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恐孕測試:勇敢的去做媽媽吧

無論是將生孩子當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或是社會交代的任務, 還是僅僅出自愛孩子的天性, 大多數女性都將生孩子列入自己的人生規劃。 但是生孩子時撕心裂肺的疼痛、懷孕時的種種不便、事業可能受到的衝擊、撫養孩子的高額成本、孩子帶來的巨大責任……任何一點都能成為我們恐孕的理由。

測試你的恐孕潛臺詞

以下20個小題, 不用過多思考, 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勾選

A

□我見過或聽過因為懷孕丟了工作的故事

□大著肚子能正常工作?想想我就覺得可怕

□我擔心懷孕會打亂我現有的未來發展計畫

Advertisiment

□我知道因為懷孕耽誤的時間, 是再也追不回來的

□說得直白一點, 我覺得懷孕和我未來的前途有衝突

B

□看到周圍孕婦猛吃猛長的樣子讓我很不安

□我肯定受不了大肚子後什麼都幹不了, 哪兒也去不了的日子

□我肯定自己生產後的身材是無法恢復的

□我聽說過懷孕和生孩子也會患上抑鬱症

□實話實說, 有關懷孕和生產我聽到、看到的負面資訊多一些

C

□如果有了孩子, 不會讓她像我那樣生活

□對於我現在生活中的一些負面情況, 我覺得是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問題

□我擔心自己的家庭也會和父母一樣失敗

□我害怕自己會變得和父母一樣

□兒時的家庭生活已經影響到了我對當下生活的經營

D

□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Advertisiment
雖然有點一成不變

□等明天——這歷來就是我的行事風格

□想過生一個孩子, 但說實話, 沒真的計畫過

□對於自己比較懶這回事, 我還是很能有自我接納度的

□就算身邊和自己相仿的親戚朋友都有了孩子, 還是覺得自己仍然是個孩子

以上題目中, 請查看哪種選項你選擇的最多, 則進入相應解析。

A型:恐孕現實憂慮症

在心裡, 你挺喜歡孩子, 可偏偏割捨不下剛剛才有些上升趨勢的職場。 懷孕與職場不可兼得——一旦有了孩子, 也就宣告職場生涯就此終結, 以後若是想要翻身或回歸, 一切恐怕得從頭開始了。

懷孕和生孩子只能做個單選?別再用這類故事嚇唬自己了。 真相往往是, 懷孕有助於女性職場提升。 尤其是頂著“准媽媽”的身份有時候能夠讓事情更加順利,

Advertisiment
也是鍛煉自己如何更好地調配和安排手頭兒資源的一次契機。

B型:恐孕心理自卑症

懷孕後會有各種不適的妊娠反應, 比如吐得一塌糊塗。 生產後身材走了樣不說, 現代的女人們大都沒有養兒育女的經驗, 孩子會不會照顧不好?當然, 聽說弄不好的話, 產前、孕期、產後都會得抑鬱呢!

在這兒, 沒必要一一反駁你的擔心, 而問題其實在於, 不管你近期是不是真有生兒育女的打算, 但至少在這樣一件未來很有可能要面對和經歷的人生過程面前, 你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自信。 那麼, 其他的事情呢, 你自信嗎?

C型:恐孕家庭情結症

或許兒時的家庭生活經歷是你一直在戀愛、婚姻、生兒育女方面糾結、徘徊的緣由所在。

Advertisiment
你怕自己會不小心認同了父母身上頗具問題的一面, 害怕自己處理不好關係, 虧欠了家人和孩子。

沒有人的成長經歷會是一帆風順的, 所有的家庭都不甚完美, 更沒有完美的父母。 你的這些擔憂或許不無道理, 但就像你現在明白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一樣, 每個人都有重新選擇的權利和機會, 那個尚未出生的孩子也和你一樣。

D型:恐孕無限拖延症

一方面, 你覺得有了孩子會給生活帶來新鮮感, 另一方面, 你又非常滿意當下無憂無慮的二人世界。 這兩者如今全然沒有衝突, 前者永遠都以想像的方式存在于你對未來的憧憬中, 而後者則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享受中被真實經歷著。 當然, 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Advertisiment

