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急症向寶寶襲來, 爸媽的心一定是慌亂緊張的。 如果要求爸媽完全理智肯定是不切實際的, 但是, 在給自己預留下儘量短的心理平復期後, 爸媽還是要冷靜下來, 採取科學的“應急”措施, 這樣才能保證寶寶儘快從急症中恢復, 健康平安地成長!
應急措施1:
寶寶發熱別捂, 儘快查找原因
小兒正常體溫為36.4℃~37.3℃, 上午稍低, 下午稍高, 波動範圍不超過1℃。 當寶寶腋下體溫超過37.4℃或肛表超過38℃、口表超過37.5℃, 則為發熱。 體溫≤38℃為低熱, 38.1℃~39℃為中度發熱, 39.1℃~40.4℃為高熱, ≥40.5℃為超高熱。
診斷要點:
1注意發熱熱型(如間歇熱、不規則發熱等都有不同的診斷意義)和發病年齡、季節、流行病區及發熱持續時間。
Advertisiment
2注意發熱伴隨症狀, 如呼吸道、消化道、神經系統症狀、有無皮疹及淋巴結腫大等。
3實驗室檢查, 包括:血、尿、便常規, 血培養, 尿培養, 必要時檢查腦脊液及骨髓穿刺、血沉及結核菌素試驗。
4 X線檢查等。
鑒別診斷:
發熱分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兩類, 發熱兩周以上為慢性發熱。
感染性發熱
1.呼吸系統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膿胸、中耳炎、咽後壁膿腫、慢性鼻竇炎、扁桃體炎、咽炎等均有發熱。 另外, 結核感染可見發熱、乏力、盜汗、食欲減退等症狀。
2.消化系統疾病, 如:嬰兒腹瀉、急性菌痢、急性壞死性腸炎、傷寒、病毒性肝炎、肝膿腫、結核性腹膜炎等也會有發熱症狀。
3.泌尿系統疾病, 如:腎盂腎炎、膀胱炎等疾病也會有感染性發熱。
Advertisiment
4.神經系統疾病, 如:顱內感染(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性腦膜腦炎)均可有發熱、頭痛、驚厥、嘔吐等症狀。
5.心血管系統疾病, 如:心包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疾病都會導致寶寶出現感染性發熱。
6.全身性☆禁☆感染, 如:敗血症、急性骨髓炎等都會有發熱的表現。
非感染性發熱
1.血液系統疾病及腫瘤, 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腫瘤等, 可作骨髓檢查。
2.免疫性疾病, 如風濕熱、類風濕病、變應性亞敗血症、全身性紅斑狼瘡等, 可有發熱、關節症狀、心臟症狀、皮疹。
3.產熱過多或散熱過少, 如癲癇持續狀態、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
4.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失調, 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Advertisiment
護理發熱寶寶:
1寶寶發熱時少穿一些有助散熱, 一定不能捂。
2發熱寶寶要多喝水, 水溫宜低。
3當寶寶體溫≥38.5℃, 可先口服一次解熱藥, 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還可配合物理降溫, 如溫水擦拭、溫水浴或者酒精擦浴。
