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 漢景帝時為博士官, 以通曉《公羊春秋》聞名於世。 他專心治學, 三年不到花園遊玩, 很負盛名, 當時的士人都以師禮尊奉他。
在漢武帝時期, 因朝廷長期對外用兵和統治者的窮奢極欲, 賦役日益苛重, 致使百姓怨聲載道, 封建統治集團內部孕育著嚴重危機。 漢武帝元光元年(西元前134年),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 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諸侯王那裡擔任了國相之職。 但是沒過多久, 董仲舒卻因才遭妒,
Advertisiment
公孫弘與董仲舒同為儒學經師。 公孫弘擅長逢迎附和, 深得漢武帝的器重, 被任命為丞相。 董仲舒卻時常不識時務, 正言直諫, 漢武帝對他恨頭疼, 所以敬而遠之。 公孫弘一直以來都嫉妒董仲舒的才華, 這次, 他找到了機會, 希望可以一舉剷除董仲舒。 舉薦, 也是有計劃的謀殺。
膠西王是漢武帝的兄長, 依仗自己是漢室宗親, 有恃無恐, 驕橫暴戾。 之前, 朝廷派去的國相統統被他以各種罪名斬殺, 無一倖免。 幸運的是, 因為董仲舒的聲名與才學,
Advertisiment
董仲舒回答說:“我才疏學淺, 沒能力決斷大王的疑慮。 雖然如此, 大王向我提問, 我不能不盡我所知回答。 我聽說, 過去魯國國君問柳下惠:‘我想攻打齊國, 你看怎麼樣?’柳下惠回答說:‘不行。 ’他退下來滿臉憂愁地說:‘我聽說, 陰謀侵略鄰國的, 不會向仁愛者討教, 這次國君為什麼問我呢?’可見, 柳下惠連被問都覺得羞恥, 更別說參與討伐齊國了!由此看來, 越國本來就沒有一個‘仁’, 哪來的‘三仁’?所謂仁人, 是‘正其道不謀其利,
Advertisiment
2 急功近利的寓意
急功近利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不要急功近利, 不能功利性太強, 否則人生會吃虧。 只注重眼前利益, 短期利益, 不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 很難得到成功能夠做大事情的人。 首先是從做小事情開始的。 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長也是一樣的道理。
3 急功近利材料【發音】jí gōng jìn lì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 修其理不急其功。 ”
【解釋】功, 成功;近, 眼前的。 急於求成, 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Advertisiment
【近義詞】貪功求名、急於求成、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鼠目寸光
【反義詞】 深謀遠慮、高瞻遠矚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急於求成 ;本成語含貶義。
【成語舉例】搞學術研究需要刻苦鑽研;長期努力;~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