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恐怖故事家長請不要隨便給孩子講

6歲的小雨跟著媽媽到哥哥家裡玩。 大人們在聊天, 小雨就纏著哥哥給他講故事。 哥哥是三年級小學生, 他把手中正在看的《雞皮疙瘩》一書念給小雨聽。 小雨瞪大眼睛聽得全神貫注, 聽著聽著卻“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媽媽趕緊進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小雨是被書中的恐怖故事嚇著了。 媽媽讓哥哥不要講了, 可是小雨卻不願意, 非讓哥哥再講不可。 回家後, 小雨還央求媽媽去買《雞皮疙瘩》, 要媽媽講給他聽。 雖然聽的時候他常被嚇哭, 可媽媽不講他又不高興。

媽媽真是搞不懂, 為什麼兒子對恐怖故事既愛又怕?家長該怎麼辦?

Advertisiment

恐怖故事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恐怖情節是造成故事離奇曲折的一個重要元素, 對人的吸引力很大, 所以很多故事都少不了恐怖情節, 包括世界著名童話也是如此, 例如《白雪公主》中就出現過多次狠毒恐怖的情節:王后用絲帶勒死白雪公主, 用毒梳子和毒蘋果毒死白雪公主等等, 但是孩子欣然接受了這些可怕的片段, 因為製造恐怖的王后最後得到懲罰, 白雪公主得到拯救, 過上幸福的生活。 故事發展因恐怖而一波三折, 達到了引人入勝的境地。 所以, 孩子對一般的恐怖片段能夠接受並且很感興趣。

但是, 有些故事以恐怖為主調, 孩子的緊張心情不能及時得到釋放和緩解, 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Advertisiment
所以就產生了害怕的情緒。 恐怖既給孩子帶來了快樂又帶來了恐懼, 所以很多孩子對恐怖故事既愛又怕。

有人認為, 恐怖故事能鍛煉孩子的膽量, 發揮孩子的想像力。 這個看法是片面的。 長期讀恐怖故事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意象怪異, 缺乏對現實世界的關注, 甚至將現實與幻想混在一起, 經常疑神疑鬼、擔心害怕, 也有的孩子熱衷於模仿恐怖人物的攻擊性, 這些都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育。 而適度的恐怖片段則是必要、有益的, 它增添了童年的童話色彩, 為孩子帶來愉悅和幻想。

講恐怖故事的5個安全提示

1.“嚇人”卻“嚇不壞人”

給孩子選擇恐怖故事的基本原則是嚇人卻嚇不壞人, 就像“過山車”一樣, 經歷一番驚心動魄的旅程以後能夠安全著陸。

Advertisiment
即便如此, 每個孩子對恐怖的心理承受底線仍然是不一樣的, 所以家長要把握好這個度。 “雞皮疙瘩”是套系列叢書, 故事比較長, 以恐怖為主調, 對年幼的小雨來說, 承受緊張心理的時間過長, 所以他接受不了。

適合孩子的恐怖故事, 應該具備一個基本特點:故事有正義戰勝邪惡的圓滿結局。

不管前面有多麼曲折和恐怖, 只要最後有一個大圓滿結局, 人的心裡就會舒服, 這符合人們的普遍審美心理。 如果恐怖故事以嚇人為主, 只是讓人心驚膽戰, 卻沒有善惡較量的圓滿結局, 就不能產生良好的審美效果, 它會讓讀者心裡很不舒服。 像《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都有不少恐怖片段, 例如危險的森林、神秘的門、齜牙咧嘴的怪物、血淋淋的廝殺、險惡的陰謀等等,

Advertisiment
都製造了恐怖緊張的氛圍, 但它們都是嚇了孩子卻沒有嚇壞孩子, 因為孩子最後看到了光明、向上的結局。

2. “真”與“假”要分清

故事中的恐怖事物有兩大類, 一類是世界上完全沒有的, 例如妖魔、鬼怪、精靈、巫師、僵屍、骷髏、怪獸等等;另一類世上雖然有, 但它的恐怖性是人們想像和編造出的, 例如會伸出手臂抱人的大樹、一打開就進入另一個世界的門、人鑽進去就會神秘消失的黑洞等等, 對這類事物孩子最容易當真。 孩子本來就具有“泛靈性”的思維特點, 即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 像人一樣會說話、走路和思維, 所以他們容易把虛構的恐怖當作真實的事物。