4發熱不退者應迅速就醫, 途中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脈搏、呼吸和神志狀況, 繼續降溫, 歸納臨床特點, 以配合醫生儘早診斷治療。
應急措施2:
讀懂嬰兒為何會哭鬧
哭鬧是嬰兒常見的一種表現, 因為嬰兒沒有語言表達能力, 於是哭就成為表達要求或痛苦的一種方式。
生理性哭鬧:
寶寶生理性哭鬧多因饑餓、口渴、過飽、過冷、過熱、便意、尿布濕了、睡眠不足、要人抱等引起, 有些夜間啼哭的嬰兒則是因為生活作息不規則、白天遊戲興奮過度而引起。
Advertisiment
病理性哭鬧:
任何疾病造成的小兒身體不適或疼痛, 都可引起哭鬧。 以哭鬧為突出表現需要鑒別的疾病有:顱內感染、腸痙攣、腸套迭、佝僂病等;其他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皮膚感染、肛裂和尿道口炎等亦可引起哭鬧。 此外, 蟯蟲(線頭蟲)感染常為夜間小兒哭鬧的原因之一。
爸媽在帶寶寶就診前需仔細觀察, 可幫助醫生儘快明確病因, 及時治療。
應急措施3:
搶救中毒莫遲疑
凡有害物質(包括氣體、液體、固體)侵入人體引起的疾病即為中毒。
引起寶寶中毒的常見原因:
藥物中毒, 主要是過量服用或服用了不該服用的藥物;
Advertisiment
有害物質, 如一氧化碳(俗稱煤氣)、汽油、煤油、農藥(主要是有機磷)、滅蟲藥、殺鼠藥、消毒藥等;
有毒植物, 如莨菪類、莢竹桃類、含氰化物的果實(杏仁)等;
強酸、強鹼、重金屬物質以及變質的食物(特別是肉類)、飲料等, 也可引起寶寶中毒。
中毒的臨床表現:
中毒的臨床表現與毒物性質、進入人體部位、量的多少有關。 最常見的症狀有:
1消化道方面: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2神經系統方面:頭痛、頭暈、煩躁、嗜睡、抽風、昏迷, 可見於一氧化碳、咖啡因、阿托品(包括洋金花)中毒。
3有些中毒表現有一定的特點, 如:有機磷中毒有大汗、流涎、肌肉震顫等;亞硝酸鹽中毒表現為紫紺;苦杏仁及氰化物中毒患兒口腔及嘔吐物有苦杏仁味, 明顯呼吸抑制;食物中毒的特點是共同進食者同時發病或先後多數人發病;腐蝕物中毒有皮膚、黏膜損傷,如經口進入可見口周、口腔有腐蝕性損害,可有音啞、腹痛等症狀。
發生中毒怎麼辦?
1使寶寶儘快脫離毒物,一氧化碳中毒應儘快脫離現場,誤服、誤用毒物後應立即停止服用或使用。
2去除可以除掉的毒物,如毒物粘在寶寶皮膚、衣物上,應用清水或肥皂水洗擦,更換衣服。
3毒物從消化道進入的,應儘快洗胃、催吐,越快越好,但腐蝕性毒物如強酸、強鹼則禁忌插管洗胃、催吐。一般經消化道進入的毒物可以飲茶水、牛奶、豆漿、蛋清、澱粉類,有助於保護胃黏膜,中和毒物。
4凡氣體中毒,應呼吸新鮮空氣,必要時給予吸氧。
5立即送醫院就診。
應急措施4:
不可大意的腹痛
腹痛是寶寶比較常見的不適,多是由腹部器官病變所引起。另外,腹部以外器官病痛也有反映到腹部的,如大葉性肺炎患兒可有嚴重的反射性腹痛;脊柱結核及帶狀皰疹等侵犯腹部脊神經時都可出現較重腹痛。
如何安撫寶寶接受腹痛檢查?
進行腹部檢查時,對於不能合作的寶寶,我們可以試試如下措施:
1.由母親安慰、哄著寶寶,安撫寶寶的情緒,使之不哭。
2.母親抱著寶寶餵奶,醫生從側面用溫暖的手撫摸寶寶腹部,動作要輕柔緩慢,使寶寶習慣于這種檢查,然後反復比較各部位的反應。
3.爭取在寶寶睡眠時再複查幾次,以便確定壓痛、緊張的部位。
4.必要時可給予一次較大量的催眠藥(如口服水合氯醛),待寶寶睡眠後再檢查。
5.便秘者可用開塞露通便後再來複查。
遭遇急腹症怎麼辦?
