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思考的椅子,真的會讓小孩思考麼?

在美國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 父母就會用“Time Out”來代替責罰。 “Time Out”就是讓小孩子坐在角落的椅子上面壁。 這種方法到底有沒有效果呢?在美國絕大多數情況都會用“Time Out”這種訓育方式來代替處罰和嘮叨。

韓國本土上關於明星們如何育兒的娛樂節目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其中一個“超人回來了”的節目, 其中有一期國民三胞胎的爸爸宋一國對三胞胎用了“Time Out”, 看過之後就想原來韓國也有人用“Time Out”。 唯一的區別是是在節目中用“思考的椅子”來代替“Time Out”。

節目播出後, 很多觀眾就“思考的椅子”在網上展開了討論。 雖然意見不一,

Advertisiment
但是大部分都覺得如果可以靈活運用的話, 對小孩子教育是有幫助的。 不過考慮到這個方式對於家長們來說多少還是比較生疏的, 因此能否真的做到靈活運用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那麼 “Time Out--思考的椅子” 如何運用才能對父母和小孩都有好處呢?今天將告訴大家如何活用“Time Out--思考的椅子”。

關於“思考的椅子”韓國媽媽們的疑慮

Q: 現在寶寶已經兩歲了, 只要他耍脾氣的時候就會讓他坐在“思考的椅子”上, 但是這個真的有幫助麼?

大部分幼兒訓育專家都認為這種方式對小孩是有説明的。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必需的前提, 那就是無條件將哭鬧耍賴的小孩放到椅子上是不行的。 使用“思考的椅子”需要注意時機, 例如在小孩打了人,

Advertisiment
或者和媽媽或其他大人頂嘴, 又或者因為生氣而罵人, 扔玩具等, 具有攻擊性的行為持續發生的時候, 需要對自己的錯誤有認知的時候推薦使用。

相對而言, 經常哭鬧、耍脾氣的小孩、性子急躁的小孩、具有依賴性的小孩、具有被動性格的小孩等, 這種方式就顯得不那麼有用了。 小孩子先天性格是不那麼容易改變的, 因此即使你把他放到椅子上, 他還是會一天耍好幾遍脾氣, 哭鬧。 如果想要獲得“思考的椅子”訓育效果, 就不要讓小孩覺得這是一個習慣性的事情, 而是只在必要時候使用。

“思考的椅子”什麼時候用、如何使用?

椅子是作為訓育的道具來使用的, 需要幼兒能對自己的錯誤有所認知, 並可以聽懂別人說話。

Advertisiment
因此從18個月開始使用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將幼兒放置的時間根據幼兒的年齡有所不同。 2歲左右的幼兒放置2分鐘, 3歲放置三分鐘等, 用“年齡*1分鐘”的方式來計算時間即可。 對於4歲以上的幼兒, 給他可以在椅子上整理自己的想法時間。

“思考的椅子”作為道具應該放置在可以讓孩子認知到自己錯誤的環境中。 即不能獲得別人的過分關注又不能是完全封閉的環境, 並且能讓孩子感覺到無趣的環境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放到可以看到電視, 或者有玩具的地方, 將會沒有一點效果。

使用方法:

1.提前將“思考的椅子”位置告知孩子, 在什麼情況下要坐“思考的椅子”提前和小孩子定下規則。

2.小孩在做了錯誤的行為的時候, 根據定下的規則讓小孩坐到椅子上,

Advertisiment
並告訴小孩“你在這裡坐著好好想想你做錯了什麼, 應該怎麼做”, 然後離開。

3.根據年齡, 當小孩坐滿時間以後, 要詢問小孩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如果小孩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這時候媽媽們一定要給小孩一個擁抱, 並說出一些鼓勵的話語。