Advertisiment

父母只要給孩子一個簡短的提示或討論, 就能幫助他在虛擬與真實之間靈活轉換。

例如“大樹”, 家長跟孩子討論:

“大樹在故事裡我們可以讓它怎麼樣?(讓孩子邊想邊說)……對, 我們可以讓它什麼都能做!”

“在科學書籍裡, 大樹是什麼樣的?(讓孩子邊想邊說, 或者念一段科普文字)……對, 有些事情它能做, 有些事情它不能做。 ”

這樣的思考能提高孩子的認識水準與辨別能力。

3.扮演故事要適度

較之以前, 現在的兒童故事和動畫片裡有更多的恐怖元素:人物形象怪異, 魔法、武力、廝殺和決鬥場景比較多, 道具和武器的法術層出不窮。 商家還費盡心機, 把故事人物和武器做成玩具, 流行於孩子們中間。 於是, 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模仿恐怖人物。

有一個5歲男孩,非常喜歡恐怖打鬥故事,他平時跟人說話很是“狠毒”,例如“我讓你不得好死!”“我在陰曹地府給你留著位子呢,哈!哈!哈!”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只是在模仿動畫片,並不制止他。可是別的家長認為這孩子不文明,沒教養。事實上,這孩子不只是在模仿,他在幼稚園裡也總是攻擊別人。老師批評他時,他還狡辯說:“我在學動畫片,我在跟小朋友玩呢。”

所以,父母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在隨便玩玩而已,應該對孩子進行指導。如果孩子要玩恐怖故事,他可以自己玩,但不能侵犯別人,否則取消他的遊戲權利;如果他想跟別人一起玩,要事先徵求別人的意見,別人不願意就不能強求,學會尊重別人。

4.不要拿恐怖情景嚇唬孩子

曾有一個 4歲的小男孩,聽媽媽講故事《逞強的青蛙》。故事說一個青蛙愛吹牛皮,最後把肚皮吹破了。小男孩把它與氣球爆炸發出的聲響和碎片聯繫在一起,產生了恐懼心理,從此拒絕聽任何故事,經過整整6個月的矯治才恢復正常。

所以,我們不能為了讓孩子聽話,為了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而故意講恐怖故事,或者拿恐怖情景嚇唬孩子,例如黑夜、大衣櫃或空曠的地方。否則,可能造成孩子因此害怕黑夜,害怕大的聲響,不敢單獨睡覺,不敢一個人呆在房間,嚴重的會產生睡眠不寧、夜驚或哭鬧,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5. “病態恐懼”應及時矯治

如果故事中的恐怖刺激過於頻繁和強烈,孩子就可能感到恐懼。一般的恐懼會隨著孩子體力、智力和經驗的發展而自然消失,而特殊的恐懼則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具有病態性質。

孩子的恐懼屬於正常還是病態?父母可以根據下列問題測定:

①孩子的恐懼是否只是針對某個事物或現象,相關的其他因素不會引起他的恐懼(比如,孩子害怕狗,他只是見到狗才不安,毛絨狗玩具不會引起他的懼怕。)?

②離開了受驚物或現象後,孩子的懼怕反應是否隨之消失?

③在看圖片、電視或一般的談話中,如果孩子看到或聽到他所懼怕的事物或現象,他是否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

④經歷了恐懼以後,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響?

