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急性痢疾可以轉變為慢性痢疾

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病程超過2個月, 即為慢性痢疾。 造成慢性痢疾的原因, 有內外兩方面的條件。 外因是治療不當, 包括未能及早診斷急性痢疾而延誤了及時治療;選擇的藥物不合適;療程不足, 沒有徹底治癒就過早停藥。 內因是患兒本身的因素, 因藥物的療效必須通過人體發揮, 即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用同一種藥物給兩名患同一種病的患兒治療時, 可得出不同的效果, 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 慢性痢疾多見於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嬰幼兒。

 
慢性痢疾的患兒, 沒有急性痢疾時的發熱、劇烈腹痛、頻數膿便或膿血便以及裡急後重等急性表現,

Advertisiment
而表現為慢性病容, 消瘦、面色蒼白、皮膚乾燥、頭髮稀黃、不愛活動、食欲下降、體弱多病, 並可伴有多種營養素缺乏。 重症患兒常可出現營養不良性貧血、浮腫、乾眼病等。

 
腸道症狀也不典型, 糞便可僅有大量粘液, 看不到有膿或膿血, 或為粘液便、膿便、膿血便間斷、交替出現, 少數情況下可為成形便、外面稍帶有膿血。 如不仔細觀察, 多次作顯微鏡檢查或培養, 常會造成漏診或誤診。

 
慢性痢疾的上述表現可遷延不愈, 也可呈病情好轉與惡化交替出現, 或在病程中出現急性痢疾的發熱、急性腹痛、頻數膿便或膿血便、甚至裡急後重。 後一種情況也稱急性發作或再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