“思考的椅子”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 當小孩犯錯誤時馬上實行。

當小孩持續做一些錯誤的行為的時候, 與其發怒, 還不如把小孩馬上安置到“思考的椅子”上。 如果小孩哭鬧說不想坐在椅子上也不要理會。 不要對小孩子犯的錯誤大聲斥責, 或者不停的嘮叨, 因為使用“思考的椅子”是為了讓小孩可以理性的對待問題, 但是如果父母不能理性的對待問題, 那麼小孩就會認為自己坐在“思考的椅子”上是不公平,

Advertisiment
不公正的。

2. 準備一個計時器。

將小孩放到“思考的椅子”時候, 可以準備一個計算時間的沙漏, 或者鬧表都可以。 這樣不會讓小孩覺得不安, 設置一個固定、公正的時間, 可以幫助小孩忍耐等待的時間, 控制自己, 以及提高對自我感情的認識。

3. 讓小孩反思自己的錯誤。

進行“思考的椅子”之後, 要讓小孩思考, 為什麼讓他坐在椅子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24~36個月的幼兒由於聯繫因果的能力發育不足, 有可能出現說不清楚的情況。 這時候就要由媽媽或者爸爸說出幼兒所犯的錯誤。 一定要讓幼兒知道自己被罰坐椅子的原因, 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靈活運用“思考的椅子”的小技巧

1.“思考的椅子”不是處罰。

“思考的椅子”是給小孩可以整理自己感情的場所。那個位置不一定非得是遠離周邊環境,也不一定固守1分鐘、2分鐘或3分鐘的時間,而是要以小孩可以將自己亢奮的情緒安靜下來為中心設定。

2. 不能強制性反省。

10年前在韓國“睡眠教育”是被稱作“睡眠訓練”的,那為什麼10年後的今天改名為“睡眠教育”了呢?就是因為“睡眠訓練”這個詞語有著強迫感。無論是“睡眠訓練”還是睡眠教育“所針對的對象沒有什麼差別,只是在過去的十年間,面對同樣的物件所看角度與心情不同了。

“思考的椅子”也與此相同,在媽媽的立場上很容易將“思考的椅子”當做讓小孩可以反省自己的錯誤、思考以後該怎樣做的地方,但是“思考的椅子”最首要的作用是讓小孩可以平復自己的情感的地方,這一點請一定不要忘記。

3.“思考的椅子”放置的地方由小孩來決定。

避開會傷害小孩自尊心的場所,並且讓小孩自己決定是否需要父母陪同。這樣才能避免“思考的椅子”變成“強制反省的椅子”。給小孩他喜歡的書、玩偶,、被子等可以幫助他鎮靜情緒的東西,也可以減少強迫感。在固定椅子的位置後,給椅子起一些例如“特別的椅子”,“好心情的椅子”等名字也是不錯的選擇。

4. 不要無原則地命令孩子坐椅子。

在小孩需要坐椅子的情況下,給小孩是否要坐椅子的選擇機會。例如詢問小孩“要不要去坐特別的椅子?”“媽媽抱你去做好嗎?”,沒有什麼能比媽媽的懷抱更能鎮定孩子的情緒了,當然這樣會讓人產生是不是對小孩錯誤的行為做了錯誤的反應的疑問,父母應該很容易區分小孩是否是因為想要得到父母注意而做出攻擊性行為。如果是這種原因做出過激行為,那麼父母表現出對孩子的愛是很好的選擇。

5. 將憤怒的動機和情緒用語言表述出來。

在孩子情緒亢奮的時候,馬上用語言來表達並不是一個很有效果的方法。語言表達是大腦的一個高級機能,這種機能需要理性思考能力,即使是理解力較好的小孩在發脾氣的時候,所有的一切也都會變得非常有負擔。

因此,盡可能反復用較短的詞彙來撫慰幼兒的情緒。在小孩情緒穩定到一定程度後,再進行可以刺激小孩大腦的對話。這是因為“憤怒”、“生氣”的感情不是同一維度的情緒,而是由於第一維度感情引起的第二維度的感情。

慢慢地詢問小孩發怒的原因,例如“是因為小朋友把你的玩具搶走了所以生氣的麼?是因怕被搶走所以打了小朋友麼?但是你打了小朋友,小朋友會痛的呀,所以不可以打小朋友哦。”等,方便小孩理解。