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否,有的孩子甚至伴隨明顯的症狀如心律過快、頭暈眼花、噁心和大小便失禁等,父母務必帶孩子到兒童醫院進行諮詢或就診。

有一個5歲男孩,非常喜歡恐怖打鬥故事,他平時跟人說話很是“狠毒”,例如“我讓你不得好死!”“我在陰曹地府給你留著位子呢,哈!哈!哈!”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只是在模仿動畫片,並不制止他。可是別的家長認為這孩子不文明,沒教養。事實上,這孩子不只是在模仿,他在幼稚園裡也總是攻擊別人。老師批評他時,他還狡辯說:“我在學動畫片,我在跟小朋友玩呢。”

所以,父母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在隨便玩玩而已,應該對孩子進行指導。如果孩子要玩恐怖故事,他可以自己玩,但不能侵犯別人,否則取消他的遊戲權利;如果他想跟別人一起玩,要事先徵求別人的意見,別人不願意就不能強求,學會尊重別人。

4.不要拿恐怖情景嚇唬孩子

曾有一個 4歲的小男孩,聽媽媽講故事《逞強的青蛙》。故事說一個青蛙愛吹牛皮,最後把肚皮吹破了。小男孩把它與氣球爆炸發出的聲響和碎片聯繫在一起,產生了恐懼心理,從此拒絕聽任何故事,經過整整6個月的矯治才恢復正常。

所以,我們不能為了讓孩子聽話,為了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而故意講恐怖故事,或者拿恐怖情景嚇唬孩子,例如黑夜、大衣櫃或空曠的地方。否則,可能造成孩子因此害怕黑夜,害怕大的聲響,不敢單獨睡覺,不敢一個人呆在房間,嚴重的會產生睡眠不寧、夜驚或哭鬧,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5. “病態恐懼”應及時矯治

如果故事中的恐怖刺激過於頻繁和強烈,孩子就可能感到恐懼。一般的恐懼會隨著孩子體力、智力和經驗的發展而自然消失,而特殊的恐懼則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具有病態性質。

孩子的恐懼屬於正常還是病態?父母可以根據下列問題測定:

①孩子的恐懼是否只是針對某個事物或現象,相關的其他因素不會引起他的恐懼(比如,孩子害怕狗,他只是見到狗才不安,毛絨狗玩具不會引起他的懼怕。)?

②離開了受驚物或現象後,孩子的懼怕反應是否隨之消失?

③在看圖片、電視或一般的談話中,如果孩子看到或聽到他所懼怕的事物或現象,他是否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

④經歷了恐懼以後,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響?

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否,有的孩子甚至伴隨明顯的症狀如心律過快、頭暈眼花、噁心和大小便失禁等,父母務必帶孩子到兒童醫院進行諮詢或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懷孕期間最好不要隨便用藥麼

    你好,懷孕期間最好不要隨便用藥。生病的話,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慎重選擇對症、溫和的藥物進行配合治療。夏天蚊蟲繁殖滋生,最好不要亂吃街邊小攤或者無衛生執照的食物,以免對母嬰造成不良影響。 中成藥中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父母應該如何給孩子講故事?

    一個故事可以反復地念,因為寶寶最先記住名詞,記住書中的主人公,然後記住他做的動作和後果。有時還會記住一些形容詞,如很大、很小、又高、又瘦等寶寶能理解的詞。要反復朗讀寶寶才能記住。最後講故事的聲音越來...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寶寶睡覺前,媽媽給寶寶朗讀1-2則故事。最好選擇有彩圖、有情節和一兩句話的故事書。寶寶一天中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是在睡覺前,這時給他(她)講故事或講一些生活常識,學習效果最佳。採用形象生動、有聲有色、顏... [詳細答案]

  • 1回答

    家長如何為孩子講故事?

    從感情慰藉的角度上,睡前故事是調節兒童心理的絕佳方法。寶寶這個時候已經可以聽懂大人說話了,大人給寶寶講故事時,臉上的表情要隨著故事的情節而進行變化,這些表情和語言會對寶寶產生影響,讓寶寶體會情感的變... [詳細答案]

  • 1回答

    兒童急性發熱時,家長要不要帶他去看醫生啊?

    如果是受涼引起的鼻塞、打噴嚏、流鼻涕、輕微的咳嗽,同時伴有發燒的話,家長就心中有數,小孩可能是感冒了。家長對小孩要多觀察,瞭解他的情況。如果小孩精神狀態還好,飲食也還可以,就可以先在家裡觀察護理,但...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