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麼關心留守兒童心理?留守兒童在成長中缺少父母的關注和呵護, 情感豐富而脆弱。 在正常家庭下成長的我們, 不能完全理解那份依賴性和獨立性、衝動性和理智性、自覺性和任性並存的心理現象。 那麼, 怎麼關心留守兒童心理?
Advertisiment
“留守的花朵”缺乏父母關愛的陽光, 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 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 自己卻被留在了農村家裡, 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 在情緒上沒有正確的引導, 心理上的缺失, 讓他們對於社會的不平衡產生抵觸甚至攻擊。 有些意志薄弱的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 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 對教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也易於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 嚴重者往往還有暴力傾向。 內心的敏感脆弱, 就這樣長期的影響著這些孩子。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2:自我封閉
Advertisiment
孤僻、冷漠、散漫……當這些帶著灰暗色調的詞彙集中在一些農村留守兒童身上時, 其凸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就變得不容漠視。 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 沒有最親的人在身邊溝通, 收到其他朋友的排擠, 柔弱無助的孩子只能將自己完全與這個陌生世界隔離, 保護自己。 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 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 久而久之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3:認知偏差
缺乏父母的關注和相應的家庭教育, 紀律渙散, 家裡無人輔導, 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他們的內心變得敏感迷茫。 少數留守兒童對父母的離去偏激怨恨。 即使父母回家後,
Advertisiment
關注留守兒童, 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不是一兩天所造成, 如果能夠依靠學校的精神培養, 社會的關心, 家長的輔助, 我們從內心不要歧視, 不要疏遠, 留守的花朵就能美麗綻放。 當然, 我們在此也建議一些忙於掙錢與孩子溝通較少的家長, 負起責任, 畢竟你們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針對以上成因, 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搭建親子溝通的橋樑, 讓孩子感覺家長就在身邊。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良好的親子關係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二、加強家長和監護人的溝通, 把對孩子的教育落到實處。
監護人是留守兒童的直接管理者, 監護人的管理態度直接影響留守兒童的發展。 家長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經常交換教育孩子的意見, 有助於雙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達成共識, 促使監護任務的落實, 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果和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經常交換意見, 不僅能瞭解孩子的在家的行為動向、思想意識, 而且能讓老人學習現代教育方法。 發現問題,雙方還能及時梳理,商討出更合適的教育方法。如果和照顧孩子的親戚朋友經常交換意見,則能更瞭解自己孩子的為人處事,還能讓監護人明白家長的教育意願,達成教育共識,促進對孩子教育落到實處。
小超2歲時父母就外出打工,從此他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每天在田裡忙著,小超要麼跟著爺爺奶奶到田裡玩泥巴,要麼自己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四處玩耍。4年之後小超上一年級了,媽媽回來帶他去學校報名,發現小超行為習慣很差,愛說髒話,愛在地上爬著玩……一說他,他還很不高興,倒地就打滾。媽媽問奶奶,奶奶說他一直都是這樣,哄哄他就好了。媽媽心裡很難受,找回孩子的爸爸,坐下來和父母徹談了一天,讓年邁的父母明白了除了照顧好孩子的衣食健康以外,還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思想行為,嚴格教育。並且給父母提供了一些自己認為適當的教育方法。在兒子媳婦的時時提醒下,爺爺奶奶加強了對小超的行為習慣教育。一段時間過後小超說髒話的次數明顯減少,衣服也乾淨了很多,教育效果十分明顯。
三、創設恰當的挫折情景,培養留守兒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當今的兒童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他們從小受讚揚多,批評少。過分的保護使他們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麼,面對困難他們無所適從、驚惶失措。留守兒童在各方面遇到的問題比同齡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難時又常常缺乏家長的及時指導,因此培養他們的受挫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們可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置難題、製造挫折等,使留守兒童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後才能取得,以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們懂得如何迎接困難的挑戰,以適應生活中常常發生的各種突發問題。
留守兒童王小虎,一個特別愛哭的孩子。語言課上老師教寫“會、寫、認、識”四個字,多數小朋友寫完出去活動了,而王小虎和另外兩個小朋友卻還在心不在焉地寫著,老師督促他們寫字要專心。一會兒,那兩個小朋友也寫完了興高采烈地出去玩了。王虎一看,教室裡只剩自己一個孩子,開始著急了,低頭自己寫著寫著哭了。老師知道他自尊心強,不願意落在別人後面,也知道他的動手能力比較差,不喜歡寫字。老師輕輕地來到他身邊,並沒有責駡他,而是微笑著鼓勵他說:“今天你寫字很用心,還有兩個字就寫完了。相信下次你一定會寫得快一點,和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在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不多一會兒,王小虎也寫完了,開心地和夥伴們玩了起來。以後的日子老師只要發現他寫字有一點進步就在班裡表揚他,發現他有問題就耐心地幫助他。慢慢地王小虎不怕寫字了,寫字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四、交給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培養留守兒童情緒調控的能力。
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助於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益於兒童的心理健康。然而兒童之間發生衝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當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好衝動的兒童尤其是如此。留守兒童由於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缺乏疏導,常常比較衝動,經常為一點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讓自己的人際關係出於比較緊張、被動的狀態,不利於其健康成長。因此培養留守兒童情緒調控能力尤顯重要。