急腹症一般泛指腹部器質性病變而有可能急需外科手術治療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疾病:
1.陣發性腹痛,同時存在全腹壓痛及緊張者:多為腹內器官的局限性病變。一般地說,右下腹壓痛時,可考慮闌尾炎、腸系膜淋巴結炎、右側輸尿管結石、右側卵巢、輸卵管疾病等;右上腹壓痛時可考慮膽道蛔蟲症、肝炎、膽囊炎等;左上腹壓痛時可考慮胰腺炎的可能性,再進一步鑒別診斷。
2.腹部絞痛,同時存在腹脹、嘔吐、便秘和腸鳴音亢進者:多為腸梗阻一類病變,如粘連性腸梗阻、腸扭絞、蛔蟲團腸梗阻及腸套迭等。
3.腹痛持續,同時存在固定的局限性壓痛、緊張、腹脹、腸鳴音消失者:多為腹膜炎,一般是闌尾炎等感染灶的蔓延,或系腸梗阻晚期的壞死所引起。
應急措施5:
小兒紫紺冷靜面對
紫紺是指皮膚和黏膜呈現彌漫性青紫色改變,易見於皮膚較薄、色素較少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如口、唇、舌、口腔黏膜、鼻周、面頰、耳廓及指趾末端等處。
3招應對寶寶紫紺:
遇到寶寶紫紺,爸媽千萬不能驚慌,應立即採取如下措施:
1.讓寶寶平臥,頭略向後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擦去寶寶口鼻腔黏液或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3.數一數患兒的脈搏,看看呼吸是否勻稱,並立即就醫。
分清紫紺的“真”與“假”:
1.真性紫紺。由血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血氧飽和度降低所致。常見原因有:肺原性紫紺,如新生兒窒息、肺炎、百日咳、肺結核等;心原性紫紺,如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等。
2.假性紫紺。由血中異常血紅蛋白增多引起。如果寶寶出生不久即出現紫紺,要考慮遺傳性血紅蛋白血症。有時進食大量含亞硝酸鹽的蔬菜或醃制不透的鹹菜也可引起假性紫紺,即最常見的後天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
應急措施6:
寶寶多汗細心鑒別
小兒時期(新生兒期例外)由於寶寶代謝旺盛、活潑多動,出汗常比成人多,並借此散熱。寶寶多汗,不少爸媽可能會不當回事,認為大了自然就好了。事實上,寶寶多汗要細心鑒別,當心疾病正在悄悄侵襲寶寶。
全身性多汗
可見於以下情況:
1.急慢性☆禁☆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傷寒、敗血症、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結核病等。
2.迴圈功能不全: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時,多汗與明顯的心功能不全症狀成正比。
3.結締組織疾病:如風濕病活動期、類風濕病、全身播散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等。
4.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疾病:如間腦內星狀細胞瘤或暑熱症等。
5.營養性疾病:如佝僂病活動期、Ⅱ~Ⅲ度營養不良症等。
6.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癥等。
7.內分泌功能異常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
8.食物性刺激:吃蒜、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時,可見前額、顏面、頸項多汗,甚至波及全身。
9.藥物作用:使用解熱藥物(如阿斯匹林等)後,以及毛果雲香堿等藥物過量時,均見全身出汗。
10.中毒:如汞中毒(肢痛症)、鉛中毒、砷中毒、無機或有機磷中毒等。
11.精神因素:如精神過度緊張或興奮、恐懼、驚嚇等。
半側身多汗
多見於神經系疾病:
1.占位病變在腦神經中樞:多汗往往出現在顱內病變的對側,包括腦腫瘤、腦出血、腦損傷、腦血管病變等。
2.病變在脊髓:可致下半身出汗或一個肢體多汗,如橫斷性脊髓炎或損傷。
3.局部交感神經節受損或病變:如胸內腫瘤或主動脈瘤,刺激一側頸交感神經節等,均可引起半側身多汗。
局部多汗
如手足掌、腋下、會陰等部位的多汗與全身性多汗無關。
明顯呼吸抑制;食物中毒的特點是共同進食者同時發病或先後多數人發病;腐蝕物中毒有皮膚、黏膜損傷,如經口進入可見口周、口腔有腐蝕性損害,可有音啞、腹痛等症狀。發生中毒怎麼辦?
1使寶寶儘快脫離毒物,一氧化碳中毒應儘快脫離現場,誤服、誤用毒物後應立即停止服用或使用。
2去除可以除掉的毒物,如毒物粘在寶寶皮膚、衣物上,應用清水或肥皂水洗擦,更換衣服。
3毒物從消化道進入的,應儘快洗胃、催吐,越快越好,但腐蝕性毒物如強酸、強鹼則禁忌插管洗胃、催吐。一般經消化道進入的毒物可以飲茶水、牛奶、豆漿、蛋清、澱粉類,有助於保護胃黏膜,中和毒物。
4凡氣體中毒,應呼吸新鮮空氣,必要時給予吸氧。
5立即送醫院就診。
應急措施4:
不可大意的腹痛
腹痛是寶寶比較常見的不適,多是由腹部器官病變所引起。另外,腹部以外器官病痛也有反映到腹部的,如大葉性肺炎患兒可有嚴重的反射性腹痛;脊柱結核及帶狀皰疹等侵犯腹部脊神經時都可出現較重腹痛。
如何安撫寶寶接受腹痛檢查?