你需要的是某種外力的推動, 比如一次猝不及防的“意外”來幫你選擇下一步的人生。 到那時, 你就會完全從拖延症的狀態下被投入“追趕”症的人生裡。

擔憂篇

我準備二十六七歲生孩子, 但這是職業生涯發展的一個關鍵期, 這段時間停滯了, 對我們的職業可能就有很大影響, 但是生孩子又是女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很矛盾。

衝突沒你想得那麼大

懷孕不一定影響工作。 我生孩子的前一天還在工作。 有的人是會有點妊娠反應, 也就一到三個月, 很快都會過去。 根據我的統計, 從頭到尾十個月反應都很厲害的比較少。

另外, 生了孩子不一定會嚴重影響事業。 不同性質的單位, 產假一般會是3到7個月。 離開職場幾個月,對30~40年的職業生涯會有多大影響呢?人生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或者叫螺旋式上升,在某一段時間,走一段迂回的路線,也是正常的。

聽朋友講,淘寶網很多金鑽的店主,都是在懷孕的時間開始做這事的。有的人還因為生孩子成了育兒專家,有人還出了書。並不是讓大家都去開淘寶,去寫書。但在這段時間,很適合去瞭解自己的特長在哪裡,興趣在哪裡,將來要做什麼。這段時間,上司不知道你在家做什麼,沒人關心你腦子裡在想什麼,孩子也總是會有睡覺的時候,對吧?你接到一個任務,同時也獲得了一種難得的自由。

古典 生娃生產兩全法

在職場中間最重要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內在的才幹和技能,生孩子這兩年可能是離開了職場,那我們是不是也趁機能獲得在職場強大的競爭力呢?

親子俱樂部積累人脈

比如說有人選擇在這兩到三年時間去各種親子俱樂部,貴一點都不要緊,你有沒有想過,一萬塊錢的親子俱樂部和兩萬塊錢的親子俱樂部,媽媽就不一樣,媽媽背後的爸爸就不一樣。如果在這裡面你能成為一個班長,或者幼稚園家長會的主席,這後面會是多大的資源。當你重出江湖的時候,後面會有一大群人支持你,這是不是就是一種可能性?所以這兩年時間,孩子可能給你打通另一條人脈,漸漸積累,也許比你在職場裡頭打拼得更快。

用孩子培養軟實力

帶孩子的過程中,他一次次挑戰你的情緒底線,會讓你的包容心、觀察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在培訓界,我就發現當一名女士有了孩子以後,她的表達能力、包容能力、觀察能力、愛意的表達能力都會強很多倍,不是強一點點。

借機會提高學歷

如果帶孩子不是佔用你太多時間的話,還會有人報一個在職的碩士,這個不會佔用你太多的時間吧?然後等到畢業的時候你就會有一個學歷上的上升。所以這個是不是可以兩全?

學歷可以上升,人脈也可以找到,內功也可以修煉。所以從這個理論來講,只要你投資恰當,你是不會慢的,只會更快。

TIPS

生孩子三個完美時間點

1.剛剛升完職的時候

每次剛提職,中間就會有三四年的間隔時間,在這個時間把孩子生了,生完之後再去拼兩年,絲毫不影響你下一個臺階。

2.需要休息的時候

有時候我們需要遠離職場放鬆下自己,單純給自己放假可能不是那麼心安理得,那就順便把孩子生了吧。休息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讓某一個角色的自己放鬆就可以,生孩子就是讓自己放下競爭壓力巨大的職場身份,充分享受作為母親養育生命的樂趣。

3.對工作產生厭倦的時候

都說愛情需要保鮮,職場熱情同樣需要,當對工作產生厭倦情緒,通過生育跳出來重新審視這份工作,如果不合適,產後跳槽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猶豫篇

考慮生孩子很長時間了,每每想到生孩子的各種痛苦、責任就猶豫不決,始終下不了決心!

