶寶高熱時常常出現末梢迴圈變差,於是頭部軀幹滾燙、手腳冰涼,大一點的孩子還會說覺得冷。這時正確的做法是把寶寶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其充分散熱;而手腳冰涼的部位則要適當保暖,例如用溫熱水敷一敷,用手給寶寶搓搓手腳等等,讓孩子手腳變暖才更容易散熱,有利於退燒。

誤區2、發燒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調、不能扇風扇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發燒了就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調,不能扇電扇,否則容易受寒加重病情,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科學證實。

其實孩子發燒了泡個溫水澡是非常經濟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身也有利於散熱退燒。洗澡水溫以比體溫低1-2℃為宜,每次洗15-30分鐘左右。如果您只洗了3-5分鐘,那退熱效果將大打折扣喲。如果溫水擦浴一段時間後體溫還比較高,那過段一小段時間後可再重複一次。物理降溫不比服用退燒藥,它的時間間隔和次數都沒有限制。

誤區3、高燒也不能吃退燒藥,怕影響醫生診斷

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寶寶退燒了再去看醫生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其實這種想法有些過慮了。

我們建議,只要是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包裡都備一支體溫計和一瓶退燒藥。體溫計方便隨時量體溫,隨身帶著退燒藥,如果寶寶發燒超過38.5℃,可以先給寶寶服藥再等著看醫生。如果寶寶有熱性驚厥史,更應該積極退熱,可以在體溫38℃或剛開始上升時就服用退熱藥,以求盡可能讓孩子體溫不要升得過快過高,從而減免抽搐發生的可能。

誤區4、無論什麼情況發燒都立刻吃退燒藥

有些家長認為發燒會“燒壞大腦”或者“燒成肺炎”,發現孩子發燒了就非常慌張,甚至體溫都沒來得及量就給孩子吃藥。

其實38℃以下低熱很少引起孩子嚴重不適,並不需要吃退熱藥。因為此時服退熱藥對疾病恢復並無明顯好處,反而增加肝腎不必要的代謝負擔。

3個月以下的小嬰兒應用退熱藥更是要非常慎重。想給他們服藥時,建議一定要先諮詢醫生後再決定。

新生兒及小嬰兒發熱以洗溫水澡、貼退熱貼等物理降溫為主,慎用退熱藥。因為小嬰兒體重輕,體表面積大,服用退熱藥劑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物理降溫則簡單有效又安全。

而且這些營養素也容易被寶寶吸收。新鮮的果汁可以喝鮮梨汁、新鮮橘子汁等,對於潤肺、清心、化痰、清肺等都有著很好的功效。

4、綠豆湯

綠豆湯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綠豆湯除營養價值之外,還有著清熱解毒消暑之作用,因為綠豆是屬於良性的,所以寶寶發燒也可以食用綠豆湯,效果很不錯。

五、寶寶發燒吃什麼好

寶寶發燒在恢復期、退熱階段時可吃半流質的食物有

1、小米粥

小米粥不僅可以給寶寶固元氣,還可以給寶寶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小米粥可以煮稀一點,不要太濃了,這樣寶寶容易消化和吸收。

2、爛麵條

麵條要煮爛一點,寶寶在發燒恢復期也可以吃一些爛麵條,這樣的話寶寶的飲食也可以多樣化,比較有食欲。

3、蒸蛋羹

蛋羹其實也是很有營養的,在寶寶發燒恢復期可以食用一些蛋羹,對於加強寶寶的身體抗病能力有著很好的效果,而且營養也易於被寶寶吸收。

除了以上那些之外,隨著寶寶的食欲慢慢的好轉,也可以煮一些其他花樣的粥,比如:肉末粥、蛋花粥以及一些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魚類。食用的食物與易消化為主,少油、沒鹽宜清淡飲食,儘量少食多餐。

六、寶寶發燒如何退燒

孩子發高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一般來說,既然已經發燒了就不要馬上人為地讓他快速退燒,這樣反而對身體不好,38.5度以內的時候儘量用物理降溫的辦法。那麼,寶寶發燒如何退燒?

