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性啟蒙誤導3例

案例1 假戲真做小宏的媽媽認為文靜、俊俏、略帶幾分羞怯的女孩更招人喜歡, 用各種手段裝飾孩子, 才能顯示出母親的才能和審美情趣。 於是, 她的兒子小宏, 從小就與脂粉、裙子、辮子結了不解之緣。 小宏一直很聽話, 還經常得到“漂亮”、“文靜” 的讚美之詞, 母親也欣然得意。 沒想到, 小宏長大後卻遲遲不進入戀愛狀態, 在父母的催促和介紹下, 他雖與許多女孩接觸
, 卻均以失敗告終。 他僅鍾情於同單位裡的一個男性, 對方打他罵他, 他還給人家買煙買酒。 這下, 做媽媽的急了, 可小宏卻陷在同性戀的傾向裡難以自拔。

Advertisiment
同性戀的形成固然原因複雜, 但父母在孩子性別認同方面營造的認識障礙, 不能不說是個原因。 大人導演的是“假”戲, 孩子卻是“真”做。 久而久之, 孩子從外表到內心世界都融進異性角色。

胎兒3個月就已經出現了性別差異, 到嬰兒出生時一眼就可辨出男女, 這是生物學上的差別;到3--4歲時,大部分兒童已能正確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性別, 這種“心理”確認自己是男還是女, 稱之為“性自認”或“性識別”。 這個時期如果處理或引導不當, 便會導致“性識別障礙”——自身發育明明是個正常的男性或女性, 卻強烈固執地認為自己是異性, 並接受異性的氣質、動作、習慣及服飾, 有的人甚至發展成性心理障礙。 因此, 從嬰兒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負有培養孩子“性角色”的責任。

Advertisiment
在此過程中, 容不得半點的扭曲和造作, 是男孩就要讓他進入男孩的天地, 喜男性之所喜, 為男性之所為。

案例2 母愛無忌一天, 4位嗚咽不止的大人, 眾星捧月般地簇擁著一名精神恍惚、喃喃自語的13歲男孩, “我有罪, 我犯了強☆禁☆姦罪……帶我去公安局, 槍斃我吧……”。 男孩的母親哭述:“孩子上寄宿中學, 學習尚好, 但常憂鬱寡歡。

1個月前, 同學們談論‘黃色錄影’的情節, 孩子聽後緊張、恐懼, 無心學習, 總說有罪, 不願回家, 多處診治不見效。 ” 經瞭解, 男孩是家中的“明珠”, 從未受過挫折, 幼時至今在家每晚要與母親同床睡, 入睡前還必須摸著媽媽的乳☆禁☆房。 這就是癥結。 異常的母子關係導致了男孩的性心理障礙,

Advertisiment
使其適應環境困難, 特別是當他走向社會, 從同學間聽到一些性資訊, 便對自己以前的行為產生了厭惡和恐懼感, 加上對性知識沒有正確瞭解, 產生了“性罪惡感”, 認為這就是“強☆禁☆姦罪”。 母親驚呆了, 反復說:“我是他母親, 一起睡有什麼關係, 母愛無忌。 的確,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

然而, 對兒子而言, 母親也是異性, 大量研究顯示, 母親的行為對兒童性心理發育有著明顯的影響。 對兒童過早的性刺激, 包括父母親的性暴露、聽到有關性的談話、生☆禁☆殖☆禁☆器受到成人撫弄等, 被認為是成人後性變態的原因之一。 現實中, 母親出於愛心為大男孩洗澡、與之同睡者絕非個別, 殊不知, 這並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母愛也應適度。

案例3 兩小無猜一位女大學生痛苦地向醫生哭訴:“大學裡有個男同學要與我交朋友,

Advertisiment
我渴望著, 卻又有無法克制的恐懼感, 害怕自己遭受傷害, 為此心情恍惚、夜裡失眠, 學也上不下去了”。 經詢問, 她兒時曾被父母與鄰居同齡男孩的父母開玩笑而結了親家。 那時, 兩個孩子常在一起玩, 逐漸模仿大人接吻, 並有過彼此摸生☆禁☆殖☆禁☆器的經歷。 直到上小學, 把這種“性活動”視為一種恥辱, 終止了過多的來往。 到了11歲後, 她時常感到恐懼, 認為自己寶貴的童貞已不復存在。 特別是最近, 每當她聽到有關戀愛的談論時, 就產生了強烈的內疚感。 心理醫生診斷, 這是由於童年期性☆禁☆遊☆禁☆戲導致產生的“貞潔”焦慮。

兒童從3、4歲起, 便開始認識到男女生☆禁☆殖☆禁☆器上的差別,

Advertisiment
並對成人或其他兒童的生☆禁☆殖☆禁☆器產生好奇心, 如引導不當常會出現性☆禁☆遊☆禁☆戲現象。 當其進入青春期, 對性有了模糊的認識後, 就會因這種現象產生自責, 影響性心理的正常發展, 有的會導致性變態。 據統計, 這種“兩小無猜”, 很少發展成為正常婚姻。 所以, 父母不要隨便同孩子開性方面的玩笑。 性心理的正常發育, 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 許多成年人的性心理障礙, 性變態始於童年, 是嬰幼兒時期性心理發育障礙的結果。 因此,要關注嬰幼兒性心理的發展。 孩子自幼接觸最密切的便是父母, 衛護一顆稚嫩而純潔的童心, 使她不因父母的疏忽而受到傷害, 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