進行腹部檢查時,對於不能合作的寶寶,我們可以試試如下措施:
1.由母親安慰、哄著寶寶,安撫寶寶的情緒,使之不哭。
2.母親抱著寶寶餵奶,醫生從側面用溫暖的手撫摸寶寶腹部,動作要輕柔緩慢,使寶寶習慣于這種檢查,然後反復比較各部位的反應。
3.爭取在寶寶睡眠時再複查幾次,以便確定壓痛、緊張的部位。
4.必要時可給予一次較大量的催眠藥(如口服水合氯醛),待寶寶睡眠後再檢查。
5.便秘者可用開塞露通便後再來複查。
遭遇急腹症怎麼辦?
急腹症一般泛指腹部器質性病變而有可能急需外科手術治療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疾病:
1.陣發性腹痛,同時存在全腹壓痛及緊張者:多為腹內器官的局限性病變。一般地說,右下腹壓痛時,可考慮闌尾炎、腸系膜淋巴結炎、右側輸尿管結石、右側卵巢、輸卵管疾病等;右上腹壓痛時可考慮膽道蛔蟲症、肝炎、膽囊炎等;左上腹壓痛時可考慮胰腺炎的可能性,再進一步鑒別診斷。
2.腹部絞痛,同時存在腹脹、嘔吐、便秘和腸鳴音亢進者:多為腸梗阻一類病變,如粘連性腸梗阻、腸扭絞、蛔蟲團腸梗阻及腸套迭等。
3.腹痛持續,同時存在固定的局限性壓痛、緊張、腹脹、腸鳴音消失者:多為腹膜炎,一般是闌尾炎等感染灶的蔓延,或系腸梗阻晚期的壞死所引起。
應急措施5:
小兒紫紺冷靜面對
紫紺是指皮膚和黏膜呈現彌漫性青紫色改變,易見於皮膚較薄、色素較少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如口、唇、舌、口腔黏膜、鼻周、面頰、耳廓及指趾末端等處。
3招應對寶寶紫紺:
遇到寶寶紫紺,爸媽千萬不能驚慌,應立即採取如下措施:
1.讓寶寶平臥,頭略向後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擦去寶寶口鼻腔黏液或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3.數一數患兒的脈搏,看看呼吸是否勻稱,並立即就醫。
分清紫紺的“真”與“假”:
1.真性紫紺。由血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血氧飽和度降低所致。常見原因有:肺原性紫紺,如新生兒窒息、肺炎、百日咳、肺結核等;心原性紫紺,如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等。
2.假性紫紺。由血中異常血紅蛋白增多引起。如果寶寶出生不久即出現紫紺,要考慮遺傳性血紅蛋白血症。有時進食大量含亞硝酸鹽的蔬菜或醃制不透的鹹菜也可引起假性紫紺,即最常見的後天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症。
應急措施6:
寶寶多汗細心鑒別
小兒時期(新生兒期例外)由於寶寶代謝旺盛、活潑多動,出汗常比成人多,並借此散熱。寶寶多汗,不少爸媽可能會不當回事,認為大了自然就好了。事實上,寶寶多汗要細心鑒別,當心疾病正在悄悄侵襲寶寶。
全身性多汗
可見於以下情況:
1.急慢性☆禁☆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傷寒、敗血症、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結核病等。
2.迴圈功能不全: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時,多汗與明顯的心功能不全症狀成正比。
3.結締組織疾病:如風濕病活動期、類風濕病、全身播散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等。
4.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疾病:如間腦內星狀細胞瘤或暑熱症等。
5.營養性疾病:如佝僂病活動期、Ⅱ~Ⅲ度營養不良症等。
6.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癥等。
7.內分泌功能異常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
8.食物性刺激:吃蒜、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時,可見前額、顏面、頸項多汗,甚至波及全身。
9.藥物作用:使用解熱藥物(如阿斯匹林等)後,以及毛果雲香堿等藥物過量時,均見全身出汗。
10.中毒:如汞中毒(肢痛症)、鉛中毒、砷中毒、無機或有機磷中毒等。
11.精神因素:如精神過度緊張或興奮、恐懼、驚嚇等。
半側身多汗
多見於神經系疾病:
1.占位病變在腦神經中樞:多汗往往出現在顱內病變的對側,包括腦腫瘤、腦出血、腦損傷、腦血管病變等。
2.病變在脊髓:可致下半身出汗或一個肢體多汗,如橫斷性脊髓炎或損傷。
3.局部交感神經節受損或病變:如胸內腫瘤或主動脈瘤,刺激一側頸交感神經節等,均可引起半側身多汗。
局部多汗
如手足掌、腋下、會陰等部位的多汗與全身性多汗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