培養留守兒童的情緒調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於抓住機會,教會留守兒童一些簡單易行的情緒調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對於那些情緒容易衝動的同學,可以讓他請一個穩重的同學在自己情緒衝動前提醒自己;在感覺到壓力太大的時候,可以通過寫日記、談心的方法來舒緩壓力;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散散步……讓他們掌握了一些具體的情緒調控方法,能緩解他們內心的壓力,減少人際交往中的衝突,有助於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大大降低心理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五、交給孩子與人相處的方法,讓留守兒童學會人際交往。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和重視,因此不可避免要與他人進行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而多數留守兒童內向,不善於表達和溝通,受點打擊,悶在心裡,關在屋裡,不願見人。長期下去,思想壓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長。所以,讓留守兒童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讓留守兒童學會人際交流,首先應該讓他們認識到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彼此的權利和責任,要平等對待對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其次要樂於與他人交往,能夠與同伴合作,能夠與教師和家長溝通、交換意見。同時,讓他們明白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需要,還要關心他人的需要,懂得體諒他人。再次,要讓留守兒童學習一些正確的溝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態度,能夠寬以待人,真誠地讚美他人,也能夠接受善意的批評。最後,要讓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獨立和完整。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獨特的行為模式,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能夠適當遷就別人,隨和的態度在人際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這種遷就是有限度的,隨和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更不等於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發現問題,雙方還能及時梳理,商討出更合適的教育方法。如果和照顧孩子的親戚朋友經常交換意見,則能更瞭解自己孩子的為人處事,還能讓監護人明白家長的教育意願,達成教育共識,促進對孩子教育落到實處。小超2歲時父母就外出打工,從此他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每天在田裡忙著,小超要麼跟著爺爺奶奶到田裡玩泥巴,要麼自己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四處玩耍。4年之後小超上一年級了,媽媽回來帶他去學校報名,發現小超行為習慣很差,愛說髒話,愛在地上爬著玩……一說他,他還很不高興,倒地就打滾。媽媽問奶奶,奶奶說他一直都是這樣,哄哄他就好了。媽媽心裡很難受,找回孩子的爸爸,坐下來和父母徹談了一天,讓年邁的父母明白了除了照顧好孩子的衣食健康以外,還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思想行為,嚴格教育。並且給父母提供了一些自己認為適當的教育方法。在兒子媳婦的時時提醒下,爺爺奶奶加強了對小超的行為習慣教育。一段時間過後小超說髒話的次數明顯減少,衣服也乾淨了很多,教育效果十分明顯。
三、創設恰當的挫折情景,培養留守兒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當今的兒童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他們從小受讚揚多,批評少。過分的保護使他們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麼,面對困難他們無所適從、驚惶失措。留守兒童在各方面遇到的問題比同齡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難時又常常缺乏家長的及時指導,因此培養他們的受挫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們可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置難題、製造挫折等,使留守兒童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後才能取得,以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們懂得如何迎接困難的挑戰,以適應生活中常常發生的各種突發問題。
留守兒童王小虎,一個特別愛哭的孩子。語言課上老師教寫“會、寫、認、識”四個字,多數小朋友寫完出去活動了,而王小虎和另外兩個小朋友卻還在心不在焉地寫著,老師督促他們寫字要專心。一會兒,那兩個小朋友也寫完了興高采烈地出去玩了。王虎一看,教室裡只剩自己一個孩子,開始著急了,低頭自己寫著寫著哭了。老師知道他自尊心強,不願意落在別人後面,也知道他的動手能力比較差,不喜歡寫字。老師輕輕地來到他身邊,並沒有責駡他,而是微笑著鼓勵他說:“今天你寫字很用心,還有兩個字就寫完了。相信下次你一定會寫得快一點,和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在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不多一會兒,王小虎也寫完了,開心地和夥伴們玩了起來。以後的日子老師只要發現他寫字有一點進步就在班裡表揚他,發現他有問題就耐心地幫助他。慢慢地王小虎不怕寫字了,寫字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四、交給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培養留守兒童情緒調控的能力。
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助於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益於兒童的心理健康。然而兒童之間發生衝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當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好衝動的兒童尤其是如此。留守兒童由於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缺乏疏導,常常比較衝動,經常為一點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讓自己的人際關係出於比較緊張、被動的狀態,不利於其健康成長。因此培養留守兒童情緒調控能力尤顯重要。
培養留守兒童的情緒調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於抓住機會,教會留守兒童一些簡單易行的情緒調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對於那些情緒容易衝動的同學,可以讓他請一個穩重的同學在自己情緒衝動前提醒自己;在感覺到壓力太大的時候,可以通過寫日記、談心的方法來舒緩壓力;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散散步……讓他們掌握了一些具體的情緒調控方法,能緩解他們內心的壓力,減少人際交往中的衝突,有助於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大大降低心理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五、交給孩子與人相處的方法,讓留守兒童學會人際交往。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和重視,因此不可避免要與他人進行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而多數留守兒童內向,不善於表達和溝通,受點打擊,悶在心裡,關在屋裡,不願見人。長期下去,思想壓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長。所以,讓留守兒童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讓留守兒童學會人際交流,首先應該讓他們認識到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彼此的權利和責任,要平等對待對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其次要樂於與他人交往,能夠與同伴合作,能夠與教師和家長溝通、交換意見。同時,讓他們明白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需要,還要關心他人的需要,懂得體諒他人。再次,要讓留守兒童學習一些正確的溝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態度,能夠寬以待人,真誠地讚美他人,也能夠接受善意的批評。最後,要讓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獨立和完整。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獨特的行為模式,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能夠適當遷就別人,隨和的態度在人際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這種遷就是有限度的,隨和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更不等於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