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悅納孩子的性心理

社會上曾流行過這樣一句話:兒子是滑雪衫, 外表好看卻不貼身;女兒是棉毛衫, 貼身穿著, 溫暖可心。

不是嗎?我兒子從小活潑好動, 打從他會走開始, 就沒容我抱在懷裡超過2分鐘。 每當看到旁人的女兒小鳥依人般依偎在父母身邊時, 我總會羡慕地想, 生個女兒該有多好啊!有一次, 我竟給兒子梳了個沖天辮, 穿上花裙子照了張相。

孩子是敏感的。 一天, 兒子竟天真地對我說:“媽媽, 我要是不長小雞雞該有多好啊!這樣我就是女孩子了, 我知道媽媽喜歡女孩子!”孩子的話, 驚醒了我的“女兒夢”。

著名作家、教育家盧梭說:既不能說一種性別完全不同於另一種性別,

Advertisiment
又不能說兩種性別完全一樣, 也不能說某種品質隸屬於某種性別, 但是男性和女性具有這些品質的程度應有所不同, 因此培養男孩和女孩的目標、方法和途徑應有所不同。

生活中, 男孩、女孩的發展很早就表現出了生理、心理和體能上的差異。 通常, 女孩對成年人有較大的依賴性, 溫順, 聽話;而男孩則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攻擊性。

遺憾的是, 有不少母親和我一樣, 忽略了孩子的性別差異和心理體驗, 在性別角色教育方面有所欠缺。 其實, 男孩或女孩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區別對待了。 女孩的穿著色彩更豔麗便是一例。 研究還表明, 女孩在家得到的溫暖、關心和鼓勵要比男孩多,

Advertisiment
男孩受懲罰批評的時候多。 成人對孩子的行為所做出的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 會使他們偏愛某種活動, 形成某些與性別相應的心理表現及行為特徵。

科學研究結果證實, 相對遺傳因素而言, 環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對兒童性心理發展的作用更具有直接的、決定性的意義。 所以, 作為母親, 在愉悅地接納孩子, 糾正自己對孩子性別偏見的同時, 應以良好的心態去指導孩子, 説明他們正確認識男女性別差異, 並促進孩子的性心理健康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