如果小孩不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時候該怎麼辦呢?可以再給一次小孩思考自己錯誤的機會,讓小孩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來找家長,當小孩說出了犯錯的原因,媽媽最好將這個原因調整並用小孩能懂的方式重新進行說明。

戰略合作夥伴Momtalk代表韓國的懷孕育兒資訊平臺,為您提供全面的育兒資訊、孕期資訊、韓流趨勢及韓式料理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

關注盛成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盛成or即可。

“思考的椅子”是給小孩可以整理自己感情的場所。那個位置不一定非得是遠離周邊環境,也不一定固守1分鐘、2分鐘或3分鐘的時間,而是要以小孩可以將自己亢奮的情緒安靜下來為中心設定。

2. 不能強制性反省。

10年前在韓國“睡眠教育”是被稱作“睡眠訓練”的,那為什麼10年後的今天改名為“睡眠教育”了呢?就是因為“睡眠訓練”這個詞語有著強迫感。無論是“睡眠訓練”還是睡眠教育“所針對的對象沒有什麼差別,只是在過去的十年間,面對同樣的物件所看角度與心情不同了。

“思考的椅子”也與此相同,在媽媽的立場上很容易將“思考的椅子”當做讓小孩可以反省自己的錯誤、思考以後該怎樣做的地方,但是“思考的椅子”最首要的作用是讓小孩可以平復自己的情感的地方,這一點請一定不要忘記。

3.“思考的椅子”放置的地方由小孩來決定。

避開會傷害小孩自尊心的場所,並且讓小孩自己決定是否需要父母陪同。這樣才能避免“思考的椅子”變成“強制反省的椅子”。給小孩他喜歡的書、玩偶,、被子等可以幫助他鎮靜情緒的東西,也可以減少強迫感。在固定椅子的位置後,給椅子起一些例如“特別的椅子”,“好心情的椅子”等名字也是不錯的選擇。

4. 不要無原則地命令孩子坐椅子。

在小孩需要坐椅子的情況下,給小孩是否要坐椅子的選擇機會。例如詢問小孩“要不要去坐特別的椅子?”“媽媽抱你去做好嗎?”,沒有什麼能比媽媽的懷抱更能鎮定孩子的情緒了,當然這樣會讓人產生是不是對小孩錯誤的行為做了錯誤的反應的疑問,父母應該很容易區分小孩是否是因為想要得到父母注意而做出攻擊性行為。如果是這種原因做出過激行為,那麼父母表現出對孩子的愛是很好的選擇。

5. 將憤怒的動機和情緒用語言表述出來。

在孩子情緒亢奮的時候,馬上用語言來表達並不是一個很有效果的方法。語言表達是大腦的一個高級機能,這種機能需要理性思考能力,即使是理解力較好的小孩在發脾氣的時候,所有的一切也都會變得非常有負擔。

因此,盡可能反復用較短的詞彙來撫慰幼兒的情緒。在小孩情緒穩定到一定程度後,再進行可以刺激小孩大腦的對話。這是因為“憤怒”、“生氣”的感情不是同一維度的情緒,而是由於第一維度感情引起的第二維度的感情。

慢慢地詢問小孩發怒的原因,例如“是因為小朋友把你的玩具搶走了所以生氣的麼?是因怕被搶走所以打了小朋友麼?但是你打了小朋友,小朋友會痛的呀,所以不可以打小朋友哦。”等,方便小孩理解。

如果小孩不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時候該怎麼辦呢?可以再給一次小孩思考自己錯誤的機會,讓小孩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來找家長,當小孩說出了犯錯的原因,媽媽最好將這個原因調整並用小孩能懂的方式重新進行說明。

戰略合作夥伴Momtalk代表韓國的懷孕育兒資訊平臺,為您提供全面的育兒資訊、孕期資訊、韓流趨勢及韓式料理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

關注盛成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盛成or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