決定了,智慧就來了

我遇到一個諮詢的案例,她猶豫是讀博還是生孩子。我問她糾結了多久,她說一年半。我說你要是生孩子早就生完了,讀博也考上了。這個就是所謂等待成本,生命真的不是拿來等待的。你找到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走,心會很踏實,你自然越走越近。不用擔憂,當你定了要生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有很多支持這個決定的資源。不要在等待和糾結上浪費太多時間,心定了,智慧就有了;心在搖擺的時候,智慧就沒有了。生命或許就是減少干擾的過程,放棄一些,把注意力放在你的目標,我相信你一定會做得更好。

古典 三十法則

想分享一個來自美國心理學家的“三十法則”。

第一步:就是在猶豫不定的時候,可以先假設你做了某個決定,比如說決定現在生孩子。

第二步:設想你十分鐘以後在幹什麼?什麼感受?也許那個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做媽媽了。

第三步:想想十個月以後,你的生活如何?你會後悔嗎?那個時候決定的短期效應可能就出來了,事業暫時放在一邊,整個人的精力都放在還未出生的孩子身上。

第四步:設想十年以後,回想起你做的這個決定,是否後悔。比如說你擁有了孩子,生活重心從職場轉移到孩子,這是否影響了你的工作熱情?有沒有影響你的職業生涯?你的自我是否真的全被佔據?

如果你的選擇是暫時不生孩子,那麼十分鐘以後,十個月以後,十年以後,你的感受是什麼?每種決定三個體驗點,這六個體驗點,你自己找個安靜的時間,過一過,或者拿筆寫一寫。

害怕篇

現在已經27歲,說起來不小了,但感覺自己還是小孩呢,生孩子?總覺得自己沒做好準備,我害怕自己擔負不起對一個生命的責任!

不看重困難也不看輕自己

女人從小到大,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困擾,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每個做了媽媽的職業女性,幾乎都被生孩子的事困擾過。有困擾是正常的,當一個困難被正常化後,感受到的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其次不要看輕自己。經過二十幾年的打磨,即使你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撫養一個孩子,但是你至少有足夠的心智去學會撫養孩子。結婚以後生孩子,這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資源、能量和力量。困難總是在想像中變大,在它還沒到來的時候不去想它,不庸人自擾,來了事兒咱也不怕事兒!

做好當下最適合的角色

我們可能希望自己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女兒、妻子、員工……這不太可能,但是我們可以完美扮演好當下最適合的那個角色。我的孩子曾經跟我說想開一個咖啡店,我說:“你有一個夢想,多好啊,我支持你。但是我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等到你四五十歲事業有成,有一定的人脈資源需要這個平臺的時候,就會更輕鬆也顯得更成熟。”做媽媽也一樣,也許有人十幾歲就想當媽媽,我會說,很好,但肯定不是現在;同樣,三四十歲你也可以做媽媽,但是你應該去權衡一下,哪個時候最好,不會太累。25歲左右是生育的最佳年齡,這是自然規律,要相信自然的力量,它肯定是在你心理、生理都有足夠能量的時候才給與你這個機會。並不是說你完美了才可以做媽媽,做媽媽本身就是一個成長和完善自我的過程。

明星媽媽加油站

馬伊琍:

這是我第一次感覺自己被一個生命需要,這種快樂只有做了母親,並用母乳餵養過的人才會有體會。

蔣雯麗:

事情是永遠忙不完的,可是做媽媽是有期限的。在我看來,有孩子家才夠完整。

鐘麗緹:

作為母親,不僅僅是愛自己的孩子,也會關心其他的孩子。是女兒讓我熱衷慈善活動。

翁虹:

孩子是上天給的老師,女兒的一個眼神能讓我思考很多從來沒想過的事情。

葉一茜:

都說生女兒養媽媽。我以前臉上有很多痘痘和痘印,懷孕之後很快就好了。

TIPS:做媽媽前,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是否因為熱愛小孩、熱愛生命才想要養育子女?

孩子只有在溫暖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才能發展出健康的心理。否則他會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獲得愛。

已經做好要孩子的心理準備了嗎?

研究表明,媽媽在懷孕時無法放鬆,孩子會在社交等方面受到影響。

你的儲備夠嗎?