1、冷敷

孩子夜間突然高燒,可以採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復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2、溫水浴

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它同樣也可以起到緩解發熱的症狀。嬰兒應以溫水泡澡,或是以濕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鐘換一次。

3、藥物退燒

有孩子的家庭要備用一些常用的退燒藥,小兒可以有退燒貼,退燒栓等外用退燒藥品,如果發燒可以及時的用上。

4、溫水浴

水溫約比病兒體溫低3~4°C,每次5~10分鐘。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發燒就不能洗澡,其實恰恰相反,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寶寶降溫。溫水浴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

七、護理發燒寶寶的誤區

誤區1、發熱捂汗,可以幫助退燒

寶寶發燒,家長就給寶寶穿得裡三層外三層,甚至蓋上大棉被,覺得寶寶穿得厚點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燒了。結果適得其反,多餘的熱量散佈出去寶寶體溫迅速升高,不但難受,還有可能誘發抽搐呢。

其實寶寶高熱時常常出現末梢迴圈變差,於是頭部軀幹滾燙、手腳冰涼,大一點的孩子還會說覺得冷。這時正確的做法是把寶寶的衣服略微解開,讓其充分散熱;而手腳冰涼的部位則要適當保暖,例如用溫熱水敷一敷,用手給寶寶搓搓手腳等等,讓孩子手腳變暖才更容易散熱,有利於退燒。

誤區2、發燒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調、不能扇風扇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發燒了就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調,不能扇電扇,否則容易受寒加重病情,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科學證實。

其實孩子發燒了泡個溫水澡是非常經濟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身也有利於散熱退燒。洗澡水溫以比體溫低1-2℃為宜,每次洗15-30分鐘左右。如果您只洗了3-5分鐘,那退熱效果將大打折扣喲。如果溫水擦浴一段時間後體溫還比較高,那過段一小段時間後可再重複一次。物理降溫不比服用退燒藥,它的時間間隔和次數都沒有限制。

誤區3、高燒也不能吃退燒藥,怕影響醫生診斷

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寶寶退燒了再去看醫生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其實這種想法有些過慮了。

我們建議,只要是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包裡都備一支體溫計和一瓶退燒藥。體溫計方便隨時量體溫,隨身帶著退燒藥,如果寶寶發燒超過38.5℃,可以先給寶寶服藥再等著看醫生。如果寶寶有熱性驚厥史,更應該積極退熱,可以在體溫38℃或剛開始上升時就服用退熱藥,以求盡可能讓孩子體溫不要升得過快過高,從而減免抽搐發生的可能。

誤區4、無論什麼情況發燒都立刻吃退燒藥

有些家長認為發燒會“燒壞大腦”或者“燒成肺炎”,發現孩子發燒了就非常慌張,甚至體溫都沒來得及量就給孩子吃藥。

其實38℃以下低熱很少引起孩子嚴重不適,並不需要吃退熱藥。因為此時服退熱藥對疾病恢復並無明顯好處,反而增加肝腎不必要的代謝負擔。

3個月以下的小嬰兒應用退熱藥更是要非常慎重。想給他們服藥時,建議一定要先諮詢醫生後再決定。

新生兒及小嬰兒發熱以洗溫水澡、貼退熱貼等物理降溫為主,慎用退熱藥。因為小嬰兒體重輕,體表面積大,服用退熱藥劑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物理降溫則簡單有效又安全。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請問怎麼護理發熱的寶寶呢?

    發熱時,一般情況下,是建議注意多飲水的,這樣易於降溫。體溫超過38.5度的話,服退熱藥物。在能夠接受的前提下,注意飲食營養。高熱時,嬰幼兒往往胃口不好,進食有限。此時,建議只要多飲水就不會出問題。一... [詳細答案]

  • 1回答

    護理發燒的寶寶需要注意什麼?

    退熱的前提是體內水分充足,退熱藥只是降低大腦體溫調節中樞的水準,利於退熱。所以多喝水尤為重要。發熱使人體對抗致熱源(包括病毒、細菌、過敏原等)的反應,使人體自我保護能力的體現。發熱本身不是一種疾病。... [詳細答案]

  • 1回答

    護理發燒的寶寶有什麼秘笈?

    你好,寶寶發燒,一般腋窩下體溫超過37.5即為發燒,體溫不超過38.5度建議物理降溫(酒精擦浴、溫水洗澡、熱水泡腳、冰袋冷敷等),或貼退熱貼進行治療;大於38.5建議物理降溫並口服退燒藥(百服寧、泰... [詳細答案]

  • 1回答

    媽媽們對護理發燒的寶寶有哪些心得啊?學習中。。。

    你好,寶寶發燒,一般腋窩下體溫超過37.5即為發燒,體溫不超過38.5度建議物理降溫(酒精擦浴、溫水洗澡、熱水泡腳、冰袋冷敷等),或貼退熱貼進行治療;大於38.5建議物理降溫並口服退燒藥(百服寧、泰... [詳細答案]

  • 2回答

    如何護理發燒的寶寶呢?

    鼓勵寶寶多飲水,要注意寶寶是否有汗、是否尿少,如果寶寶的尿少而黃就說明身體缺水,就不容易退熱。家長還要特別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十分萎靡或神志不清或者出現驚厥都要及時就醫。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