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急性乳腺炎中醫治療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膿性☆禁☆感染。 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發病的病因是細菌自乳☆禁☆頭皸裂、破損處侵入;乳汁淤積。 本病多見於生產哺乳期的婦女, 尤以初產婦為多。

診斷要點

最初感乳☆禁☆房脹痛, 患處變硬。 表面皮膚紅腫, 有硬塊並壓痛, 並可伴有發熱、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現。 炎症繼續發展, 則上述徵象加重, 此時疼痛呈搏動性, 病人可有寒顫、高熱, 脈搏加快。 炎性腫塊常在數天內軟化而形成膿腫, 觸之有波動感。 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 並有壓痛。 最後膿腫穿破皮膚, 流出膿汁, 破口經久不愈, 稱做乳瘺。

Advertisiment

治療建議

發現以上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菌藥物。 如已形成膿腫, 醫生可能會做切開引流的處理。

同時患者應停止用患側乳☆禁☆房哺乳, 用手從乳☆禁☆房外側向乳☆禁☆頭方向推擠, 擠出乳汁或用吸乳器吸出乳汁, 勿使淤積。 抬高乳☆禁☆房, 局部濕熱敷或外敷金黃散或玉露膏。

至於是否應當終止哺乳, 甚至服藥以“退乳”, 要遵從醫囑。 此時應權衡考慮感染是否可以得到控制, 退乳對嬰兒餵養的影響, 以及是否會導致乳汁積留等不良後果。

除了以上常規的治療方法外, 也可在中醫辨證指導下選用中成藥或方劑治療:

(1)初期患者, 宜疏肝清熱, 通乳消腫。 可服牛黃解毒丸、銀翹解毒丸、合四逆散或柴胡疏肝丸等。

(2)成膿期患者,

Advertisiment
宜清熱解毒, 托裡透膿。 可服乳瘡丸、連翹敗毒丸、清胃黃連丸等。

(3)潰後期患者, 宜調補氣血, 清解餘毒。 可用八珍丸或人參養榮丸, 與四妙丸合服。 外敷祛腐生肌散。

注意事項

1.注意乳☆禁☆房和乳☆禁☆頭的清潔衛生。 為了保證嬰兒健康, 患乳應暫停哺乳。 但如感染不重, 全身反應輕微, 可允許嬰兒吸乳, 以減輕淤積。 用三用巾或胸罩托起患乳。 膿末成時可減少行動牽痛, 破潰後可使膿液暢流。

2.要養成定時哺乳、不讓嬰兒含乳☆禁☆頭而睡的良好哺乳習慣。 每次哺乳應將乳汁吸空, 如有淤積, 可借助吸乳器或按摩幫助排出乳汁。 哺乳後應清洗乳☆禁☆頭。 乳☆禁☆頭如有破損皸裂, 要及時治療, 注意嬰兒口腔衛生, 及時治療其口腔炎症。

3.飲食宜清淡而富於營養,

Advertisiment
多食清涼之品, 如番茄、青菜、絲瓜、黃瓜、菊花腦、茼蒿、鮮藕、荸薺、海帶、赤小豆湯、綠豆湯等, 水果中宜食用橘子、金橘餅等。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葷腥油膩之品。

4.保持心情舒暢, 避免精神緊張, 積極配合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