這個儲備包括財務儲備,但是更多的是內心能量的儲備,就是當你一無所有時,你是否還能相信自己可以成長為一名好母親。

研究表明:女性做媽媽之後更聰明、勇敢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克雷格·金斯裡通過老鼠實驗發現,雌性做媽媽之後不僅更加聰明,而且在壓力之下更加冷靜和勇敢。他認為,這一研究發現同樣適用於其他動物和人類。

已有研究發現,懷孕激素能夠影響雌性老鼠大腦的學習和記憶細胞。做母親的老鼠能夠更快地走出迷宮。近期實驗發現,產過一次仔以上的雌性老鼠在受到挑釁時相對於沒有生育過的雌性老鼠不容易被激怒。對老鼠大腦的檢查發現,已經成為母親的老鼠的大腦恐懼中心活性降低。也就是說,成為媽媽的老鼠不僅僅更加聰明,而且更加冷靜、勇敢。

離開職場幾個月,對30~40年的職業生涯會有多大影響呢?人生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或者叫螺旋式上升,在某一段時間,走一段迂回的路線,也是正常的。

聽朋友講,淘寶網很多金鑽的店主,都是在懷孕的時間開始做這事的。有的人還因為生孩子成了育兒專家,有人還出了書。並不是讓大家都去開淘寶,去寫書。但在這段時間,很適合去瞭解自己的特長在哪裡,興趣在哪裡,將來要做什麼。這段時間,上司不知道你在家做什麼,沒人關心你腦子裡在想什麼,孩子也總是會有睡覺的時候,對吧?你接到一個任務,同時也獲得了一種難得的自由。

古典 生娃生產兩全法

在職場中間最重要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內在的才幹和技能,生孩子這兩年可能是離開了職場,那我們是不是也趁機能獲得在職場強大的競爭力呢?

親子俱樂部積累人脈

比如說有人選擇在這兩到三年時間去各種親子俱樂部,貴一點都不要緊,你有沒有想過,一萬塊錢的親子俱樂部和兩萬塊錢的親子俱樂部,媽媽就不一樣,媽媽背後的爸爸就不一樣。如果在這裡面你能成為一個班長,或者幼稚園家長會的主席,這後面會是多大的資源。當你重出江湖的時候,後面會有一大群人支持你,這是不是就是一種可能性?所以這兩年時間,孩子可能給你打通另一條人脈,漸漸積累,也許比你在職場裡頭打拼得更快。

用孩子培養軟實力

帶孩子的過程中,他一次次挑戰你的情緒底線,會讓你的包容心、觀察能力,都有很大提升。在培訓界,我就發現當一名女士有了孩子以後,她的表達能力、包容能力、觀察能力、愛意的表達能力都會強很多倍,不是強一點點。

借機會提高學歷

如果帶孩子不是佔用你太多時間的話,還會有人報一個在職的碩士,這個不會佔用你太多的時間吧?然後等到畢業的時候你就會有一個學歷上的上升。所以這個是不是可以兩全?

學歷可以上升,人脈也可以找到,內功也可以修煉。所以從這個理論來講,只要你投資恰當,你是不會慢的,只會更快。

TIPS

生孩子三個完美時間點

1.剛剛升完職的時候

每次剛提職,中間就會有三四年的間隔時間,在這個時間把孩子生了,生完之後再去拼兩年,絲毫不影響你下一個臺階。

2.需要休息的時候

有時候我們需要遠離職場放鬆下自己,單純給自己放假可能不是那麼心安理得,那就順便把孩子生了吧。休息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讓某一個角色的自己放鬆就可以,生孩子就是讓自己放下競爭壓力巨大的職場身份,充分享受作為母親養育生命的樂趣。

3.對工作產生厭倦的時候

都說愛情需要保鮮,職場熱情同樣需要,當對工作產生厭倦情緒,通過生育跳出來重新審視這份工作,如果不合適,產後跳槽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猶豫篇

考慮生孩子很長時間了,每每想到生孩子的各種痛苦、責任就猶豫不決,始終下不了決心!

決定了,智慧就來了

我遇到一個諮詢的案例,她猶豫是讀博還是生孩子。我問她糾結了多久,她說一年半。我說你要是生孩子早就生完了,讀博也考上了。這個就是所謂等待成本,生命真的不是拿來等待的。你找到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走,心會很踏實,你自然越走越近。不用擔憂,當你定了要生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有很多支持這個決定的資源。不要在等待和糾結上浪費太多時間,心定了,智慧就有了;心在搖擺的時候,智慧就沒有了。生命或許就是減少干擾的過程,放棄一些,把注意力放在你的目標,我相信你一定會做得更好。

古典 三十法則

想分享一個來自美國心理學家的“三十法則”。

第一步:就是在猶豫不定的時候,可以先假設你做了某個決定,比如說決定現在生孩子。

第二步:設想你十分鐘以後在幹什麼?什麼感受?也許那個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做媽媽了。

第三步:想想十個月以後,你的生活如何?你會後悔嗎?那個時候決定的短期效應可能就出來了,事業暫時放在一邊,整個人的精力都放在還未出生的孩子身上。

第四步:設想十年以後,回想起你做的這個決定,是否後悔。比如說你擁有了孩子,生活重心從職場轉移到孩子,這是否影響了你的工作熱情?有沒有影響你的職業生涯?你的自我是否真的全被佔據?

