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際交往有兩大禁忌:一個是性, 一個是死亡。 這兩個話題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儘量避而不談, 清明節前後死亡話題則是必談話題, 特別是在給孩子講述清明節的意義而言, 如果是你, 你會怎樣和孩子談論“死亡”的話題呢?怎樣談論更最恰當呢?
不能回避的教育:死亡話題
“死亡玩具”勾起孩子暴力傾向
對於兒童來說, 死亡作為感覺而存在。 一個孩子無論通過何種管道致使自己觸及到“死亡”都會反映到自己身上, 為什麼自己會消失了?死亡從來不是老人或是直面死亡者才面對的難題。 對於孩子來說,
Advertisiment
我們先從瞭解孩子的感覺開始。 下面是孫瑞雪教育機構的張雷雨老師記錄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下午加餐後, 許涵背著書包在院子裡把我攔住, 神情焦急地問:“老師, 一百年後, 會不會死?”
他好像是在擔憂什麼。 我蹲下來, 把他的小手握在手心:“寶貝, 你問的是誰?是誰會不會死?”
他的眼神裡佈滿著惘然, 但很確定地抽回右手, 往自己的胸膛一拍:“我, 許涵。 ”我凝視著孩子臉上僵硬的表情和緊鎖的眉頭, 他似乎急需為此刻面臨的問題找到答案。 我沉思了一會, 堅定地看著他的眼睛, 說:“寶貝, 我知道你現在很擔心你會死, 是嗎?一百年以後, 我和你都會死的。 ”
“啊!為什麼要死?!我不想死!我不能死!”他的情緒有些失控,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我真的不忍心再一次將這個事實告訴這個幼小的孩子, 我的內心在掙扎著。 他一定希望我再給他一個新的希望。 我沉默了。
“啊, 我不想死!老師, 一百年到了, 我要躲到哪裡去呢?!”
我抱住他, 緊緊地攬著他。 “寶貝, 你放心, 你現在才四歲八個月, 你現在過得很好, 爸爸、媽媽、老師都非常愛你。 一百年以後, 也許不會死。 ”最後半句, 我在不知中就脫口而出。 那一刻, 我只是感到心痛。 可是, 難道我要跟他解釋, 老壽星是可以活到一百零幾歲的嗎?我又陷入了掙扎。
“啊!你說我有可能不會死?這是真的嗎?那你剛才說我要死,
Advertisiment
看來我們困在僵局裡了。 我建議道:“寶貝, 我們再請教一下其他的老師, 或許他們能給一個更明確的答案。 ”他松了口氣, “好的, 我去沙池等你, 你問了, 然後再告訴我, 好嗎?”我使勁地點了點頭。
恰好, 轉身我就遇到了丁老師。 我馬上迎過去, 把剛才的情況跟她描述了一下。 丁老師和我一起來到許涵的面前。
“寶貝, 我願意幫助你解決你的問題。 ”丁老師熱情地向他打招呼。 他開始有點遲疑, 一臉的茫然和猶豫, 直直地看著丁老師, 沒有開口。
“會死的, 一百年以後我們的身體會死的。 ”丁老師帶著笑容很堅定地告訴他:“你認為死是怎麼樣的?”
“可是, 我不想死啊, 我死了怎麼辦?”
“但是我們的精神永遠都不會死。 你不想死對嗎?”
Advertisiment
“是啊, 我不想死。 ”
“身體會死亡, 但是精神是不死的。 你認為你不想死, 你的精神就可以不死。 ”
“我不想死, 我就可以不死了對嗎?”他睜大眼睛充滿期待地問道。 我們都笑著點頭:“是的。 ”
終於, 他釋然地走開了。
這個故事裡, 孩子只是在老師的語言裡急切地尋找著不死的確定, 這對他就足夠了。 所以一直以來, 我在尋找著如何給孩子解釋死亡, 讓孩子可以愉悅地探討死亡, 並且將生的問題和死亡連接上。
瑞士的心理學家丹尼在描述關於人的本質的問題上探討了死亡和生的問題, 這是我看到的可以給兒童解釋和討論的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