如果你的選擇是暫時不生孩子,那麼十分鐘以後,十個月以後,十年以後,你的感受是什麼?每種決定三個體驗點,這六個體驗點,你自己找個安靜的時間,過一過,或者拿筆寫一寫。

害怕篇

現在已經27歲,說起來不小了,但感覺自己還是小孩呢,生孩子?總覺得自己沒做好準備,我害怕自己擔負不起對一個生命的責任!

不看重困難也不看輕自己

女人從小到大,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困擾,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每個做了媽媽的職業女性,幾乎都被生孩子的事困擾過。有困擾是正常的,當一個困難被正常化後,感受到的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其次不要看輕自己。經過二十幾年的打磨,即使你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撫養一個孩子,但是你至少有足夠的心智去學會撫養孩子。結婚以後生孩子,這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資源、能量和力量。困難總是在想像中變大,在它還沒到來的時候不去想它,不庸人自擾,來了事兒咱也不怕事兒!

做好當下最適合的角色

我們可能希望自己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女兒、妻子、員工……這不太可能,但是我們可以完美扮演好當下最適合的那個角色。我的孩子曾經跟我說想開一個咖啡店,我說:“你有一個夢想,多好啊,我支持你。但是我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等到你四五十歲事業有成,有一定的人脈資源需要這個平臺的時候,就會更輕鬆也顯得更成熟。”做媽媽也一樣,也許有人十幾歲就想當媽媽,我會說,很好,但肯定不是現在;同樣,三四十歲你也可以做媽媽,但是你應該去權衡一下,哪個時候最好,不會太累。25歲左右是生育的最佳年齡,這是自然規律,要相信自然的力量,它肯定是在你心理、生理都有足夠能量的時候才給與你這個機會。並不是說你完美了才可以做媽媽,做媽媽本身就是一個成長和完善自我的過程。

明星媽媽加油站

馬伊琍:

這是我第一次感覺自己被一個生命需要,這種快樂只有做了母親,並用母乳餵養過的人才會有體會。

蔣雯麗:

事情是永遠忙不完的,可是做媽媽是有期限的。在我看來,有孩子家才夠完整。

鐘麗緹:

作為母親,不僅僅是愛自己的孩子,也會關心其他的孩子。是女兒讓我熱衷慈善活動。

翁虹:

孩子是上天給的老師,女兒的一個眼神能讓我思考很多從來沒想過的事情。

葉一茜:

都說生女兒養媽媽。我以前臉上有很多痘痘和痘印,懷孕之後很快就好了。

TIPS:做媽媽前,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是否因為熱愛小孩、熱愛生命才想要養育子女?

孩子只有在溫暖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才能發展出健康的心理。否則他會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獲得愛。

已經做好要孩子的心理準備了嗎?

研究表明,媽媽在懷孕時無法放鬆,孩子會在社交等方面受到影響。

你的儲備夠嗎?

這個儲備包括財務儲備,但是更多的是內心能量的儲備,就是當你一無所有時,你是否還能相信自己可以成長為一名好母親。

研究表明:女性做媽媽之後更聰明、勇敢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克雷格·金斯裡通過老鼠實驗發現,雌性做媽媽之後不僅更加聰明,而且在壓力之下更加冷靜和勇敢。他認為,這一研究發現同樣適用於其他動物和人類。

已有研究發現,懷孕激素能夠影響雌性老鼠大腦的學習和記憶細胞。做母親的老鼠能夠更快地走出迷宮。近期實驗發現,產過一次仔以上的雌性老鼠在受到挑釁時相對於沒有生育過的雌性老鼠不容易被激怒。對老鼠大腦的檢查發現,已經成為母親的老鼠的大腦恐懼中心活性降低。也就是說,成為媽媽的老鼠不僅僅更加聰明,而且更加冷靜、勇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